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里,曹操和诸葛亮皆堪良才,究竟谁更胜一筹?
创始人
2025-06-26 04:32:42
0

东汉末年乱世之初,曹操还只是非常小的势力,只是个小小的东郡太守。没多久,兖州刺史刘岱被杀,曹操被迎为兖州牧,率军大败黄巾军,收编精锐军队,组建青州兵,实力大增。

这期间的北方,各路诸侯混战,打得一塌糊涂。曹操在荀彧的建议,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利用汉献帝这张王牌,大大地扩充地盘和实力。之后曹操逐渐消灭吕布、袁术、袁绍等,统一了北方。

汉献帝在曹操手上从来都只是傀儡,从来没有话语权,曹操只是名义上敬他为皇帝。即使有少数忠于汉室的大臣,也无可奈何,不服曹操,董承就是下场。

曹操平定北方后,又继续南征,拿下荆州。虽然赤壁之战败了,但并没有伤元气,没多久就解决了西凉马超,夺取了汉中,但是最终汉中被刘备抢走了。

这期间,曹操已经不满足当丞相了,先是封魏公,再封魏王,建立魏国。谁也不能反他,即使是功劳盖世的荀彧阻挡他,也不给面子。

曹操死的时候,魏国疆土已经基本上确定下来了,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曹操打下来的。曹操名义是魏王,实际上就是万万人之上,龙袍龙椅,就看曹操想不想穿,想不想坐而已。

所以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没多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改朝换代,建立魏国,登基为帝。曹操名为魏王,实际上就是魏武帝,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但是诸葛亮的权力来自于他效忠后主刘禅,如果诸葛亮想要谋反,取而代之,怕是不会有那么顺利,一定会有大量反对者。

大部分大臣都是效忠朝廷的,不是效忠诸葛亮个人的。诸葛亮行使大权为朝廷服务,所以大臣们都服他,一旦诸葛亮谋反,像魏延这样的人应该是不会跟着他走的。

诸葛亮并非没有谋朝篡位的能力,主要是不想,平时没有专门去经营,所有手下的人都是蜀汉朝廷的人。诸葛亮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只要刘禅有命令,他还是得给面子去听的。刘禅也非常配合,不去限制诸葛亮,也没想过去收回大权。

诸葛亮想要为所欲为,拥有曹操那样的权力,除非北伐成功,统一天下。在打江山中建立不世之功,令人仰视。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秦穆公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成为西部诸侯之首。然而,他临死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原创 他... 建国后,不少的革命将领因为国家的建设需要而离开了部队,他们从事着其他重要的工作,同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赵... 赵云和吕布究竟谁的武艺更高,一直是无法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两个...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姜... 姜子牙领下封神榜后,为何不立即前往西周,反而是到朝歌去当官?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一个护犊子的...
原创 从... 前言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面对20倍于己的敌军,在长江边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他没有军事背...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