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滴水之恩如何涌泉相报?看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如何对待昔日的恩人
创始人
2025-07-03 04:33:21
0

前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是明朝,而这个朝代的创立者朱元璋更是一代传奇。像朱元璋这样“开局一个碗”的情况,不要说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没有,恐怕连最大胆的穿越文小说都不敢写。

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一场致命的瘟疫席卷凤阳。这场瘟疫就如同蝴蝶的翅膀一样,扇动了元末历史的进程。当时凤阳有一个普通的贫农家庭,他的家长朱五四,连同妻子陈氏,长子朱重四以及大孙子在四月份之内相继毙命。朱重四的妻子王氏带着小儿子朱驴儿(即朱文正)逃回了娘家。原本的七口之家,突然间只剩下朱五四的小儿子朱重八。

朱五四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老二重六和老三重七已经入赘别家。听说家中出了如此惨事,只有老二朱重六匆匆赶回,而没有回来的重七估计也已经凶多吉少。当时兄弟二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安排父母的丧事。所谓的葬礼自然是不可能了,现在唯一的奢望是向田主刘德讨一块葬地。

可惜此时的刘德并不认为眼前的穷小子朱重八,日后会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严厉地呵斥了兄弟俩。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回忆过往,仍然对刘德当年的嘴脸记忆犹新。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御制皇陵碑文》

此时朱元璋从小的玩伴刘英发现了小兄弟的难处,他特意求了母亲娄氏,而刘英的父亲刘继祖在娄氏的劝说下同意拨出一块地来安葬朱五四一家。在料理完双亲和长兄的丧事之后,重六、重八兄弟俩挥泪告别,就此天各一方。重六很快死于元末乱世之中,而重八则在邻居汪家老奶奶的资助之下,进入於皇寺为僧。

恐怕刘家和汪家都不会想到,他们此时的一时善心,居然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两百多年的铁饭碗。

大明王朝铁饭碗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此时的朱重八已经改名朱元璋,他的身份也不是贫农家的小崽子,或是化缘讨饭的和尚。现在的朱元璋已经削平了湖广的陈友谅,包围了姑苏的张士超,是响当当的吴国公。放眼江南,已经没有了强劲的对手,吴国公朱元璋的目标是成为吴王,乃至一统天下的皇帝。

当年四月,朱元璋衣锦还乡,回到老家凤阳。这次回来,虽然有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双亲改葬。我们上文说了,当年朱五四夫妇只是草草落葬,所谓“礼有未备”。现在既然儿子已经发达,自然要光宗耀祖一番,给父母风光大葬。

但是改葬这种事,一般都被认为不太吉利。果然此时有人劝朱元璋不要改葬,理由是生怕会“泄山川灵气”。于是老朱借坡下驴,只是下令“增土以培其封”,改葬的事情就此作罢。其实要是说这块地有什么灵气,是什么龙穴,只怕朱元璋自己都不敢相信。但问题在于改葬就要挖坟,当年老爹老娘入土的时候可是“殡无棺椁,被体恶裳”。这样的惨状,相信朱元璋并不希望臣子们看见。但无论如何,老农民朱五四的墓地得到了修缮,同时也需要有人专职进行看护。这个重担,朱元璋交到了他最信任的两位邻居:汪家和刘家手上。此时刘继祖、娄氏和汪家老奶奶都已经去世,但是朱元璋当年的小伙伴汪文和刘英尚在。老朱于是免去他家的徭役,让他们世守陵墓。

陵旁居民汪文、刘英于上有旧,召至慰抚之。遂令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复其家。—《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明朝建立之后,朱五四被追尊为淳皇帝,庙号仁祖。陈氏则被追尊为淳皇后。其夫妇二人的陵墓也升格为皇陵。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成立皇陵祠祭署,以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皇陵陵户三千多户,均附籍太常寺祠祭署,免征徭税。

上将还建康,谒辞陵。召汪文、刘英谓曰:“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先世陵墓所在,吾岂敢忘?但国家事重,不得不归耳。公等善为我守视。”仍赐英、文等绮帛米粟,曰:“此以报夙昔相念之德也。”—《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九月,朱元璋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义惠侯夫人。在刘继祖的诰文中,朱元璋称赞其“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惠朕”。对于娄氏,老朱则称赞其“和柔慈惠,克成厥家”。

此后汪家和刘家世代奉祀皇陵,但年岁既久,初心渐失。先是刘家的不肖子刘墉在永乐年间,因擅伐皇陵树木而惨遭下狱。而为了争夺到底谁是署令,谁是署丞,两家要反反复复折腾了数十年。直到成化年间,明宪宗见深下旨规定汪家子孙世为奉祀,刘家子孙世为祀丞,这场闹剧才最终收场。

甲寅,命皇陵祠祭署世以汪文子孙为奉祀,刘英子孙为祀丞。先是两家争袭不已,尚书王翱等具洪武以来授袭之详以闻,遂著为令。—《明宪宗实录卷十七》

结语:不管汪家和刘家的子孙是否不肖,两家先祖当年的一时善举,却为子孙带来了两百多年的铁饭碗,称得上与明朝共始共终。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家和汪家正是最好的榜样。

至于嘴脸丑恶的刘德,据说朱元璋并没有对他进行打击报复,反而赐了三十顷田地给他。你不是爱土地吗?朕就再赐一点给你,看你怎么有脸在乡里混。对于朱重八这个层次的人物来说,小小的刘德已经不需要他再花精力去应付。何况即使要打击报复,自有既得利益者汪家和刘家乃至凤阳乡人可以出面,刘德在老家的日子,必然是极其难熬的。

当然如果还对朱元璋的经历感兴趣,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书籍做深一步的了解。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5年6月9日,开国功勋贺龙将军已经去世六周年了。 在那天,周总理对薛明说:“我对不起贺龙!我没...
原创 崇... 崇祯九年清军入塞创造了一个相当有名的梗“各官免送”清军在大抢特抢之后,十分从容地带着抢来的人口和财物...
原创 咸... 咸丰之所以年仅31岁便病逝除了他有四大癖好以外,跟他的生母全妃钮祜禄氏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能让自己的儿...
原创 为... 有一次朱元璋要杀一大批功臣,太子朱标看不过就说道:“父皇你处死人太多,会伤了和气”。朱元璋没理会太子...
原创 1...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触即发——73岁高龄的许世友不辞劳苦,挂帅出征。 许世友上将这...
原创 他... 说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个人,分别是蔡元培与黄炎培,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
原创 谁... 假如可以选择,你最想做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哪一位?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快意恩仇的武松,或者武艺高强的花荣,...
原创 探...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自诞生之后,就成了古代朝廷选拔人才官员最主要的方式。 科举制度在等级森严年代,是一...
原创 他... 如今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和平的年代,每个百姓都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我们拥有这样的生活是离不开那些前辈...
原创 孟...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有一支由张灵甫领导的精锐的武装部队,被众人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国民党整编第7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