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后龙潭三杰之首”,被毛主席誉为“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创始人
2025-07-06 16:33:06
0

1947年3月19日,天色向晚,延安机关总部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离开了延安,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毛主席为什么要连夜撤离延安?

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后起之秀,他力挽狂澜,三次挽救了延安,迫使蒋介石梦想消灭延安的美梦破灭。他不用一兵一卒,却胜过千军万马,杀敌人于无形,毛泽东曾高度赞誉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他默默深耕敌营十三年,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冒着暴露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把情报传递出去,他就是情报战线上一颗最璀璨的新星,传奇红色特工熊向晖。他本是我党安插在西北王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央。以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将一场扑向党中央的腥风血雨,化为无形

情报战线上的战斗,犹如深海细流,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波涛汹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战场硝烟,却更加残酷,动人心魄;是刀尖上的舞者,不见血的厮杀,却寒光逼人。他们往往以一己之力,却胜过千军万马的拼死搏杀,他们闯龙潭入虎穴,临危不惧,尽显英雄本色。在我党情报战线的战场上,涌现出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无名英雄,在我党的历史上他们创造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其中赫赫有名的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就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在白色恐怖下,在生与死的边缘,向死而生,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立下彪炳千秋的伟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周恩来称他们为“前龙潭三杰”

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我党情报战线上,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大批后起之秀,冉冉升起,又涌现出了作出特殊贡献的“后龙潭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其中功绩卓著的熊向晖曾被毛主席誉为“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熊向晖出身官宦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接触政治,潜移默化中政治素养、政治嗅觉就得到了很好的启迪与萌芽,加之他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诗词歌赋倒背如流,1936年,刚刚17岁的他就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里的风云人物,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 抗战爆发,他受党组织的指派,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投身西北,在胡宗南领导的军队中做服务工作。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胡宗南。

此时的胡宗南深受蒋介石的青睐,踌躇满志,准备在战地服务团的成员中,选择一些有为青年为自己所用,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战地服务团的成员中,官宦之家出身的熊向晖,气质,修养、学识集一身,又谈吐不凡,不卑不亢的,犹如鹤立鸡群,一下子就引起了胡宗南的兴趣。

此时熊向晖,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胡宗南选中。后来熊向晖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周恩来有意为之。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工作期间,早就对胡宗南了然于胸,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虽身材矮小,但心高气傲,重感情,对有学识有理想的人格外看重与青睐。而熊向晖出身名门官宦之家,青春洋溢充满朝气,仪表堂堂,政治素养极高,博闻强记,脑子灵活,小心谨慎又处事不惊,就像给胡宗南量身定制的一般。所以周恩来把熊向晖推荐给胡宗南,就是想让他打入胡宗南内部,像一颗钉子钉进敌人的心脏。

胡宗南经过一番考验和试探,对熊向晖越加喜欢,并准备委以重任,于是熊向晖被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以提高熊向晖的军事素养。熊向晖学成归来,就得到了胡宗南的重用,让熊向晖担任自己的侍从副官和机要秘书,熊向晖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平步青云,成为了胡宗南的亲信和心腹爱将。胡宗南的一切生活起居,包括处理文件和日常事务都交给熊向晖处理。而熊向辉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政治嗅觉方向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所以还担负起为胡宗南起草讲话稿的重任。

这项工作,胡宗南之前最头疼,胡宗南对言语要求极高,因为他经常到他主办的军政院校和所属部队作报告,经熊向晖起草的讲话稿不但短小精悍,且豪言壮语把握的恰到好处,不仅振奋人心,而且让听者回味无穷。熊向晖不仅才华出众,还谨慎小心机智灵活,情商极高,临危不乱,处理事情主次分明,让人赏心悦目。应该说周恩来慧眼识珠,不仅对胡宗南投其所好,更对熊向晖人尽其用,应该说熊向晖是周恩来情报战中的杰出之作。

国共合作分分合合,蒋介石剿共之心不死,周恩来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熊向晖就是周恩来为未来布下的闲棋冷子,楚河汉界,虽然现在风平浪静,不见刀光剑影,但“楚汉之争”已不可避免,周恩来看似随意的布下一枚小小棋子,却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奇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1943年2,蒋介石亲自审定了突袭延安的绝密作战计划 ,并电告给驻扎在兰州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让他们做好闪击延安的准备。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定解散共产国际。共产国际的解散,对中共势必造成沉重打击, 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抓住这天赐良机,责令胡宗南六月底完成部署,择机闪击延安。 胡宗南立即按计划部署兵力,重点对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制定更详尽的作战计划。

