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从唐朝开始便创设了各种措施
创始人
2025-07-06 08:33:12
0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打破了先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缺陷,即只看门第,不问才能。而科举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标准,即以考试成绩博取功名官位,使选官标准从只看门第转变为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自此以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学习读书的风气。

当然,在科考中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考官掌握着考生的去留大权,因此,对考官舞弊的监察成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科举制度由隋朝创立,但隋朝仅经二世而亡,其后的唐朝继续沿用科举制度,以便帮助国家选贤举能。为实现这一初衷,唐代设置了锁院、别头试以及覆核与覆试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监察科举考官,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确保实现科举制度的目标。

一、锁院制度

锁院制度的院就是指考试的场所—贡院,锁院即在举行考试前封锁贡院,目的在于隔离考官,避免考官与外界有接触,防止其舞弊。据记载,唐长庆四年考生李群到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恰逢此时贡院已锁,于是其捶门请求让其入院参加考试,当时的知贡举官李宗闵在问明情况以后,认为李群气度超卓、容貌端正,于是放其进入贡院参加考试,后来李群竟然一举夺魁。

此事说明唐朝确实已经开始实行锁院制度了,但是可以看出当时锁院制度的管理不是足够严格,并且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个问题。比如就知贡举官来说,先确认由谁担任,然后被确定的考官在进入贡院期间是有时间接受请托的。

中晚唐时期对锁院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以便发挥其防弊作用。比如唐朝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不仅要承担锁院这一任务,还要监督考官及考生在贡院封锁期间是否有违规行为。如大中九年,黄续之、赵弘成、全质三人就因为伪造堂印堂贴随意出入贡院,而被御史台官员抓获。

二、别头试制度

别头试制度,就是指对于那些与知贡举官有利害关系的考生,可能会导致考官徇私取人,因此朝廷不仅为这类考生另行组织考试,并且还要更换知贡举官。但不是每一次科举,都举行别头试,只有当考官亲属参加时才会举行。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还要于结束考试之后再次进行复核。

三、覆核与覆试制度

唐代在科举考官舞弊监察方面,还设置了覆核及覆试制度,前者由中书门下省负责,后者由中书省翰林学士负责,这两个制度对考官舞弊事后监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覆核制度主要是由中书门下负责执行的,该制度主要是对考生每场考试的答卷进行覆核,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约束考官按照规定阅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考官能够公平取士。但是,该制度的适用时断时续。一直到长庆元年,钱徽徇私取士事发后,该制度才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必经程序。

覆试制度,就是指若是对及第举人的考试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则要求该考生参加二次考试。比如长安二年,刚成年的张九龄因在乡试中表现不俗,考官沈佺期对其十分赞赏,张九龄一举高第。当时引发了许多议论,于是中书派人对张九龄进行覆试。

唐代设置的上述防弊制度是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早期内容,这些制度不仅有利于约束相关考官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实现科举的公正公平。

宋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在两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科举制度帮助朝廷选拔贤能之士,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保证科举取士的过程足够公平公正,这就要求科举考官能够规范阅卷,避免徇私。

一、弥封、誊录制度

弥封制度就是将考生姓名等相关信息遮盖,让考官在阅卷时不知道试卷是何人所做,这样可以规范考官阅卷。宋太宗淳化三年殿试,时任监丞的陈靖提出应当将考生姓名遮盖,断绝其作弊的可能。于是宋太宗下令遮盖考生信息,并根据其作答内容判断优劣以便划分等级。

虽然通过弥封制度可以将考生的相关信息遮蔽,但是考官还可以通过辨认字迹的方式作弊。为了避免这样的漏洞,宋代针对性地又创设了誊录制度。誊录制度就是指由专门人员即誊录官将考生试卷进行誊写,避免了考官通过辨认字迹而徇私。

二、覆试与覆核制度

不同于唐朝的覆试与覆核,宋代设置这两个制度的初衷在于禁止考生通过代笔作弊。宋朝覆试在不同的考试阶段,执行的主体也不相同。诸州、府、军、监得解举人由其监委官执行;而省试阶段的及第者由御史台执行覆试。就覆核制度而言,由监察机构御史台对其负责。

