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广打仗尽管全军覆没也要拼到最后,因这个人的经历给他太大阴影
创始人
2025-06-11 00:02:59
0

文:长啸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命令兵分四路出兵匈奴,李广作为将军领兵一万却被匈奴包围生俘,李广装死趁匈奴不注意夺马逃跑。廷尉认为李广损失惨重而且被俘是死罪,最终被汉武帝特赦为庶民。

公元前123年,众人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立功,只有李广因为杀敌数量不够没有封侯。

公元前120年,李广和张骞率领一万人与匈奴作战,李广几乎全军覆没,而且敌我死伤相当没有功劳。

李广历任七郡太守,曾多次被敌人围困,试问李广不拼死作战结果会如何?

今天咱就来讲一个李广的前辈的经历,这也是李广第一次参加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来大胆推测李广的阴影面积。

01

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使臣前来要求再次和亲。

此时汉武帝刚刚从祖母窦太后手中接管权力,便召见大臣们开会商议。

朝中形成了以大行令王恢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两个派别。

两人都是汉武帝的左膀右臂,当初汉武帝尚未掌权的时候,闽越、东越两国互相攻击,汉武帝便命令二人领兵前往调停。

但是匈奴规模和南越不同,汉朝开国以来还从未取胜,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平城简直是汉朝的阴影。

大行令王恢是燕国人,对北部边疆的事情非常熟悉,深知边境饱受匈奴劫掠欺凌,主张出兵,因此第一个发言:“匈奴人反复无常,和我们和亲之后不几年便背信弃义,不如拒绝他们,发兵开战。”

韩安国则反对:“跨越千里出兵交战,无利可图。匈奴人如同禽兽一般,及时战胜他们也不能占有他们的疆域。攻击他们不方便,反而不如和亲。”

最终多数大臣赞同韩安国的建议,汉武帝也不能拂逆众人的意见,便答应和亲。

顺便说一句,韩安国是李广的偶像,七国之乱时坚守梁国的大功臣,当时李广还是其手下的校尉。

《史记》记载:“群臣议者多附安国,於是上许和亲。”

02

王恢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积极网罗搜集北部边境的消息,便认识了雁门关大富豪聂翁壹。

第二年,聂翁壹与大行令王恢一起向汉武帝说道:“刚刚与匈奴和亲,边境比较和睦,可以借这个机会诱敌深入。”

汉武帝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便批准他们执行。

汉朝委派聂翁壹作为间谍进入匈奴境内,通过大宗贸易声名鹊起。

匈奴单于听说聂翁壹的名字非常好奇,便亲自接见。

聂翁壹会面时夸下海口:“我能斩杀马邑守城的官员,然后献出城池,城里的人口财物随便掠夺。”

单于信以为真,当即赏赐金银财宝,许诺事成之后还有重赏。

聂翁壹回到雁门,与当地官员商量在监狱里找了两个死囚,砍下脑袋挂在城墙上,让匈奴间谍得知。

匈奴间谍看到挂在城墙上的头颅后,立即回去向单于汇报:“聂翁壹果真杀死了马邑地方官,匈奴主力可以长驱直入!”

于是单于带领十万骑兵穿过塞外边关,准备直达马邑城下。

《史记》记载: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於是单于穿塞将十馀万骑,入武州塞。”

03

汉武帝和王恢非常激动,当即部署汉军隐藏在马邑周围的山谷中,准备伏击匈奴军队。

于是,继汉高祖被围平城几十年后,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开始了。

汉武帝命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统领20万汉军蓄势待发。

这也是李广第一次参加大战,之前李广是上郡太守,只有与匈奴部队的短兵接触,千人以上的战争并不多。

汉武帝命令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统领全部汉军。

韩安国与诸位将军约定: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攻击马邑的时候,汉军便开始全面出击包围。

王恢、李息、李广的主要任务是从代郡出发,从匈奴后方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

很快,匈奴单于雄赳赳地带兵越过长城的武州边塞,距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地。

单于下令部队开始四处劫掠。

匈奴骑兵分散掠夺,但是经过很多村落都空无一人,连牛羊等牲畜都见不到。

《史记》记载:“於是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行掠卤,徒见畜牧於野,不见一人。”

04

嗅觉敏锐的匈奴单于发现情况异常,立即调整军事部署猛攻汉军的烽火台。

武州边塞的烽火台失守,负责守卫的尉史被生擒。

单于立即进行问话,尉史为求活命,说道:“十几万汉军就埋伏在马邑周围,等着你们进入伏击圈呢!”

匈奴单于一身冷汗,随即掉头狂奔,还愤愤不平地说道:“差点被聂翁壹这个汉人给骗了!”