陕甘宁边区地形复杂,是延安党中央的生命通道,战略要地,关系到整个延安的安全。 中共中央利用这条通道可以武装进出国民党封锁线,向南可进逼西安,向东可以切断咸阳、榆林公路,向西可以切断西安兰州公路,对关中陇东两大地区的各个城镇经济补给和武装弹药的运输意义重大。而且这里大约三百里的狭长地带,牵制了胡宗南的大部分守备军队。所以蒋介石和胡宗南认为,解决中共问题首先在于解决边区问题,而要解决边区问题,重中之重就是这里。

熊向晖获知这个绝密计划,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计划,将严重威胁着延安党中央的安全和边区人民群众的生命,于是他迅速将这一绝密情报,第一时间传递给西安的王石坚,并叮嘱王石坚十万火急,王石坚连夜通过秘密电台,把这个绝密情报报告给延安。 党中央得到情报后,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经过讨论,做出两手准备。一方面着手准备兵力配置,练兵备战,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方面决定,把敌人突袭延安的作战计划公布于众,把国民党假抗战真剿共的险恶用心,大白于天下。力争用舆论的力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1943年7月4日,朱德向胡宗南致电,电文这样写道:“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途,内战危机, 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言辞凿凿,掷地有声。

熊向晖后来回忆:当他拿到朱德的电报时,他心里一惊,这封电报带来的危险和后果不可预测,他甚至做好随时牺牲的心理准备。果然,胡宗南看完朱德电报后,大惊失色,随后暴跳如雷,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究竟是谁泄的密的问题?他神经质一般,嘴里反复重复着:到底谁泄的密? 这时熊向晖大脑飞速旋转,想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随后他镇定自若的给出建议:立即查明泄密原因,并在朱德电文上大做文章,帮胡宗南分析泄密的种种可能途径,以误导胡宗南。

熊向晖说:从朱德电报上分析,可能是由于部队“弹粮运输”没做好隐蔽而使意图暴露,另外或许有人泄密或者是有共产党的间谍已经潜伏在我军内部都有可能,希望您彻查,不查清楚,后患无穷,也没法向委员长交代。 这时胡宗南已经冷静下来,反问熊向晖,你觉得应该怎么查? 熊向晖说:请您委派心腹,把在西安、参战部队,凡接触过这一机密的人,包括我在内,进行秘密审查,表面上要云淡风轻,不能打草惊蛇,大造声势,免得泄密的人听到风声,畏罪逃跑。

但从现在起,我建议缩小范围,把机密控制在可控范围, 更不要让涉嫌泄密的人参与到机密的讨论和制定,更重要的是不能把您现在的意图,就是这一仗还“打不打”,不让涉嫌泄密的人知道,以防止再泄密传递给共产党,熊向晖分析的有理有据,完全是站在胡宗南的立场分析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胡宗南对熊向晖的分析频频点头,他采纳了熊向晖的建议,胡宗南对于熊向晖确实没有丝毫的怀疑,但他根本不知道,深得自己信任的熊向晖,却是真正的泄密者。

于是胡宗南立即责令自己让手下的特务彻查泄密问题。并在当天晚上召集参谋长以上的高级人员开会商讨,就是否继续实施闪击延安计划进行讨论,而且让熊向晖照常参加了这个重要会议。胡宗南最后决定,因作战计划已泄露,突袭的可能性丧失殆尽,如果继续采取行动,已毫无意义,而且授人口实,因此决定停止行动,并报请蒋介石批准。

此时的蒋介石也对这个消息的泄露愤懑不已,本想趁共产国际解散的时机,消灭共产党,没成想,现在天下人皆知,弄得自己非常被动,于是1943年7月7日,蒋介石密电胡宗南,取消闪击延安的计划。 一场或许可以改变国共两党命运的行动计划,因为熊向晖及时而准确的报告给党中央,使党中央躲过一劫,这一情报的重要性,可以说价值连城。而胡宗南的特务系统确实也抓到了两个所谓的泄密嫌疑人,就这样熊向晖不但化解了自己的危机,也使党中央成功躲过一劫。

暗潮涌动过后,不是波涛汹涌,就是宁静过后更大的危机。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胡宗南为了谋求以后更大的发展,开始为自己培养人才,以图日后为自己所用。所以他决定选派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军官,飘洋过海去美国深造,待学成归来,成为自己的心腹爱将。被周恩来誉为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的熊向晖、陈忠经、申健都赫然名列其中,被胡宗南选中。但造化弄人,熊向晖、陈忠经、申健这三人学有所成后,但都投身新中国外交事业之中,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在当时,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留学机会,熊向晖却想放弃,他还不知道也没有料到一场更大更凶险的危机慢慢向他袭来。1946年6月,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停战谈判,气氛已经相当紧张,周恩来却一反常态,在南京,周恩来秘密紧急召见熊向晖,周恩来把对熊向晖十分不利甚至相当危险的消息告诉了他。

