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冬天虽然还没有下雪,寒风已经吹到了每个人的心中,但是也有温暖的事情发生。
在这一年的11月份,在贺子珍转战福建的过程当中,肚子逐渐圆润起来,并且在长汀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毛岸红。
可是当时的贺子珍正在得痢疾,因为怕影响到幼小的孩子,贺子珍只能和孩子隔离开,为了能够让他存活下来,父亲不得不给毛岸红找了一个奶妈。
因为这个奶妈是江西人,所以根据当地的习俗,他们习惯叫这样的小孩子为毛毛。于是毛岸红就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名,叫做小毛毛。
小毛毛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又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他也相当的可爱。
因为两人第一个孩子意外夭折的事情,使得小毛毛也受到了父亲母亲格外的疼爱。
只不过他出生时正值时局动荡之际,两年之后,我国就开始了漫漫的长征路,当时的小毛毛因为只有两岁的年纪。
思来想去之后,父亲和母亲决定将他交给自己的三弟毛泽覃一家进行看管。
这样可以免去小孩子舟车劳顿之苦,也能让他受到更好的教育。
当时的毛泽覃和妻子贺怡因为接受安排,必须要留守在苏区展开游击战争,所以他们就成了小毛毛最好的一个选择。
但是令他们觉得后悔莫及的是,他们将小毛毛弄丢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她的丈夫也因为遭遇国民党的军队突袭而牺牲。
这两件事成了贺怡心中永远的痛和伤。
因此,她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围绕着寻找小毛毛展开的。更令人惋惜的是,她最终的离世也和小毛毛有关。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毛毛又是如何失踪的呢?
毛毛被托付给贺怡一家
时间来到了1949年,当时贺怡回想起1934年的那一幕,仍然感觉发生在眼前。
在一个昏暗的房间内,她看着自己的姐夫和姐姐是如何强颜欢笑的和小毛毛进行告别。可是情况非常危急,长城长征之路即将开始。
那时候,毛主席和姐姐的儿子小毛毛只有两岁多,他才刚刚学会了走路,话还说的不利索,只会简单的叫一些爸爸妈妈。
让小毛毛和自己的亲生父母被迫分开,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可是如果带着这样一个小孩子,不仅照顾不了他,连他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因此,在经过多方的思索之后,最终毛主席还是决定将毛毛交给自己的三弟毛泽覃。
当他看着姐夫语重心长的将小毛毛的手放到自己手上的时候,作为同样也是一个母亲的贺怡,她也动容了。
贺怡也知道骨肉分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可是形势所迫,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
在毛主席带着部队出发之后,孩子也产生了很强烈的抵抗情绪,突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他也害怕和无助。
尽管小毛毛是还是姐姐的孩子,但是贺怡对他依旧如亲生的孩子一般。
时间长了,孩子也对自己的小姨有了莫名的依赖感。
当时留守苏区的游击队,生活也过得并不平静。
一段时间之后,国民党的部队便在周围展露了马脚。随着他们进军的速度和强度在不断的加深,他们也屡次遭到对方的袭击。
眼看着这边的生活也变得岌岌可危,经过领导阶层的商量之后,他们还是决定进行战略的转移,用其他的方式来避开国民党的追击。
这样的话,小毛毛跟着他们一家也得不到很好的安置,那么这下小毛毛去哪里才算安全的呢?
这又成了贺怡和丈夫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再三思索之后,他们认为还是不能冒险带着一个小孩子进行危险的转移。于是他们决定由自己的丈夫毛泽覃带着毛毛前往江西当地寻找一户人家,隐姓埋名的将他进行寄养,等情况比较安全了之后再接回来。
贺怡给孩子和丈夫收拾行囊之后,毛泽覃就带着孩子赶往了寄养的途中,只不过一天、两天之后都没有再得来消息。
贺怡心中安慰着自己,这样也好,起码不会被敌人知道动向。
但等几天之后,贺怡收到的消息不是两个人安全归来,而是一个让她更难以接受的消息。
原来,将毛毛送到当地农户之后的毛泽覃遭遇了不测,途中遇到了国民党的部队,他所带的枪支和人马都不够,虽然他顽强的抵抗,最后还是不幸壮烈的牺牲。
虽然毛泽覃的去世令贺怡伤心,但唯一让她感觉到欣慰的是毛毛没有去世,但他却不知所踪,贺怡也不知道从哪去寻找姐姐的孩子。
好在毛泽覃的牺牲是在返回的路途当中,那个时候毛毛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是江西那么大,只有毛泽覃知道他把安置在了哪里,他又去世了,这几乎已经是中断了毛毛的任何线索。
从这之后,毛毛的不知所踪就成为了贺怡的心病。
找寻过程中意外身亡
虽然毛毛的失踪让所有人伤心,但是毛泽东夫妇却从未指责过他们的行为。
因为他们毕竟保住了这个孩子,而且贺怡也痛失了自己一生的恋人。
别人并没有指责贺怡,但是贺怡始终想要为自己的姐姐将孩子寻找到。
只不过当时无论是战乱的情况还是资源有限都使得贺怡难以找到孩子的下落,最终她只能带着遗憾离开江西。
等到建国之后,贺怡仍然对这个孩子的下落念念不忘。
而且,她也想给自己的丈夫一个交代,丈夫用生命保下来的孩子,她也希望能找到,给丈夫一个安慰。
就这样,在解放前夕,贺怡终于得到了消息。得到消息之后的贺怡立刻找到了刚刚回到北京的姐夫。
贺怡兴奋的告诉姐夫,在江西丢失的小毛毛可能已经找到了,姐夫听到之后当然十分的高兴,但是他也比较理智,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具体的情况进行对比。
贺怡也一五一十的将她所了解到的情况告诉给了姐夫。
但是听到的特征越多,姐夫就眉头越紧锁。
