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军飞机上,我军将帅云集,这是怎么回事?
创始人
2025-07-07 01:02:30
0

1945年8月24日晚上,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率领一个骑兵排出发了,目的地是长宁机场。他们是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迎接从延安乘坐飞机前来长宁的一批高级首长。

长宁机场位于山西省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这是晋冀鲁豫边区在1944年8月修建的一座临时机场,当时修建这个机场的原因是为了方便美军飞机的起落。所谓的机场,其实只有一条黄土筑就的跑道,没有指挥、导航、消防等常见的机场设施,每次飞机降落时,用以指引飞机降落的唯一标志就是一堆堆点燃的柴火。

李达带骑兵排赶到机场后,连夜准备好了柴草、火堆,细心的李达还为即将到来的首长们准备了食物,有米饭、开水,还有一些西瓜等解渴的瓜果。

第二天中午,长宁机场飞机跑道的两侧,30多名八路军战士已经整装到位,持枪警戒,就等着飞机到来。

李达一直盯着远方的天空张望,他的心情比任何人都焦虑。首先,中央特意发来电报,让太行军区派人接机,还特意指定由司令员亲自带队,可见将要到来的首长一定级别很高。

远处天空出现了一个细小的目标,李达瞪大了眼,看着目标越来越大,能看清楚是一架飞机的轮廓了,飞机发出的噪音也越来越大,李达赶紧命令战士们:“点火!”

战士们迅速在跑道两侧各燃起了数个柴草堆,顿时,柴草燃烧出的滚滚浓烟直冲向蓝天,那架飞机在火堆上空盘旋了一圈后,调整好方向冲着“跑道”飞了过来,随着一阵巨风和飞机降落激腾起的遮天蔽日的灰尘,一架美军运输机顺利降落在了长宁机场。

李达立即迎着飞机跑步过去,机舱门已经打开,飞机上的“乘客”从机舱里鱼贯而下。

随着灰尘散去,李达已经能够看清“乘客”的脸了,这一看就惊得他目瞪口呆,只见第一个下飞机的是刘伯承,他的身后紧跟着邓小平、林彪、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还有黄华。这个“乘客”阵容也太豪华了!

李达赶紧向首长们敬礼,握手,心里还在打着鼓:难怪中央那么重视,原来一下子来了几十位首长,他们可都是我军顶天立地、独当一面、“神”一般的人物啊。这么多重量级人物如果有个什么闪失,那对我军来说会是怎么样的损失啊......

李达不敢往下想了,他以最快的速度将飞机安全着陆的情况报告给了延安。从飞机起飞到平安降落,这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具体负责这次“借飞机运将帅”行动的叶剑英、杨尚昆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俩旋即向焦急等待消息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报告。听到这一好消息,毛泽东、周恩来也都长长松了口气。

“借飞机运将帅”虽然是中央领导批准的一次行动,但是,在飞机没有安全到达目的地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他们能不紧张吗?更何况,飞机上装载的可不是一般的人哪,在搭载这架飞机的21名乘客中,有后来带领中国走向富裕的邓小平,有3人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14人后来成为中将以上的开国将领。

在当今时代,坐飞机出行日经很平常,可那一次飞行却事关着中国前途命运,是党中央领导们下的一步“险棋”,中央领导们一向谨慎理性,如此大胆至极的“豪赌”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这就得从日本投降说起。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借助美国的飞机、军舰抓紧运送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点。而我党希望为国家争取和平的未来,共同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因此决定与蒋介石谈判,同时,在军事上也得提前做好准备。可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中央领导面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和“七大”的代表大都在延安学习。

尽管中央迅速作出了决定,让在延安的高级干部尽决返回各解放区,但是,从地面走,由延安到离得较近的太行山根据地就得1个多月,更不用说到华东、华中前线和东北这些更远的地方了。在他们返回的路上,还要经过若干个国民党占领区,穿越若干道封锁线,途中的安全风险很大。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中央领导们开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被毛泽东称为“叶参座”的叶剑英突然有了主意:我们能不能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这样就快多了。当然这有风险。

杨尚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也感觉风险着实不小,因为这次要送回去的都是我党我军的精英,不能有“万一”,否则,对党、对军队,对历史都不好交代。如此重大的决定最后报经最高统帅部全体成员磋商,他们从各个方面作了权衡,最后同意了这一方案,并把这项任务交由叶、杨负责实施。

党中央只提了唯一的要求:万无一失!四个字,却重若千钧。

向美军观察组借飞机的事自然就落在了叶剑英的身上了。中共方面负责与美军观察组联络的正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因此,他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素有交往,而且关系一向处得不错。

叶剑英接受任务后立即前往美军观察组成员住处,他与美军观察组成员们首先寒暄一番,就抗战胜利双方热烈地互相祝贺,然后,叶剑英不显山不露水的向美军观察组提出“借”飞机的请求。他说:“我们有一批太行山来延安的八路军干部,他们要紧急赶回太行山麓参加那里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能不能借用你们的飞机送一下?”