原来周恩来在乘坐马歇尔的专机赶往南京的时候,由于连续没日没夜的工作,睡眠不足,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眯了一会,飞机抵达南京后,他匆匆地下了飞机,事后发现,由于自己的疏忽,把带有熊向晖在南京地址的异常重要小本子,却遗忘在马歇尔专机上。

虽然没过多久,马歇尔就派人把周恩来遗忘在飞机上的小本子归还给他,但周恩来仍心有余悸,他分析马歇尔一定会对这么重要的小本子,进行了照相并保存下来,倘若马歇尔把这个证据交蒋介石,蒋介石就会察觉到蛛丝马迹,熊向晖共党间谍的身份就会暴露。

周恩来这几天一直做着艰苦的思想斗争。为了对情报战线同志的安全负责,秘密党员一旦有暴露的可能性,就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马上撤离。但熊向晖是自己苦心经营多年,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一把尖刀,现在正是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的关键时期,所以周恩来面临艰难抉择。

周恩来对熊向晖开诚布公,并做了自我批评,由于自己的疏忽,把熊向晖置于险境,并向中央做了说明,请求接受处分。熊向晖得知情况后, 他第一个感觉不是害怕,而是被周恩来人格的魅力所深深震撼。 这件事如果周恩来不说,就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作为中央最高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却勇于承担责任,不做任何隐瞒,毫无保留地跟自己讲出来,这种坦诚这种大格局和崇高品德,令熊向晖肃然起敬,周恩来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愈发高大。

周恩来和熊向晖抛开了上下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周恩来曾和董必武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评估和预判,马歇尔作为国共两党的调停人,有可能把这个本子交给国民党,也有可能不交,假使交给国民党,像马歇尔这样级别的人物,他也绝不会直接交给中统或军统,而会直接交给蒋介石,但要见蒋介石,就要履行一定的程序,时间跨度会很长,这样就会给我们一定的时间缓冲,我们可以静观其变,随时做好下一步的准备。

于是周恩来决定让熊向晖暂避半个月,静观事态变化,并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若风平浪静,就说明熊向晖是安全的,没有危险。经过令人煎熬的半个月,事情像周恩来预测的一样,熊向晖安然无恙,成功地度过了这次危机。周恩来的睿智大胆,熊向晖不计个人安危,使熊向晖继续潜伏下来,就是这关键的决定,才使党中央化解了一次最凶险的危机。

这次秘密会见,熊向晖还向周恩来表示自己不想飘洋过海,去美国留学。熊向晖觉得现在是国共两党生死存亡之际,不出国留学继续潜伏在胡宗南身边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的得失与党的利益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周恩来对熊向晖的崇高理想深表赞赏,并动情的对熊向晖说:从个人前途和党的利益两方面你都应该去,如果你执意不去,反而会引起胡宗南的怀疑,得不偿失。虽然内战已不可避免,时间长短也不可预测,但如果内战持续时间长, 你学成归来,在胡宗南身边甚至在国民党内部,地位将得到大大的提升,你就会更有机会获得更有价值的情报,如果内战持续时间较短,回国后你就可以直接投入新中国的怀抱,凭借你的能力,在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中,你将会大展宏图,为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熊向晖听从了周恩来的建议和组织的安排。熊向晖在去美国之前与未婚妻高调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国民党很多军界高层都应邀参加,蒋介石儿子蒋经国亲自为他们证婚,蒋介石也发来贺电,一个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按理来说级别并不高,但能邀请到军界高层参加婚礼,蒋公子能为其证婚,足见熊向晖不仅潜伏做得好,而且能力出众,情商极高。

1947年2月,熊向晖带着新婚的妻子到杭州度蜜月,杭州的西子湖畔,留下他们欢声笑语和无尽的甜蜜,熊向晖已放下自己的伪装,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之中。但突然之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在杭州西湖宾馆,保密局驻杭州的特务不请自来,通知他立即去南京见胡宗南。

事情突然,熊向晖大脑飞速旋转,考虑种种可能性。但当时他最强烈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有可能让敌人抓住了把柄,身份暴露了。多年残酷的斗争经验,和每天犹如刀尖上行走的生活,他早已习以为常,并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临危不乱异常镇定。

