辽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由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其利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混战无力北顾的局势,大肆扩张自己的领土。在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取代后唐,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辽朝出兵之后。
辽朝的势力开始深入中原,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时期,辽朝甚至消灭了后晋政权。成功入主中原,如后世的金朝一般,统治了长江以北。且当时的南朝政权实力孱弱,各自为战,根本无力与辽朝相抗。一时间辽朝甚至有了像元朝一样,统一整个汉地的可能性。
可惜辽朝不愿意汉化,贵族们又不适应中原的气候环境。辽太宗被迫放弃中原,退回漠北,这才有了日后后汉后周和南北宋等一系列政权。到北宋建立后,北宋一统天下,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唯一缺少的,就只有石敬瑭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
因此北宋向辽朝发动了战争,企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却遭到挫败。甚至辽朝还向北宋发动了反攻,一路打到澶州附近,直到澶渊之盟后,辽朝与北宋才恢复和平。至于辽朝为何能在与大一统政权北宋的战争中占据优势,燕云十六州的丧失,导致北宋国力上的削弱。
以及北方无险可守的战略劣势,是辽朝能够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既然如此,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北宋没有失去燕云十六州,辽朝有能力与北宋匹敌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参考日后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表现来看,答案可以说是否定的。
但刚刚建立的北宋,武德还是相对充沛的。虽然对辽作战胜少败多,但至少还有挡住辽朝的战斗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北宋又取回了燕云十六州。有了北方的边防优势,怎么看北宋都应该占据优势。所以辽朝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就没有能力与北宋作战?
我认为在一定时间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恰恰由于北宋对辽占据优势。因此北宋不太可能采取低三下四的岁币政策,而是与辽朝长期保持敌对状态。一旦长期保持敌对状态,很有可能会变成匈奴与西汉相互对峙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时间站在辽朝一边。
因为辽朝作为一个游牧政权,战斗力先天上就优于作为农耕政权的北宋。后世迅速被金朝消灭,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澶渊之盟的签订。导致辽朝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军队逐渐丧失了战斗力。但如果没有澶渊之盟,也没有岁币政策。辽朝长期与北宋交战。
那辽朝军队的战斗力应该不会弱化,长期下来,就有能力与弱化的北宋军队匹敌。话又说回来,那北宋长期与辽朝交战,它的军队战斗力就会弱化?实际上是会的,因为就算有辽朝威胁。北宋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这些加强皇权,却降低军队战斗力的政策还是会推的。
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