叶剑英有意避开谈这些八路军干部是什么人的问题,好在美军观察组人员也不甚关心这事,居然一口就答应了。

其实,美军观察组成员能不能答应他的请求,叶剑英心里还是有谱的。其一,美军观察组来延安之后,八路军方面在生活、安全、工作配合等方面给予了他们非常大的帮助,合作氛围一直不错;其二,他们对太行山的八路军和老百姓心存感激,那里的军民曾经不顾危险,全力救助过美军失事飞机的伤亡人员。

另外,为接待和转运前来搜集抗战情报的美军人员,1944年末,八路军太行军区克服重重困难,硬是靠人力在长宁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这对美军人员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同时,美军也有电台和情报人员常驻附近,美军的飞机也曾多次在长宁与延安间飞过,这条航线对他们来说不陌生。所以,当叶剑英提出“借”飞机的请求后,美军观察组没有任何推辞就答应了下来。

1945年8月25日上午,刘伯承、邓小平等20位各战区的负责同志陆续来到了延安东关机场。为了确保这次行动的安全,中央采取了许多的防范措施,比如说,出发时间直到8月24日晚上才逐个通知到人,并再三交代,不准送行,不准带参谋和警卫人员。同时,中央通知了太行军区在长宁机场做好接机准备,还特别指定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亲自带队。

叶剑英、杨尚昆代表中央在机场送别同志们,他们对即将奔赴前线的将领们一一握手话别,说的都是这四个字:“一路平安”。

此行的我军将领中有留过洋、见过世面的同志,也有土生土长的,他们对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有些兴奋。有同志建议上飞机前照一张合影,用作留念。陈毅首先表示赞同:“要是我们摔下来了,将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逗得大家一阵大笑。

这架绿色货运机有两个螺旋桨,主要用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运送货物。飞机的舱门矮小,且由于长期使用,舱门已经关不严实。

机舱的小窗口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弧形的,乘客坐在机身两侧的条凳上,坐下去就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这种飞机有个最大的优点,只要有块较大的平地就可以降落。

黄华时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联络员,每次美机抵离延安时,黄华都要到机场查看情况。这一天,他照例来到机场,当他看到乘坐飞机的有这么多我军高级干部,他先是感到新奇,等他知道内情后,他的心情马上变得无比紧张。

黄华仔细看了看这二十位“乘客”,发现他们中有通晓俄语的,却没有精通英语的,于是他向杨尚昆提出:“让我也一起上飞机吧,我能用英语跟美国人对话,如果飞行中有什么情况,有我在,跟美军飞行员沟通就不会有障碍”。

杨尚昆觉得黄华讲得在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可问题随即来了,飞机上只备了20副降落伞,黄华说:不会有事的,我就不需要了。于是,黄华成了所有人中唯一没有降落伞的乘客。

美军飞行员过来通知大家坐好,飞机准备启动了,同志们这才发现,这架飞机居然得靠人工转动螺旋桨才能启动发动机。笔者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这些美军飞行员,这么破的飞机也敢飞上天。

飞行正常起飞后,大家慢慢安静下来。可飞机有一段时间突然仰起头往高处爬升,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黄华赶紧跑去向美军飞行员询问,美军驾驶员告诉黄华,刚才是飞过同蒲铁路上空,这一带可能有日军的高射炮阵地,美军飞行员担心遭遇不测,于是将飞机拉升到了高射炮射程以外。

这架飞机虽然够老,也够破,将领们坐在钢质条凳上,必须忍受巨大的噪音,可还是挺耐用。一路颠簸飞了4个多小时后,飞机终于降落在了长宁机场。

飞机刚一停稳,李达已经带人迎了上来,他领着同志们去一边休息,简单用餐。刘伯承、邓小平打趣道:“我们先到家了,欢迎大家来家里做客。”

陈毅一边大口吃着西瓜,一边拿出一副扑克牌招呼薄一波:“来嘛,边吃边打嘛!”

这时,黄华过来跟首长们打招呼:“我这就跟着飞机回延安了,祝首长们一路顺风,再见!”

陈毅道:“好,再见了黄华同志,你坐你的洋飞机回去吧,我们在这里打一会儿土扑克。”

二十位高级将领在机场稍事休息后,便各自启程奔赴所在的战区。

差不多在此同时,美军也开始空运国民党先遣人员去东北等地以接受日伪军投降,而我军将领已经到达了前线。这都有赖于那一次惊心动魄的飞行,我军二十位高级将领在半天之内就由美军飞机送达前线。否则,他们至少需要花费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华东野战军四大兵团司令员名单公布之际,粟裕的表情突然严峻起来。原因是内部普遍看好的四大猛将中,三人...
原创 从... 开门见山,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就该把1618年到1622年初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萨...
原创 此... 明末谁最恨大明朝?你可能会说是清朝爱新觉罗皇族,但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爱新觉罗皇族对于明朝的感情,在早...
原创 朱... 唐太宗曾对魏征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这句...
原创 古... 首先咱必须说明,在明后期到清代,披甲率高低与否和整支部队的战斗力强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了。或者说,...
原创 日... 自清末以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逐渐强盛起来,随后便将目标瞄准我我国,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到九...
原创 超... 贺龙开始很惊奇,喝点茶都要交钱,他碰见毛主席讲了这个事,毛主席和他说,你贺老总没带钱,没关系,我借给...
原创 北... 此前,我曾介绍过一首唐诗,名为《章台柳》,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原创 为... 上过小学的人都不会对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到陌生,这首诗做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就在这一年,唐...
细数唐朝70位著名诗人的出世顺...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