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留人!”
犯下重罪的人在临行前被突然拦下,这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民党少将莫雄的身上。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庆祝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喊出“清除国民党余孽”的口号。一时间,打击“反革命”运动在国内掀起阵阵浪潮,不少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反革命”者都受到相应制裁。
然而,在广东英德的当地政府即将处死前国民党少将莫雄时,却收到组织上的指示:立即释放莫雄同志。另外,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紧急下达命令:“再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切勿怠慢。”
莫雄究竟何许人也?为何毛主席会要求对他妥善照顾?其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呢?
其中渊源要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说起!
历尽磨难,怀揣不变的革命抱负
1930年起,蒋介石为了达到个人独裁的目的,对中央苏区发动一系列的“围剿”作战。在苏区军民的默契配合下,我党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然而,蒋介石依旧贼心不死,计划着实施第五次“围剿”。为了保证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有生力量,他还电联国民党内部高级将领们,秘密召开“庐山会议”。
在国民党的计划中,预计要出动150万人数的军队、1000辆卡车、270架飞机及200门大炮,以“铁壁合围”的方式,向江西瑞金的红军发动攻击。
如此大的阵仗,足以见蒋介石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在他信誓旦旦以为“铁桶围剿”计划能完美实施,却料不到,江西瑞金的毛主席却对他的打算了如指掌。
原来,地下党员项与年带出的一份情报中,详细记录着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所有作战计划,而后主持我党地下情报工作的李克农立即上交组织。
不过,当毛主席看到情报中不仅有国民党的兵力部署,还标注清楚所有进攻的时间与路线,禁不住问李克农:“如此周密又精确的作战计划,非寻常人能得。项与年同志如何搜集到如此机密的情报呢?”
“莫雄。”
李克农脱口而出的名字,令毛主席感到无比震惊。然而,至于莫雄为何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原因令人敬佩与唏嘘。
1891年,广东英德的一户贫穷人家中,呱呱落地一个男婴,家人欣喜若狂,给他取名“莫雄”。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会在以后成为一位“英雄”般的人物。
不过,在那个战乱动荡的时代中,莫雄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
1897年,莫母去世,给年仅六岁的他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很快,父亲再娶,但继母哪里比得上亲生母亲,他经常挨饿受冻,与家里的关系越来越差。
这天,莫雄从私塾回家,还没进门就听得继母与父亲窃窃私语:“雄儿已识得大字,无需继续上学。这能省下不少钱,让我们多些钱过日,而他也能外出做工补贴家用。”
果不其然,父亲很快就找他商量退学的事情。虽名为“商量”,但父亲显然是一副打定主意后告知的模样,他年幼无依,反抗不得,只能任由父亲安排。
从12岁开始,莫雄放牛割草,还要跑去当学徒做工,但所有积蓄都被继母操控在手。他清楚长此以往下去,自己恐怕会一辈子这样任人宰割。
“唯有自己可以救自己。”这是莫雄年少时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很快,在伯父的帮助下,他离开家乡,前往广州石室神学院里做伙夫。
莫雄清楚,这是自己人生的新开始,但他想不到,这也成为后来革命事业的垫脚板。
虽然莫雄只是一名打工者,但深深地被学院中自由、好学的氛围所感染,很快,在热心学生们的带动下,他开始自学先进文化知识,也拜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一些充满家国大义的书籍。
那时,“反清宣传”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让莫雄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如果我参加革命,是否也能如话本子中人人歌颂的大英雄呢?
1907年,他终于确定下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走上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很快,在北伐战争、讨龙与讨桂战争中,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因卓越的战功被提拔至将军。
孙中山闻其大名后夸赞:“后辈莫雄,必能在革命事业上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莫雄视孙中山为自己革命道路的先导,立誓永远追随。但是,孙中山在上海因病逝世,而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在蒋介石阴谋诡计中走向破裂。他隐隐察觉,国民党弊端初露,恐走上不归路。
一开始,莫雄怀着尊敬孙中山的心情,追随蒋介石。1922年,蒋介石身陷“围城”困境,他二话不说,直接带兵前往桂林援助,即便军中不断出现“抗蒋”言论,他也一直在替蒋辩驳。
“孙中山先生生前对蒋介石信任有加,几乎当做‘接班人’培养。我相信先生的眼光,依旧会支持国民党的事业。”
可是,被蒙在鼓里的莫雄毫不知情的是,蒋介石早已经背弃革命理念,陆陆续续做出违背孙中山遗志的事情。
1925年,国民党右派暗杀廖仲恺,而时任“广东军事部长”的许崇智也因蒋介石排挤,不得不逃亡上海。
证据确凿,莫雄对蒋介石的忠心逐渐动摇,而让他真正下定决心的,是蒋介石浮现出的杀机。
蒋介石为了稳定手中的权力,不断地对怀有异心之人动手,而莫雄几次三番地劝阻,也被他归为“对手”,欲处之而后快。
这天,蒋介石以粤军中杨锦龙和梁士峰为所谓的“反革命”人士,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中将师长的莫雄亲自率军降服。
“我知你有疑心,但我继承孙先生的遗志天地可鉴,等你完成这次任务,我的清白便可分明。”
抱着对蒋介石仅存的一丝信任,莫雄无奈执行。然而,当他的第四军第十一师刚抵达杨锦龙和梁士峰所在处时,突然冲出的黄埔军立即包围了他们。
“蒋介石,你背弃先生之仇,我此生不报,誓不为人。”
莫雄话虽如此,但手中无任何兵权,与蒋介石相抗不过是“以卵击石”。好他在与宋子文关系不错,前往上海后,勉强保住性命。
不过,莫雄心怀大志,怎会甘心平庸地度过余生,一直在寻找重新投入革命的机会。但他没想到,这个机会竟然是中国共产党赠予的。
隐藏身份做贡献
1930年,莫雄时刻关注着革命局势的发展,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焦躁不安。这天,在国民党军队任职时期的老部下刘哑佛找上门。
两人寒暄一会儿后,对方问:“莫大哥,我知你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因为蒋介石的迫害,心怀国家民族大义不得报。如果能再给你一个重回革命事业的机会,你是否愿意接受呢?”
