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蓝玉私养家兵和施暴皇妃均无事,收养义子却遭斩首,其中有何秘密
创始人
2025-07-04 21:02:26
0

蓝玉是明朝时期的一代武将,功勋显赫,然而他的野心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他强行霸占了朱元璋的王妃,王妃在无尽的屈辱中选择了自尽,她的死让宫廷内外一片震惊。然而,面对这样的丑闻,朱元璋却并没有下令处斩蓝玉。

此后,蓝玉权势日盛,愈发肆无忌惮,竟然私下收养了几百名义子,秘密豢养家兵,企图建立自己的势力。这一切,朱元璋都心知肚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仍然没有对蓝玉动手。

然而,有一个人,仅仅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便让蓝玉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蓝玉的要害,使得他无处遁形。朱元璋听后,脸色骤变,下令将蓝玉剥皮处死。

究竟是谁说了这句话?为何一句话便能改变蓝玉的命运?这一切背后的真相,让人不禁好奇。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与常遇春并称为“开国双璧”。身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从军之初便一直在常遇春的帐下效力,忠诚而又勇猛。

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赞他,使得蓝玉的名声在朝廷中逐渐传开。

有了常遇春的推举,蓝玉很快便被封为永昌侯,并获得了世袭爵位的殊荣。

洪武二十一年,北元屡次侵犯明朝边境,边疆告急。朱元璋为了平定边境的动乱,决定派遣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伐,前往漠北肃清元朝的残余势力。

蓝玉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朝着漠北进发。

当蓝玉的大军逼近漠北时,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他深知蓝玉的威名和战功,知道自己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军队。

于是,脱古思帖木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逃跑,逃向了漠北腹地的捕鱼儿海。

蓝玉二话没说就直接带着大军追了进去。

蓝玉的大军深入漠北追击北元残余势力的消息传回明朝,许多人都认为他过于冒险,毕竟漠北地形复杂,气候恶劣。

然而,蓝玉却毫不畏惧,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他率领大军在风沙弥漫的漠北腹地中迅速行动,打了北元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场战役中,蓝玉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成功地俘虏了北元包括王子、皇妃、仆从、士兵在内的七万七千余人,以及马匹、骆驼等共计十五万头。明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这场战役的胜利震惊了整个明朝。

蓝玉因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声名鹊起,他的战功被传颂于朝野之间。

然而,随着名声的增长,蓝玉也开始变得骄傲自满起来。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他无意间看到俘虏中有一名女子长得十分漂亮,经过一番询问后得知对方是元妃乌云琪格。

蓝玉坚决地拒绝了旁人的劝阻,悍然占有了元妃。

然而,当晨曦的第一缕光线洒进他的寝室,他却被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震撼得清醒过来:元妃乌云琪格,那个曾经风华绝代的女子,竟然在屈辱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蓝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惋惜,然而,这份遗憾并未在他心中激起太大的波澜。在他看来,自己刚刚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又怎会因此迁怒于他呢?

确实如此。当朱元璋得知蓝玉强行霸占元妃并导致其自尽的消息后,他勃然大怒。这位曾一同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如今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实在是令人失望至极。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立即下令将蓝玉处死。他心中有一个更为深层的打算。

朱元璋知道,蓝玉虽然犯下大错,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仍是不可磨灭的。如果就这样轻易地处死他,不仅会让其他将领心寒,也会损失一位难得的将才。

因此,他决定将蓝玉交给一个人,让这个人来处置他。

在浩如烟海的明史记载中,蓝玉的形象远比我们所知的更为复杂。他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除了霸占元妃、导致其自尽的丑闻外,蓝玉还认了数百名义子,私养庄奴,势力遍布朝野。

某年,建昌地区突发叛乱,朱元璋震怒之下,决定派蓝玉前往平叛。他深知蓝玉的能力与威望,相信他能够迅速平定叛乱,恢复秩序。

在皇宫中,朱元璋亲自召见蓝玉,并当面交代了一些重要的军机要务。

蓝玉带着几名将领一同面见朱元璋,气氛庄重而肃穆。朱元璋目光如炬,逐一扫过在场的将领们,然后沉声说道:“朕有要事与蓝玉商议,尔等先退下吧。”

然而,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将领们仿佛没有听到他的命令一般,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朱元璋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悦。他以为自己没有说清楚,于是又连续说了三次。可是,将领们依旧屹立不动,仿佛已经与蓝玉结成了铁板一块。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蓝玉,只见蓝玉微微一笑,手一挥。将领们立刻如同得到了某种信号一般,齐刷刷地退了下去。

