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静谧而深远,清新而淡雅,浅谈唐代茶文化的审美意蕴
创始人
2025-06-15 11:05:30
0

《日知录》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萌芽的迹象,所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就如同中华文化一般源远流长。

可是深究起来中国的茶文化真正的普及或者说形成体系却是在唐朝时期,在唐朝之前虽然茶文化也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茶文化体系。

而且唐之前的茶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品鉴的,只有一部分有身份的人才能有茗茶的机会。

经过了唐朝的发展之后茶文化开始普及,不仅形成了体系,也成为了人人都可以品尝的饮料。

直到明朝时期茶叶甚至还成为了沟通中原与少数民族的桥梁,开设了“茶马互市”市场经济。

一、唐朝茶文化起源的简要探析

茶文化的兴起虽然时间并不是非常悠久,但是根据可考的文献记载,茶树倒是很早之前就被人所发现,在1300多年前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地区等等均有茶树的踪迹。

1、唐朝茶文化起源的历史环境背景

根据《广雅》记载“荊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出。

早在三国时期茶叶的用途就已经被人所发现,可以醒酒、提神,只不过这个时期并没有饮茶之说。

因此唐朝之所以能够形成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在于唐朝时期,完成了将茶叶从食用向饮用的发展,这个发展脉络从很多的史料记载中都能发现。

比如说《诗经》记载“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采茶薪樗,食我农夫。”再比如说《淮南子》记载“采草木之实,食赢蚌之肉。”从这些记载都能看出,在唐朝之前茶的主要食用方式是入口,而非饮用。

尽管唐之前茶的主要食用方式是直接入口,可是在秦朝时期也有用茶叶泡茶的记载。

随着不断地发展茶叶也从食用价值慢慢转变成了具有药用价值的物品,直到南北朝时期茶已经发展到了“半饮半食”,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有一些地区仍然保持着直接食用茶叶的习惯。

2、唐朝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简析

唐朝时期茶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高峰,与唐朝有利于茶文化发展的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总结下来大致有三点内容:

1)、唐朝时期出台了酒禁政策,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茶与酒可以说是两种此消彼长的两种中国传统饮料,可是唐朝时期唐高祖就因为“以谷贵禁关内屠配。”

也就是说在唐朝时期因为粮食的短缺导致了朝廷干预市场,通过酒禁政策的推行来缓解粮食的压力。

酒遭到了严禁那么作为替代品,人们就需要寻找另一个饮料来满足需求,于是茶就成为了人们的第一选择。

再加上我国茶叶种植地区覆盖得非常全面,而且名茶辈出,正因这就是茶文化发展的第一大优势。

2)、贡茶的出现使得茶文化的发展有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贞元以后,每岁以奉顾山紫笋茶。”《南部新书》也有记载“大历五年以后,始有进奉。”

从上述两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唐朝时期茶叶上贡已经是有明文规定的了,也就是说茶已经受到了朝廷的喜爱。

那么为了能够讨得皇室开心,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寻找出更好的茶上贡,这样一来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就成了必然。

二、唐朝茶文化审美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茶文化的发展必然是依附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说茶文化的美学思想也必然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

唐朝时期的统治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所以说茶文化中也处处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精华。

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奉行中庸之道,为人处世讲究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在茶文化上的体现也是“中和之美”,所谓的中和之美就是煮茶时的“水火相济”。

1、饮茶之人文化审美的美学思想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是依靠人来完成,因此在茶文化中人所占的比重也是十分重要的。

毕竟茶本身是不具备任何文化的,之所以能够发展成文化,是因为饮茶之人有意识地将审美体验和美学文化赋予在了茶之上。

卢仝是历史上有名的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诗文中写道“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从中可以看出在卢仝的眼中,茶已经脱离了世俗的意义,升华到了一种精神享受上。

如果饮茶时找不到同道中人,那么那些俗人俗事还不如不要,自己一个人吃茶品茶更加地惬意自得。

曹操曾经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卢仝这里就可以说成是“何以自赏,唯有饮茶。”

再比如卢仝上述还说“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这句话就非常好地诠释了茶文化的中和之美,更是饮茶之人对于人生遭遇的一种“中和”。

既然人生总会有不平之事,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那么还不如将其化了,喝一口茶,让这些不平之事随着茶的入腹而烟消云散。