一路跑出长城,单于对亲信说道:“我俘虏尉史真是天意,可以封其为‘天王’。”

韩安国得知匈奴兵已经撤退,便追击到长城边上,却始终未能与匈奴交战,随后撤回。

负责袭击匈奴后方的王恢认为此时袭击匈奴辎重必然被匈奴骑兵包围,自己三万部队恐怕受到损失,所以撤兵而回。

二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汉武帝千古功业毁于一旦,于是暴跳如雷。

汉武帝训斥王恢:“你怎么不袭击匈奴辎重,无功而返呢?”

王恢没有主动认错,反而顶撞:“原定计划是匈奴攻打马邑,我们负责袭击匈奴辎重;可是匈奴中途撤退,我们再出兵恐怕自取其辱。所以臣下撤回,为陛下保全了三万部队。”

汉武帝将其关进监狱,廷尉以畏敌观望判定王恢死刑。

《史记》记载:“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於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当斩。”

05

王恢被关进监狱之后,认识到汉武帝这位年轻的新皇帝的雄心壮志,于是四处托关系请求免罪。

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当时是丞相,深得汉武帝信赖和倚重。

王恢病急乱投医,让家人给丞相送去黄金求情。

田蚡不敢直接跟皇帝说,便找到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

王太后趁着皇帝请安的机会,向皇帝求情道:“王恢提出伏击马邑,如今事情没有成功却被杀,恐怕便宜了匈奴人。”

汉武帝却没有给太后面子:“马邑的事情是王恢提出来的,十几万部队无功而返,也是因为他。匈奴撤退,他袭击匈奴辎重部队,也可以给军队一个交代。如今他却畏敌不前,不杀不足以谢天下!”

汉武帝心中早已对母亲和舅舅干涉朝政不满,王恢却投奔他们,正正触犯了汉武帝逆鳞。

于是汉武帝当天便批准了王恢的死罪。

王恢得知判决,便绝望地在狱中自杀了。

《史记》记载:“恢私行千金丞相蚡。蚡不敢言上,而言於太后····於是恢闻之,乃自杀。”

06

四年后,汉武帝命令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和李广四人各带兵一万出击匈奴,也就是开头那一幕。

此时,韩安国负责坚守渔阳,不料被匈奴偷袭,大败而归。

之后他又带领剩余的七百人主动出击,再次失败。

但是非常生气的汉武帝只是责备韩安国,认为韩安国没有丢掉血性,因此没有严格惩处他。

此时贬为平民的李广看到了韩安国和王恢的例子,心中阴影无穷大,为自己只身逃回还能活命捏一把汗。

从此,李广心中有了阴影,无论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畏缩不前。

鱼公子认为:李广,是吸取了反面教材的教训。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长啸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包揽前三!中国女子自由式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国际自盟20...
2025-11-09 14:24:03
原创 ...
这场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原本大家都...
2025-11-09 14:20:33
原创 ...
公牛集团这家插座龙头企业,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2025年上半年的...
2025-11-09 14:16:07
10月CPI同比上涨0.2...
文/张智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
2025-11-09 14:15:24
(体育)2025南昌马拉松...
当日,2025南昌马拉松在南昌八一广场开跑,约有32000名跑者参...
2025-11-09 14:05:07
原创 ...
1951年,杨成武带领志愿军第20兵团前往前线参加战斗,兵团下辖的...
2025-11-09 14:04:49
原创 ...
军师,通常是指在战争中为君主或将领出谋划策的人物。虽然这些军师拥有...
2025-11-09 14:04:45
原创 ...
你相信历史会奇怪地重复吗?当我们翻开历史书,常常会看到许多让人惊讶...
2025-11-09 14:04:45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孙坚在接受袁术命令攻打刘表时,不幸被刘表手下黄祖杀害。当时,孙策年仅十七岁,孙权更是只有十岁。父亲的...
原创 刘... 1940年,中原的抗日战争形势正在蓬勃展开。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甚至直接给项英发电报...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首次发现...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
原创 一... 清朝大臣上朝时的排班问题,尤其是那些高级官员,如一等公、大学士、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各部院堂官的...
原创 赵... 虎牢关前,刘关张三英与吕布展开激战。在这场战斗中,首先上场的是张飞,他与吕布展开了五十回合的较量,尽...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巧妙的谋略和战略,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四大“阳谋”。这些战略不仅展现了古代智者的卓...
原创 5... 前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坚守初心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些人因屡...
原创 清... 清朝的兴起与东北和西北地区密切相关。清朝的根基最早扎根于东北,努尔哈赤在建州女真部落的基础上,经过多...
#(体育)2025连云港·连岛... 当日,2025连云港·连岛半程马拉松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鸣枪开跑。 11月9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原创 为... 为什么许多小国都害怕得罪美国?原因其实很简单,也非常残酷——得罪美国,真的可能会“死”。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