这一幕让朱元璋深感震惊,他意识到这些将领们只听蓝玉的命令,而对他这个皇帝的命令却置若罔闻。

按道理来说,将领们不听从皇帝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朱元璋完全有理由将蓝玉捉拿下来,治以重罪。

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蓝玉的能力与威望在朝野中无人能及,他需要将蓝玉留给一个人来处理。

蓝玉不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更在财富、权力和美色上都有所涉猎。他私下买卖私盐,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朝野中一位颇具实力的财阀。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强行霸占元妃,并导致其自尽,这一行为无疑是对道德底线的践踏。可以说,蓝玉在财富、权力和美色这三样上,一样都不落下,并且都已经越界了。

然而,尽管蓝玉的行为如此过分,朱元璋却并没有立即对他进行严惩。

因此,朱元璋决定暂时留下蓝玉,希望通过另一位合适的人来处理他的问题。

这位合适的人选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与蓝玉之间的矛盾,其实早在他们共事之时就已埋下伏笔。朱棣作为明朝的藩王,当他初次镇守北平之时,北边的军务是由徐达主持的。

徐达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更是朱棣的岳父,因此他自然对朱棣大力支持,尽心辅佐。

然而,随着徐达的离世,蓝玉逐渐取代了他在军中的位置。蓝玉身为太子朱标的舅舅,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朱标这一边,成为了太子一派的重要人物。

他对朱棣的态度,也由此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详尽记载,蓝玉曾向朱标坦言:“微臣观察到燕王在国内治理有序,安抚民众,深得军民之心,众人皆赞其有王者风范……然而,微臣又听闻风水师所言,燕地似有天子之气萦绕,殿下对此应深思熟虑。”

蓝玉此言,表面上似是在提醒朱标注意燕王的动向,但实际上却是对朱棣的深深忌惮与暗含警告。他话语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充满了深意,仿佛在暗示朱标,燕王并非等闲之辈,须得小心应对。

这番话传到朱棣耳中后,他自然对蓝玉产生了深深的忌惮。在朱棣看来,蓝玉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在朝野中威望极高,更关键的是他坚定地站在太子朱标那边。

这对于想要自己做皇帝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朱棣开始暗中筹划如何除去蓝玉这个心头大患。

于是,在一次与朱元璋的密谈中,朱棣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诸侯太狂妄目无法纪,恐怕尾大去不掉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朝廷未来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诸侯的严厉警告。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不是易于之辈。他听后沉默许久,眼中闪过一丝阴冷。没过多久,他就下令将蓝玉定为谋反,并将其及与其相关的一万多人全部诛杀。

蓝玉的名字被永远地列入了《逆臣录》。

据《明通鉴》卷10记载,当时朱棣前来朝见朱元璋,他的话语让朱元璋对功臣们产生了更深的疑忌。

不数月后,蓝玉的厄运便降临了。那些与蓝玉有关联的列侯以下的人,因被指为同党而遭到了灭族的厄运。

那么,为什么朱棣的一句话就能让朱元璋下定决心诛杀蓝玉呢?其实,这其中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朱元璋原本打算将蓝玉留给一个人处理,那个人就是太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朝未来的希望。他性格仁厚,深得朱元璋的器重。

蓝玉,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刀,虽然曾滥杀无辜、作恶多端,但只要有合适的主人,他仍是一把能够披荆斩棘的利器。

而太子朱标,正是这把刀的理想主人。他的智慧、仁爱和决断,使得蓝玉能够在他的引领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然而,命运却给朱元璋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朱标的离世,使得这把宝刀失去了主人。在朱元璋眼中,蓝玉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

他深知,一个无法掌控的利器,最终只会伤害到自己。

因此,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并没有将王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直接将大权交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然而,朱允炆年幼无知,根本无法驾驭蓝玉这样的猛将。在朱元璋看来,蓝玉的存在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他必须采取行动来消除这个威胁。

而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深知父亲的担忧和顾虑。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朱元璋对蓝玉的忌惮,只需一句话,便成功激化了朱元璋对蓝玉的杀意。

他深知,只有让朱元璋下定决心除掉蓝玉,才能确保自己和家族的未来安全。

于是,在朱棣的巧妙谋划下,朱元璋终于下令将蓝玉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场清洗不仅消除了朱元璋心中的隐患,也为朱棣日后的夺位之路扫清了障碍。

蓝玉这把锋利的宝刀,最终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史学界对于蓝玉的死因有着广泛的讨论,多数学者认为这起悲剧与君主和将领之间的矛盾、以及朱元璋的“身后计”紧密相关。

然而,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后,我们不禁要问:蓝玉的命运是否真的无法避免?

