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何朱元璋非要杀他?历史给出了真相
创始人
2025-06-27 00:03:27
0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民间,刘伯温的足智多谋,雄韬伟略是可与诸葛亮齐名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以“吾之子房也!”评价他,嘉许其有"张良之才,魏征之心"!

刘伯温(剧照)

然而,如此功勋卓著的肱股之臣,最终依然难逃开国元勋无善终之宿命,原因何在,今日我们来盘点一下这段历史!

少有文名 仕途多舛

《明史刘基传》记载: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史书曾载,刘基家自父辈上溯至曾祖父一代,都曾在元朝为官,因此用时下热词来讲,刘伯温是妥妥的官N代。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明史纪事本末》中曾有所载。刘伯温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据说可七行俱下,阅读速度惊人。年仅12岁即考中秀才,在乡间颇有“神通”之名。

刘伯温(剧照)

14岁入府学读书,一部春秋经,旁人读来艰涩隐晦、言简义深,他稍作通读,便能倒背如流,且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令老师啧啧称奇。

23岁,刘伯温一举考中进士,却因元末朝廷昏聩,时局动荡,在家闲居三年后,才得以授官。

为官期间,他虽勤政为民,颇受爱戴,却因性情耿直,不愿苟合于强权之下,终至官运多舛,三次入仕又三次辞官,后回乡蛰居,归隐山林。

刘伯温(剧照)

性格刚正,为官清明,实乃难得的治世良才,但亦难以在官场讨巧,这一性格奠定了刘伯温日后入朝为官的底色,也是他最终难逃厄运的缘由。

开国肱骨 名震朝野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受邀出山,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重要谋臣。

刘伯温和朱元璋(剧照)

方得入幕,刘伯温即向朱元璋呈献了《时务十八策》,十八策针对军事战略、安民之道、定邦之策均逐一详陈,朱元璋阅毕,大喜过望,如获至宝,遂据此确立了此后的作战方略,即"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同时逐一采纳其它各项方策,并大力践行。为表诚意,朱元璋更是新盖了一座礼贤馆来安置刘伯温,对其可谓礼遇有加。

陈友谅(剧照)

而后,朱元璋在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攻,属下多有降意之内忧外患的颓势下,得刘伯温运筹帷幄,点破迷局,并稳定军心,逆势而上,一举剿灭陈友谅,从而奠定其王业胜势。经此,朱元璋更对刘伯温器重无比,万分信赖。此后,刘伯温一路助其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节节大胜,直至一统天下。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定都称帝,国号大明。授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刘伯温和朱元璋(剧照)

开国伊始,刘伯温即上奏制定军卫法。其以为宋、元两朝均因法纪过于宽宥,而致官吏目无法度,终失天下!因此,此时应大力整肃纲纪,以震国威。他下令御史应尽检举弹劾之责,不应有所顾忌。

宿卫、宦官、侍从等,一旦涉险犯错,一律上奏依法严惩不贷。故而朝廷上下,人人均畏忌其威严,行事颇为收敛。国之初兴,即大刀阔斧严明法纪,刘伯温此举颇得民心,广受拥戴,一时在朝中风头无两,但亦因此在朝中树敌颇多,为此后仕途留下后患。

官高不受 死得离奇

历代君王,帝业得成,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之构成,又大多依托一支赤胆忠心、能征善战、与开国君王并肩出生入死的嫡系部队,以及一群谋略超群,心赛比干的谋士,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属下的能臣良将,彼时明显分为两大阵营:一支为淮西集团,朱元璋本人就属淮西集团,淮西集团的人马大多是其的同乡旧好,从起义最初就追随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能最终随朱元璋入朝为官的,大多战功赫赫,根基深厚,朱元璋对淮西集团的同乡情节更是毋庸置疑,无法替代。

另一支,则是浙东集团。其所辖人马,大多如刘伯温这样,为后续投奔的,两大集团本身根基、地位均十分悬殊,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刘伯温

刘伯温聪慧过人,于党争之利弊了然于胸。因此,立国之初,他虽功勋等身,朱元璋欲给予其高官进爵,他总是固辞不受。

虽则如此,但因其在执法与施政上,始终不肯圆融,故与朝中重臣李善长、胡惟庸等结下芥蒂,而太祖亦因此与其产生嫌隙,虽未言明,但其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之际,刘伯温仅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仅240石,相形之下,李善长受封韩国公,年俸达4000石,两者差距,可见一斑。第二年,刘伯温受赐还乡。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偶感风寒,太祖闻讯后,随即派胡惟庸携御医前去探望诊治。

胡惟庸(剧照)

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依方服药后,病情反而加剧,更觉痛苦不堪。此后,太祖虽亦曾亲自探病,但闻得刘伯温诉说病情加剧之缘由,,也仅轻描淡写稍作敷衍,刘伯温颇感心寒,抱病还乡,未几,至年中病殁。

刘伯温,在军事上多谋善断,在政治上施政严明,于明太祖而言,是难得的肱骨之臣。无奈,朱元璋虽贵为一国之君,怀改天换日之雄心,但难以摆脱出身卑微,心胸狭窄之本性。

刘伯温(剧照)

更何况,其自农民起义起家而夺得天下,难免妒才忌贤,难以容忍刘伯温这样大才在其左右,所谓伴君如伴虎,正是如此吧,刘伯温一腔热情终是错付了,其归宿终叫人感慨!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 《九重紫》黎窈娘是英国公宋宜春的外室,曾经是官宦家的千金,因蒋梅荪奉旨抄了黎家,黎窈娘才沦为罪臣之女...
原创 明... 从一个贫苦农民到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深入剖析他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
原创 父...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这老头! 《权力与亲情的终极对决那个拒认父亲的军...
原创 爱... 他是心怀天下的商人,不求名利不贪享乐却对国民教育十分上心,在其手下拔地而起的学校不少于百座。他又是反...
原创 虽... 出身平民的朱元璋 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并 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 ...
原创 民...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难得有几分真情。北洋政府时期,政坛却有这样一对“黄金搭档”,关系属于三大铁——一起...
原创 百...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她窥见了大清王朝的...
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和初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简牍作为当时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不仅比传...
原创 国... “刀下留人!” 犯下重罪的人在临行前被突然拦下,这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民党少...
原创 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段关于忠诚、背叛与复仇的传奇故事——一位猛将在被李世民剔死之前,竟吃下了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