莫雄迫不及待地点头,却对刘哑佛的话一知半解。对方见状,也不再掩饰,直接说:“我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你手下办事时,就已经加入到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了。”
刘哑佛说完,将共产主义理念与思想向莫雄娓娓道来。当提及“要让全国劳苦大众能摆脱剥削与压迫,过上好日子”时,莫雄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说:“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李克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后,却拒绝了莫雄的入党申请,他解释道:“以你现在的身份,留在国民党内部,能为共产主义事业提供更大的帮助。”
原来,莫雄作为中国同盟会的元老,认识不少国民党高层人士,在国民党内部的资历堪称德高望重,这也是蒋介石不敢轻易下死手的原因。因此,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为我党提供更为机密的情报。
莫雄明白李克农的良苦用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但是,那时的他实际上是被赋闲的边缘人员,为了重新进入权力中心,他接过号称“蒋介石第一谋士”杨永泰的橄榄枝,担任江西地区保安司令。
在我军的“配合”下,莫雄煞有其事地取得几次不错的“剿匪”战绩,并伪造出令人信服的假“捷报”。
蒋介石看到后兴高采烈,通电全军进行表扬:“莫将军英明神武,战绩斐然,有他助力,党国壮大指日可待。”很快,莫雄的军中威望显著提升,也破例参加“庐山会议”。
不过,蒋介石生性多疑,为了不让情报流出,严格控制参会将领们的行动,但莫雄另有妙计。
原来,为了方便、快捷地传递情报,他早早地几位我党人士安排在麾下,其中就有项与年。当他回到驻地后,在“四角号码辞典”上事无巨细地写出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交给项与年。
“若有人拦你,你就说是我要你出去买酒和肉。要是再行不通,大可拿我的名号震慑,想必他们不会不识好歹。”
要知道,莫雄此举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蒋介石的怀疑。项与年清楚他处境危急,为了降低影响,不惜扮作乞丐模样,混过国民党一路设置的重重关卡,抵达江西瑞金时项与年只剩下半条命。
不过,正是因为这份及时的情报,才让毛主席下定“长征”的指示。随着工农红军主力转移出江西瑞金,蒋介石的“铁桶围剿”计划彻底化为虚无。
虽然蒋介石大发雷霆,但已经没有足够的证据,再加上莫雄等人行事周密,并未露出马脚。此后,他利用国民党的身份做隐藏,继续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而奔波。
1935年,莫雄被调任贵州毕节任保安司令,当时蒋介石依旧下达“剿灭”我党的命令,导致数千名伤病员滞留在贵州地区。他用计绊住其他国民党将领,协助我军快速转移。
1936年,莫雄再次用计,让奔战多日的红军战士们驻扎休息半月。但这次没上次走运,被蒋介石得知,他也被送进牢狱。可是,碍于莫雄曾经的救命之恩与世人的诟病,蒋介石不敢痛下杀手。
出狱后,莫雄利用自己的人脉,继续为我党与我军提供帮助。因为每次都做的滴水不漏,导致蒋介石只有疑心,并无证据,也只能无可奈何。
解放战争中,莫雄依旧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党传递情报。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却被顶头上司薛岳看在眼中,而蒋介石也最终察觉。
国民党败逃前,特务们疯狂地暗杀已经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莫雄也在暗杀名单上。他为保命逃亡香港,新中国成立后被委以重任,回到老家担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维护当地治安。
可是,因为莫雄从前的身份隐蔽,再加上不善言辞,当地以其为国民党办事为由,抓捕并处以枪毙。或许是遵守承诺,也或是因为他过于执拗,竟然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爱国行为。
好在政府中有位干部,耳闻过莫雄传递情报的事迹,这才逐级上报,被叶剑英得知。他一边前去行刑场救人,一边向毛主席禀明事由,这才保住莫雄的性命。
不过,莫雄依旧心怀报国的赤诚之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还被叶剑英邀请参加1956年的国庆典礼。但他始终未曾宣扬曾经的功绩,直至1980年去世,那段潜在敌方为我军奔波的往事才被人们得知。
后记
“蒋介石要我剿共,我却偏要剿蒋。要用他自己的拳头,打他自己的嘴巴。”
这是莫雄曾经说过的话,足以见其革命信念的坚定和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英勇事迹披露后,被归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也算是全了当初的一番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