事实上,蓝玉是有机会避免这场祸事的。如果他能够向唐朝的郭子仪学习,或许历史的走向会截然不同。

郭子仪,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不仅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还多次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他的智慧和策略,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以善终,历经七位皇帝而屹立不倒。

郭子仪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深知在政治舞台上如何保持低调和谦逊。即便他的儿子郭暖在与升平公主吵架时口出狂言,郭子仪也并未因此沾沾自喜或得意忘形。

相反,他教育儿子要谦逊谨慎,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酿成大祸。这种智慧和策略,正是蓝玉所缺乏的。

如果蓝玉能够像郭子仪一样,保持低调谦逊、不张扬自己的功绩和地位,或许他就不会成为朱元璋心中的隐患。

郭子仪历经七个皇帝,最后还能善终。为什么呢?

郭子仪的智慧和远见,使他在历史舞台上独树一帜。他懂得激流勇退,每次取得胜利后,不是贪图权力和荣耀,而是适时地将兵权交出,表现出对皇权的尊重。

当他感到皇帝对他有所猜忌时,他会选择隐退,保持低调,等待时机。而当皇帝再次需要他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国家和皇帝尽忠。

与郭子仪相比,蓝玉的行为则显得过于张扬和倔强。他手握兵权,对朱元璋的命令不以为然,这种态度让朱元璋深感不安。

在朱元璋看来,蓝玉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他担心一旦蓝玉起反心,整个大明王朝都可能陷入危机。

为了消除朱元璋的顾忌,蓝玉其实有两种选择。首先,他可以在打败元军之后,立刻将兵权上交,表明自己的忠诚和谦逊。这样可以让朱元璋看到他对皇权的尊重,也可以减少朱元璋对他的猜忌。

其次,蓝玉可以通过行动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他可以选择誓死效忠朱元璋,无论朱元璋选择谁作为继承人,他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这样可以让朱元璋看到他的忠诚和可靠性,从而消除对他的顾虑。

如果这样做,他还会被朱元璋诛杀吗?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的未来引擎,蚂蚁国...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以来,数字资产领域迎来...
2025-07-05 00:37:38
贝好家C2M模式助力,滨江...
2025年6月,贝好家杭州首个C2M模式项目沐兰台开盘,单月劲销1...
2025-07-05 00:36:37
两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2025年下半场拉开序幕,在短短4天内,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
2025-07-05 00:36:22
原创 ...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
2025-07-05 00:33:49
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紫禁城迎来了一位客人,当时的大明皇帝...
2025-07-05 00:33:47
原创 ...
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2025-07-05 00:33:34
原创 ...
清朝时候,紫禁城西边有个地方叫“紫光阁”,那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节...
2025-07-05 00:33:30
原创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努...
2025-07-05 00:33:21
原创 ...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
2025-07-05 00:33:09

热门资讯

原创 自... 今年的自由市场已经开启到了第四天了,联盟也诞生了很多的交易,也有很多创下纪录的合同,可以说各支球队都...
原创 狡... 前言 武则天登基为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人。 而她所造...
原创 国... 公元33年,后来的西域征服者班超降生在关西一个儒教之家。这一家的始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
原创 拿... 法兰西帝国精英宪兵队,绰号“神仙”,于1801年创建,起初仅仅作为拿破仑个人的领事卫队 后来他们的...
原创 金...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五千年中经历了多次王朝的更迭,政权的交接往往伴随...
原创 武... 武则天14岁时,因为美貌被唐太宗召入后宫,封为五品的才人,12年后,唐太宗去世,26岁的武则天因为没...
原创 宇... 杨广确实很残暴,但杀外甥女宇文娥英,纯粹是这女子脑袋昏了,做了大错事。 离皇帝那么近,就不要做错事,...
原创 《...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作品,与其它历史影视剧相比,《大明王朝1566嘉靖...
原创 吕... 功臣作乱的概率更大一些!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吕后死前特地交待赵王吕禄、吕王吕产说:“吕氏之王...
原创 八... 司马伦大权在握,开始排除异己,朝中老臣张华等皆被杀害,一时间竟无一人敢反对司马伦。而司马伦的野心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