原来,无论是长相、特征、行为习惯,都和姐夫记忆中认定的毛毛并不相符。
他也在劝告贺怡,不要做太大的希望,也不要再劳神费力寻找毛毛了。可能这个人也不是他们要寻找的,但是贺怡不死心,有一丝希望都想抓住。
出发之前,她甚至还和自己的姐夫大吵一架。在吵完架之后,贺怡报着着最后一次希望离开了北京,踏上了前往江西吉安的路程。
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与线索,来到江西吉安之后,贺怡和当地的部门和干部寻求了帮助,也告诉他们主席孩子从意外丢失的情况。
贺怡认为走访一些当地的群众可能有利于帮助她寻找到孩子。
当时吉安的一些干部和同志们听到这件事情之后,也在自己尽全力,几乎是全城的老百姓都在帮助贺怡寻找孩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个月之后,贺怡真的得到了消息,而那时候贺怡也正在接受自己的工作任务,她已经到了广东。
有了孩子的一些线索之后,贺怡立刻加紧将自己手上的工作忙完,就要带着自己的儿子赶回到江西。
只不过当时的交通运输还并不发达,当他们到达江西当地的时候已经到了半夜。这时候,与他们同行的干部都在提醒说,还是休息一晚上再赶路吧。
毕竟晚上太黑了,行车不安全,而且当地可能还有一些土匪头子和黑帮,但是贺怡的心却一刻也等不住了,她这么多年的寻找孩子,就是想要尽快得到一个结果。
那是11月21日的凌晨,贺怡从赣南返回吉安,没想到就是因为这次赶路,让贺怡遭遇了车祸。
在距离太和县城不到七八里路的地方,车辆发生了侧翻,直接冲到了路旁的水坑里。
当时的车祸声响及其大,当巨响发生之后,周围熟睡的村民纷纷醒来外出查看,却看到吉普车倒栽在水沟之中,好在村民的及时抢救,救回了车上的一些警卫员。
他们想要将贺怡从车中救出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吉普车是倒栽进水沟当中的。
而且车头损毁严重,后排的车门没有变形,很容易的就可以打开了,所以贺怡的儿子也被救出。
但是贺怡坐在前排副驾驶的位置,车体严重变形,车门无法打开。眼看着贺怡无法从车当中救出,最后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将车从水沟当中打捞出来。
当时已经是冬日,冷风刺骨,河水冰凉,虽然当时的贺怡还有呼吸,但是她已经陷入了深度的昏迷。
当他几个小时之后被救出吉普车时,已经无力回天。贺怡因此在这场车祸当中受伤严重,最后不幸遇难,年仅38岁。
当消息传回北京的时候,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贺怡的姐姐,都悲痛不已,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妹妹也会在寻找他们孩子的过程当中离去。
确实,当时夜黑风高,行车有危险。
但是这样的现实还是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单纯的车祸,直到事后很多年,贺怡的女儿却说出了其中的内情。
她说自己的母亲去世可能并不是意外,更可能是蓄意为之,因为她的母亲在临死前看到50多个人在他面前举起了火把。
而关于这一说法,有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当时雨天路比较滑。如果村民为了照明和取暖燃其火把,也并没有恶意,况且车辆撞上了桥墩也可能是意外,这些都是无法控制和预料的。
但也有人相信这是早有预谋的,毕竟贺怡也在组织当中工作,在这么多年的工作当中也得罪了很多敌人。贺怡的身份又和主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次出行她很早就进行了预告。
所以有人在这个时候借此对贺怡设下埋伏也是可以想象的。
但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事实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贺怡在这场失误当中永远丧失了生命,而她的离世也让很多人感到了惋惜。
为革命努力的贺怡
因为她的头衔不仅仅是毛主席的妹妹,她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很大的贡献。
1911年,贺怡出生于江西省永安县,她从小学习成绩就极其的优异,而且富有激情,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且在当地的妇女协会担任了委员。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中,她也有为国奉献的梦想,于是她没有选择像普通的女孩一样过早的结婚生子,而是积极的投身于革命的事业当中。
贺怡会深入基层演讲,帮助一些思想观念陈旧的妇女争取利益,更会号召这些妇女们一起进行思想的改革。
尤其在进入了共产党的组织之后,她更是舍小家为大家,不仅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进行专门的学习,而且还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加入到了抗战的部队当中。
很快贺怡就被任命为通讯处统战部的部长。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她不怕危险,经常会带着自己的部员到学校、车站进行集体演讲,呼吁全国的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一起抗日。
有一次贺怡被特务抓住了,面对对方的严刑拷打和审讯,她从来没有透露过一个字,谎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
为此她不惜拿出金戒指吞下以证自己的清白,最后她也因为没有出卖组织获得了大家的褒奖。但令人心痛的是,她当时因为吞了金戒指导致胃绞痛,最后切除了一部分胃组织。
贺怡不仅是一个母亲,是一个战士,更是革命的女英雄。虽然她最终在寻找自己的亲人途中而去世。但是她的一生都充满着坚韧的精神,也激励着很多人一代又一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