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一场毛、刘两家的特别聚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这一次聚会,刘少奇和毛主席的后代,大多数都参加了,担任总后勤部高级军官的刘少奇儿子刘源,看到李敏、李讷,如孩子一般得兴奋地叫着姐姐。
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聚会,已经83岁高龄的王光美事无巨细地准备了很长时间。王光美对毛主席的几个孩子,尤其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真的如自己孩子一般,李讷更是直接称王光美为“王妈妈”。
在聚会中,王光美一脸感慨地说道:“我是毛刘两家唯一还健在的长辈,我真诚地希望,两家的后人能够如亲人一般,哪怕在我死后,你们也要经常走动。”
期间,两家人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在追悼会现场,李讷一度痛哭的要昏厥过去。要说起毛刘两家的亲如一家的友谊,这一切还得从王光美1946年放弃美国留学机会开始说起……
一、为党放弃留学
1946年春节前后,在辅仁大学担任助教的王光美,已经准备前往美国读博,王光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女,物理数学的造诣可谓是非常之高。
就在这个时候,我党请她担任国共和平谈判的翻译,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爱国情操的王光美,毅然决然得放弃了留学机会,选择了为国家和平和革命事业作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光美来到了延安。1948年,在朱德、周总理等人的介绍下,王光美与刘少奇结为夫妻。
最开始,秉承着不铺张浪费、艰苦朴素的低调革命传统,两人并没有举办婚礼。后来,在党中央关怀下,延安外事组给二人举办了一场舞会性质的婚礼,还搞了一个大蛋糕。
很少参加别人婚礼的毛主席也亲自到场祝贺。
在老战友的婚礼上,毛泽东还特意交代王光美:少奇同志胃不好,希望你能够好好照顾他,要督促他按时吃饭。
毛主席对丈夫的深切关怀,让王光美非常感动。在主席临走之前,王光美还特意交代主席,给小李讷带去一块蛋糕。
二、李讷的王妈妈
建国后,主席和刘少奇两家人成了邻居,他们的关系更是密切了,主席工作繁忙,很多时候,李讷都是跑到刘少奇家玩,有时候一玩就是一整天。
王光美对李讷就如亲生母亲一样无私得照顾着她,还常常给零食李讷吃,李讷也亲切地称呼王光美“王妈妈”。
刘少奇儿子刘源和李讷,一直非常亲近,小时候他最喜欢和李讷玩,还亲切地叫李讷姐姐。
有一次,王光美给毛主席写信,信中,她主要表扬了李讷对刘少奇几个孩子的关心,在信中,王光美用“李讷同志”这个称呼,却让毛主席有些不高兴了。
事后,主席亲自找王光美谈话,主席告诉王光美,李讷是你的晚辈,你对她的无私照顾,他非常感谢,王光美用“同志”称呼李讷,显得太见外了,主席明确提到,希望王光美把李讷当亲生女儿对待,毛主席这番话,让王光美异常感动,从此,王光美对李讷更加疼爱。
1963年,刘少奇一家搬离了中南海,那段特殊的政治风云,导致刘少奇遭受了一系列苦难,两家人的来往也渐渐少了许多。
虽然丈夫刘少奇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王光美却从来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怨恨,在她家里,始终挂着她们和毛主席的合影。
王光美对于李讷始终牵挂着,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李讷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她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有几个人给予了李讷无私的帮助。一个是毛主席曾经的卫士长李银桥,另外一个就是王光美王妈妈,王妈妈在经济上、物质上,都给予了李讷很大的帮助。
1984年,李讷和刘少奇曾经的贴身卫士王景清结婚。
得知李讷重新找到幸福后,王光美特别高兴,还特意找到介绍人李银桥,握紧李银桥的手,一脸激动地说道: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要感谢你。
李讷后来回忆到,在父亲去世,母亲入狱的那段灰暗时光里,王妈妈给予了她太多的关怀。
1996年,在武警部队担任要职的刘源,和李讷在三峡工程现场惊喜得重逢。
姐弟俩见面后,李讷紧紧握住刘源双手舍不得分开。李讷感慨到,如此伟大的工程,只可惜,她身体不好,不能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刘源告诉李讷:你弟弟参加了,你也应该感到光荣啊!
三、追悼会上李讷痛哭
在王光美2004年组织毛刘两家聚会两年后,这位晚年还在为,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奉献一生的老人因病去世。
王光美去世的消息传来,李讷当场泪流满面,哭着喊着“王妈妈”。李讷郑重地吩咐儿子王效芝,一定要全力帮助刘源处理好王妈妈的丧葬事宜。不久,李讷一家人赶到王光美一家,陪伴她的家人。王效芝还代替母亲,给王光美守灵五天半。
2006年10月,在王光美的追悼会上,李讷伤心欲绝,甚至都说不出话来。
刘源见状,关心地走过来安慰她:“李讷姐,你别太伤心了,如果因为母亲的去世,导致你身体出现问题,这是母亲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李讷一边流泪一边说道:“我舍不得王妈妈,没有她,我走不到今天。”
在王光美去世后,毛刘两家遵照王光美的嘱托,两家后人仍然犹如亲人们一样走动。
王光美是一个有着非凡革命情操的伟大女性,在党需要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读博的机会。在爱人遭受不公时,她仍然保持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晚年,王光美老人仍然全心全意为国家做贡献,甚至不惜捐出自己大量的钱财。对于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王光美如慈母一般的爱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