覆试制度从宋代举行科举之时,就开始执行。最初的目的在于防范世家子弟利用家族权势以作弊手段登科及第。覆核制度比覆试制度出现的时间要晚一点,嘉定元年才开始实行。该年正月,礼部将开禧三年贡举和省试的考生试卷送至监察机构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及其副手对试卷进行覆核对比,若两张试卷的字迹相同,则说明该考生并无代笔之嫌,可以参加殿试;若是发现字迹不同,则要将该考生罢黜。

宋代在前朝的基础上,对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又进行了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弥封和誊录制度,革除了通过识别考生信息与辨认考生字迹作弊的弊端,是监督考官公正阅卷的有力保证。

元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与其它朝代相比,元代不太重视科举,甚至于皇帝都不亲临殿试。尽管如此,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在元朝时期的发展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的。

一、会同拆卷填榜制度

为革除考官舞弊,元代创设了会同拆卷填榜制度。考试结束后,试卷官标写分数,在知贡举官、监察御史和其他考官的见证之下,对比编号拆开试卷,然后由知贡举官将考生名次写在榜上。这项制度的特点是在诸多考官共同的见证下确定名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考官徇私徇情取人。

二、磨勘制度

唐宋时期的覆核制度,到了元朝又发展了新的内容—增加了给解据这一步骤。元代参加乡试中选之人,“各给解据,录连取中科文,行省移咨都省,以送礼部”同时“拘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录连科文申台,转呈都省,以凭照勘”。该记载中的解据和“科文”移送至礼部,“以凭照勘”,体现的就是元代的磨勘制度,并且该制度也为明代延续使用。

对明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在明朝达到其鼎盛阶段,同时明朝对科举的重视也远超之前的历朝历代。为了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明代在继承前朝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

就回避制度而言,唐宋元三朝都规定考生若与考官有亲属关系,则该考官必须回避,到了明代,不仅考官在亲属参加考试时需要回避,而且还不能担任原籍贯地的主考官,还有每位科考官的职责也不同,考官之间各司其职。

明代为防止科举考官舞弊,还创设了一项新的制度—戒誓制度。该项制度要求考官对天焚香盟誓,从心理方面给科举考官施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公正公平地命题、阅卷。此外,明代继续沿用了前朝的弥封誊录制度,同时又丰富了考官阅卷过程中的防弊监察制度,如异色笔阅卷、会同搜校落卷及会同拆卷填榜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十分有助于杜绝考官舞弊的可能性。

通过对明代以前各朝代的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简单梳理,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科场舞弊案也屡见不鲜,各朝都通过创设各种措施打击科举舞弊。就科举考官舞弊而言,在经历了唐朝的创设、两宋的发展、元代的改革,明代在科举考官舞弊监察方面的规定已经十分详细完备,很大程度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极度困难时刻。共产党的光辉崭露为广大华夏儿女带来了希望,吸引着无数志...
王莽:复古改革者,短暂篡汉的皇... 王莽,这位西汉末年至新朝初期的皇帝,以其独特的复古改革和短暂的篡汉历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原创 1... 1977年,二野的老政委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因为他的治国智慧以及经验比较突出,所以在中央的支持上,兼...
原创 杨... 在梁山108将中,杨志排名第十七,上应天暗星。杨志曾押送花石纲,也曾押运生辰纲,不过两次都没成功,第...
原创 妲... 妲己为兴周灭商立下首功,姜子牙为何还要杀她?只因她做错一件事 毁掉一幢房子,远比建成一栋容易得多。...
原创 最...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个朝代,包括统治者也是换了很多位,对于小编来说,要说印象最深的,应该就...
青龙星连续六次降世为将,单雄信... 邓九公本是殷商三山关总兵,擅使一柄赤铜刀,刀法猛似虎。 在南伯侯鄂顺攻打三山关时,邓九公和邓婵玉连...
原创 此... 此人忠于纣王,被陷害挖去双眼,致死,最终因祸得福,不是姜皇后 在封神中,纣王有两个弱点,一是好色,...
原创 李...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备受称道。他不同于那些心有壮志却未能成全的帝王,他把抱负变为现实,开创了盛世。然...
原创 叶... 阅读文章前,请您先点关注,随时阅看一系列各种接近心灵深处的文章,可以参与分享和讨论,感谢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