他和新婚妻子做最后的道别,准备慷慨赴义。他让妻子先回上海,并且告诉妻子,五天之内自己会写亲笔信,如果没有收到,就说明自己凶多吉少,已经面临凶险,但不要为自己伤悲,你可以去找党组织,多多保重,妻子闻言泪流满面,和妻子匆匆告别之后,就赶往南京去见胡宗南。

到了南京见到胡宗南以后,让熊向晖意外的是胡宗南满面春风,踌躇满志。胡宗南神采飞扬地告诉他,准备攻打延安,让他暂时不去美国,协助自己建立这千秋伟业,只需三个月的时间,胡宗南看上去胸有成竹。熊向晖暗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虚惊一场。但此时的熊向晖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恐惧,他没有因为自己没有危险而庆幸,更多是对延安安全的深深担忧。

国名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似乎引起了蒋介石深深的思考,在他认为共产党能迅速发展起来跟舆论有关。所以胡宗南让熊向晖写一篇“告陕北民众书”,以达到拉拢腐蚀陕北人民群众的目的。胡宗南这次紧急召回熊向晖,是因为在胡宗南心目中,“告陕北民众书”非熊向晖莫属,熊向晖才华横溢,言辞热情洋溢,一定能激发陕北人民对国军的热情。为了便于熊向晖能出色完成这篇“檄文”, 迅速进入角色,胡宗南把蒋介石已经批准的“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方案”、“共军在陕北的兵力部署情况”,两份绝密文件交给熊向晖,供他撰写“檄文”参考。

数十年之后,国名党元老张佛千回忆:熊向晖给人的最深印象是他的气质之纯,眼眸清澈,让人不得不信任,我平生阅人无数,但像熊向晖这样的是我平生所仅见,我绝对不相信,也不会想到他是共党间谍, 胡宗南之所以选取熊向晖作为机要秘书,很大程度上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在熊向晖已经准备飘洋过海远赴重洋去美国的时候,胡宗南居然鬼使神差又把他召回来,冥冥之中似乎天定。但是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倘若熊向晖不如此优秀,倘若熊向晖不外纯内秀,这份价值价值连城的绝密情报就会与他失之交臂,党中央的安危与未来就或许不可预知,他情报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不复存在。

胡宗南为了吸取上次闪击延安泄密的教训,他只命令部队集结,迟迟不下达作战命令和详细的作战计划,胡宗南麾下的军长、师长和旅长都云里雾里,胡宗南自认为这次绝对是天衣无缝,让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他身边这位他最信任的机要秘书,他一手栽培起来心腹,已经凭借惊人的天赋,超乎寻常的记忆力,把这份绝密作战方案全部深深刻在自己脑子里。

胡宗南的这个绝密情报,在胡宗南手下大小军官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早已经摆在毛主席的面前。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调集七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北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我陕甘宁边区实施多路近似疯狂的攻击。由于我军得知情报后早已做好充足准备,避实就虚,有计划组织防御和抗击,圆满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毛主席安全撤离延安的任务。

3月19日上午,当胡宗南以胜利者的姿态,率领部队占领延安,但此时延安早已经是一座空城,当蒋介石得知占领延安的消息时,喜形于色,大喜过望。 蒋介石和胡宗南自以为占领延安是决定性胜利,意义重大,但他们不知道,占领延安之时,就是他们走向灭亡的序幕。

此后我军诱敌深入,步步为营,把牵制和逐批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作为战略目标,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国民党军队被我军一个个蚕食,敌我力量对比,对我军越来越有利。国民党军队进展顺利,表面上取得了上风,风光无限,但每攻占一个地方,就不得不留一部军队来驻扎,占领的地方越多,国民党部队被分散的就越多,向前方推进的兵力变得越来越少,而我军则能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应该说毛主席的雄韬大略比蒋介石更胜一筹。

熊向晖作为我党最优秀的红色特工之一,能根据新发现,哪怕是一点蛛丝马迹,他也能判断出新问题,汲取信息。1947年3月8日晚,熊向晖随胡宗南秘密离开西安,九日到达洛川,细心的熊向晖发现一极不寻常的事情, 胡宗南多次约见从南京专程到洛川的国防部保密局研究室主任魏大铭,魏大铭和胡宗南搞到一起,还经常喝酒聊天。而且把一台美国最新侦测无线电台方向位置的设备,和一批技术人员全部交给胡宗南,任其调配。这台美国的先进设备,最大的杀伤力,就是可以根据电波的频率判断对方的电台位置,继而发现对方指挥部的精准位置。

熊向晖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而且这个时候,这台设备已经监测到我解放区山西兴县一带无线电台频率最多,而山西兴县丛林山区正是我党的指挥中枢。这一新情况极其重要,关系中央指挥中枢安危,关系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生命安全。

