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在很多方面处于先进水平,全然没有了二战之后的颓势。但是再将日本的历史往前推,大家就都知道,日本原本就是一个极小的国家,当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就更深了。
众所周知,隋唐中国让日本顶礼膜拜,无论是在政治制度、文化还是经济等多方面,中国都是日本学习的主要对象。
可是对于明中国,日本却立而不拜,甚至还杀了明朝使者
朱元璋震怒至极,扬言要出兵收拾小日本,但这个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并未害怕,而且写了一封极尽挑衅的回信,大致意思就是,你要打我奉陪到底,态度非常之强硬。
朱元璋刚刚得了天下,大明初定,当然希望四方宾服,于是派使臣到了日本,传达了他的两个用意,一是希望日本向大明朝贡,再一个就是赶紧将扰明倭寇为题妥善处理。令人意外的是,小日本吃了熊心豹子胆,不但不来朝贡,还斩杀了使者。这不是啪啪打朱元璋的脸嘛!
朱元璋火冒三丈,但冷静下来想想,眼下是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日本又远离大陆,如果倾举国之力,劳师远征,大明元气必伤。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忍住了这口恶气。
原因是在元朝的时候就曾两次共打过日本,但是都没有成功,还损兵折将。朱元璋想着攻打这个弹丸之地不值当,于是也就忍了。只是后来中断了中日贸易,还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卫。
日本为何敢跟强大的大明较劲呢?还这么嚣张杀了大明的使臣呢?原来是日本从宋朝之后就不服中国了,在宋朝之前的日本还是很尊崇中国的。在宋朝的时候,中国和周边的国家都是相互来往,互通有无,日本在那时也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日本崇拜中国文化,所以日本也一直俯首称臣,后来大宋被灭,日本还对其进行全国性的哀悼,可见当时宋朝时的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1387年(洪武二十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
日本不攻打是条件不成熟,并且在日本后面备注此国不是真心臣服、很是奸诈,提醒后人提防此国的狼子野心。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不稳定,大明更是没有人力物力去征服日本。
然而,防不胜防,500多年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这个狂妄小国,还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500年后,朱元璋的预言成为现实,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伤害。如果当时的他能预知,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不惜一切代价,将日本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