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死都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好不好的伐魏主要干什么!
曹操占天时携天子令诸侯,祖上官宦人家。孙权有地利江南八十一州,父兄军阀能征善战。刘备有什么,卖草鞋出身。有诸葛亮才有蜀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是通过战争为蜀国操练军队素质。蜀国灭亡是早晚的事,但有诸葛亮蜀国不会亡。
危安思危,凭借地理优势,以攻为守,争取战略主动权,方能延续蜀国之命,诸葛亮名符其实的智者,非常人可比,无需怀疑!若偏安一隅,乐于现状,必导致战略被动,蜀国可能会早亡!一支五千人魏军的奇袭,就让刘后主跪拜洛阳,用“乐不思蜀”保命,这足以证明诸葛先生才智非凡!
他伐魏不是为了灭亡魏,而是为了占领天水以西的西凉削弱魏国。诸葛亮知道蜀国打不赢魏国,选择割裂魏国西凉以弱魏。所以每次都出祁山,看看位置,祁山就不是去长安的路线。所以魏延子午谷奇谋要去搞长安诸葛亮为什么不同意?就是与大战略不一致。
诸葛六出祁山,数次北伐,皆以失利而终。但诸葛的战略布局并未错。魏的国力比蜀汉要强大得多,诸葛唯以攻为守才是正确的战略决策。若诸葛不频繁用兵,曹魏经多年经营举兵伐蜀,诸葛更会被动。
当时的条件,固守益州,不过早亡晚亡而己。北伐不过是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孔明作为机会主义者,已经经历过一次天下大乱之机,可以静待天时。但在三国鼎定以后,局势越来越有利于生产力和人口发达的魏国,蜀国胜利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后来的历史也是按照这个路径发展的。
蜀汉政权由荆州派、东洲派、本土派组成,前两派都是外来势力,最大派系本土派却不在政权核心,夷陵战败,人心浮动,先主去世,南方世族接连反叛,外有魏吴虎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北伐是凝聚各派向心力避免内部锋争政策。以诸葛亮智慧,并非不知以一州之力就可战胜庞大曹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