卢仝的这种思想也正是唐朝文人的普遍思想,以茶修心,或者说利用饮茶时的柔和来抵御心中的焦躁。

用饮茶修得的平和来与社会带来的压力对抗,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这就是唐朝人在饮茶时的“中和之美”。

2、茶叶本身的文化审美美学思想

饮茶之人塑造了一种“中和”之美的意境,久而久之也延伸到了茶本身上,之所以“中和之美”可以延伸到茶本身与茶的味道和饮用方式有很大关系。

上述提到茶的中和之美在于“水火相济”,饮茶或者煮茶时就是水与火的一种互相作用。

在古代人们饮茶时是非常讲究的,并非像现代人为了方便直接用开水泡茶,在古代人们喝茶一定是要煮茶的,因此喝茶是一个非常费工夫的事情。

唐朝在煮茶时又非常地注意细节,尤其是煮茶所用的火候对于茶味道的影响,在《茶经》中有非常明确的煮茶记载“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闻炙,熛焰如钻,使炙凉不均。”

上述记载讲的是在煮茶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火候的稳定,受热一定要均匀,不然煮出来的茶会因为不均匀的受热而导致茶味变样,失去了茶本身应该有的香味。

除了火之外,水的使用也是煮茶的一大标准,《茶经》中所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意思就是煮茶用的水越是纯天然越是能煮出茶的本质香味。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同的观点,在《红楼梦》中有一章写到妙玉为宝玉煮茶“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得梅花上的雪水。”

从这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雪水是无根之水,所以说是最自然的,用雪水来煮茶是最好的,与《茶经》中的观念完全一致。

所以说水要用无污染的水,火要均匀受热,使得水火相宜,两者达到中和,那么煮出来的茶自然也就是“中和之茶”,可以品味到茶的精髓。

3、饮茶之境的文化审美美学思想

茶之味至纯,饮茶之人心至静,那么茗茶之境自然也要中和之美,同样是《茶经》记载“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这里记载的就是茶的功效,有提神解乏的效果。

也就是说茶越喝精神就越清明,同样地这也有一种象征之意,饮茶可以使人保持高风亮节,不受尘世的沾染,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这自然也是一种中和之美的表现。

再者《茶酒论》中也写到“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后,令人只是罪深。”

从这段将茶与酒相对比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喝酒时的环境是嘈杂的,是呼朋引伴的。

是会带来不良影响的,更甚者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因此饮酒是无法达到精神享受,更不可能达到“中和之美”的。

而与之相反茶对环境的要求就是静,是可以一人清饮,或者是多位同道中人同饮的。

饮茶时就没有任何的觥筹交错,没有高谈阔论,有的就是精神的交流,静中有趣的一种体验,这也是饮茶对环境中和之美的要求。

因此可以得出唐朝时期茶文化才算是真正地形成文化,唐朝之所以成为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与唐朝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朝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无论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强盛。

因此人们内心就渴望一种静谧而深远,清新而淡雅,而茶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能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国茶文化学》陈文华中国农业出版社

[2]《唐国史补卷》李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3]《贡赐之间茶与唐代的政治》胡耀飞四川人民出版社

[4]《中国茶美学研究》朱海燕光明日报出版社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 《九重紫》黎窈娘是英国公宋宜春的外室,曾经是官宦家的千金,因蒋梅荪奉旨抄了黎家,黎窈娘才沦为罪臣之女...
原创 明... 从一个贫苦农民到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深入剖析他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
原创 父...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这老头! 《权力与亲情的终极对决那个拒认父亲的军...
原创 爱... 他是心怀天下的商人,不求名利不贪享乐却对国民教育十分上心,在其手下拔地而起的学校不少于百座。他又是反...
原创 虽... 出身平民的朱元璋 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并 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 ...
原创 民...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难得有几分真情。北洋政府时期,政坛却有这样一对“黄金搭档”,关系属于三大铁——一起...
原创 百...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她窥见了大清王朝的...
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和初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简牍作为当时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不仅比传...
原创 国... “刀下留人!” 犯下重罪的人在临行前被突然拦下,这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民党少...
原创 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段关于忠诚、背叛与复仇的传奇故事——一位猛将在被李世民剔死之前,竟吃下了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