熊向晖此时心急如焚,苦于这一情报不知道怎样传出。 他虽然在情报战线耕耘多年,但这一情报专业性质太强,电波频率和密码他都不懂,情急之下,他决定破釜沉舟, 冒险写一封明信交给与自己联络的机要交通员,让他迅速赶到西安,专门送给党中央为熊向晖配备的发送情报的同志。这样做风险很大,只要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熊向晖就会暴露,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十万火急,晚一步党中央就有不可预测的危险,为了党中央的的安全,熊向晖不得不冒险拼死一搏。

周恩来获悉这一重要情报,立即根据熊向晖提供的敌人侦测设备的功能、特点和监测时间,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周恩来下令中共中央电台暂时停止工作,各部队在作战前部署和作战之中传达命令,不得使用无线电台,而用小电台改成大电台频率,进而迷惑敌人,小电台在陕甘宁边区遍地都是,纵使美国的无线电监听设备再先进,但数以万计的无线电电波,同时发报,也让敌人难以判断我各级指挥部的准确位置,让胡宗南请来的专业队伍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寻找我党中央和各级指挥机关精准位置的的计划破产。

1947年3月24日,胡宗南进入延安,他神采飞扬,以胜利者的姿态俯视整个延安,志得意满。第二天他就带着熊向晖迫不及待地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住处,在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前驻足良久,当他走进毛主席的窑洞里,令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毛主席亲自写给里胡宗南一张字条,“胡宗南到延安,势如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到这张字条之后,哈哈大笑,自以为虽然“骑虎难下”但毕竟是自己骑过虎,足够自己炫耀一生,但后来悲惨的现实,真真正正给胡宗南上了一课,熊向晖后来回忆说,在这次胡宗南哈哈大笑以后,就没看见他笑过。

随后我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中,胡宗南的精锐31旅被全歼,心腹爱将旅长李纪云被俘,胡宗南的第135旅被全部被围歼,代旅长麦宗禹被俘,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立即取消在西安度蜜月,亲临前线,试图挽回败局,但一切都晚了,之后蟠龙镇战役,胡宗南的第167旅大部被歼,青花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 初步稳定了陕北战局,胡宗南终日借酒消愁。

1947年5月21日,胡宗南和熊向晖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并决定让熊向晖立即启程出国留学,对胡宗南来说,他自知大势已去,败局已定,让熊向晖留下来也于事无补。熊向晖去美国留学的那一天,他向胡宗南告别,胡宗南一言未发,默默地望着窗外, 胡宗南的精神世界已彻底坍塌,他想不明白,自己的精心布局,已万无一失,却为什么却败得那么彻底,输的那么惨?熊向晖这个情报战线上的最耀眼的新星踏上了新的征程,圆满地完成了党赋予他的任务之后,全身而退。

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宴请张治中、邵力子、刘菲等原国民党高官,学成归来的熊向晖此时已变成周恩来外交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当周恩来和熊向晖同时出现在现场,张治中看见熊向晖:熊老弟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微笑着自豪地说:他不是起义,他是归队,他1936年入党,已经是老党员了,他深入虎穴十三载,现在可以公开他的身份了。2005年,熊向晖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一代传奇红色特工落下帷幕,结束了他红色的一生。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在国民党诸多起义将领中,杨虎算是极为特殊的一个。 他在早年加入国民党,深受国父孙中山的赏识,是一员...
原创 竹... 提及中国远征军跨出国门的第一仗——“同古保卫战” ,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戴安澜第200师的英勇壮举...
穿越时空,领略淮楚风韵 7月11号,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楚风乡韵,传承创新”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位于淮南市洞山中路的淮南...
原创 杨... 公元912年,后梁王朝的缔造者朱温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刺杀,不久后朱友珪又在政变中丧生,其弟朱友贞成为...
原创 甲... 一说到中国古代历史,按照时间顺序,首先要提到的肯定就是夏商周了,这是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也被我们称之...
原创 遵...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在这个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什么是适合我们国...
原创 晚... 宫女骑驴出行,相较于普通百姓,这一细节映射了晚清朝廷的腐败。 百姓遭受疾苦,却见宫廷奢华,这或许也...
原创 白... 秦国先后攻灭巴、蜀等国,成为西方大国,战国其他六雄,不能坐等秦国日益强大,合纵伐秦。秦国的门户函谷关...
原创 周...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
沈嘉禄:鲁迅与本帮菜 为何大先生不去本帮菜馆一试隽味? 鲁迅一家,摄于1931年的上海 鲁迅于1927年10月3日抵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