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思成,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他的妻子林徽因的故事,不过梁思成和林徽因也都是我国响当当的建筑师,林徽因参与设计了八宝山公墓,并且她与梁思成共同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的设计,扬州鉴真纪念堂便是出自梁思成之手。
梁思成毕生致力于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也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一生曾仅为3人设计过墓碑:一是父亲梁启超,一是妻子林徽因,还有一位名气更大。
他便是任弼时,原名任培国,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汨罗市的一个教员之家。加入党后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任弼时一生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叶剑英同志对其的评价是: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1950年10月27日,46岁的任弼时在北京病逝,后葬于八宝山。
任弼时墓有“八宝山第一墓”之称,是公墓中面积最大、位置最高的一座墓,也是因为在1951年12月《公墓安葬暂行规则》颁布后,公墓中便没有再出现面积较大的墓了。
林徽因墓也是在八宝山公墓里,墓碑上刻有“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的下方还有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是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林徽因去世后,人民将这块汉白玉作为了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了纪念碑的设计者林徽因。
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林徽因生前曾与丈夫梁思成约定,谁要是先去世,活着的就要亲自为他设计墓碑,并且不能找别人代替,要自己画图纸。
林徽因和梁思成携手共度数十年,不仅在感情上十分有默契,在建筑上,两人也是交流颇多,有许多一样的看法。
梁启超墓,其实就是梁启超家族墓园,位于北京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东部为墓园,西部是附属林地,墓园内北中平台上就是梁启超与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了日本,后在日本有了儿子梁思成,1912年清朝灭亡后,梁启超带着妻儿回到了国内。
梁思成自小对建筑感兴趣,梁启超也没有多加干扰,1923年,梁思成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并于第二年和林徽因一同去到了美国费城宾州大学的建筑系深造,从该校毕业后又去了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造诣也非常大。
1928年梁思成学成归国,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也创立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建筑学系,而从1930年至1945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走了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使得我国诸多古建筑得到了认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