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华罗庚在英国生活优渥,可在听闻祖国爆发抗日战争之后,义无反顾的回国,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人们的思想相对于现在来说还非常封建迷信,他们认为人死之后只是去到另一个世界,并没有彻底消失,且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因此祭奠逝去的人时,通常都会烧纸钱之类的东西,方便逝去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使用。
有些文献还记载关于秦汉时期,陵墓里面就跟帝王们生前的布置相同,并且放置许多帝王的衣物,用具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诸侯也仿照帝王布置墓穴,一时之间,厚葬迅速流行起来。盗墓这样的活动也开始猖獗起来,帝王和诸侯贵族的墓穴里都放置很多金银珠宝,使得众多盗墓贼眼热。
只要墓穴被盗墓贼光顾,墓穴中的宝物都会被洗劫一空,而盗墓贼也不会管是否毁坏墓中布置,眼里只有值钱的东西。例如曹操便为防止盗墓贼光顾他的陵墓,甚至设下“七十二疑豕”。可与他同一个时期的诸葛亮墓穴里什么都不曾布置,却没有任何盗墓贼敢盗他的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家中可以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可诸葛亮出生之后家中便落没,父母双亡,他被迫只能和弟弟跟着叔父生活。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曾把自己和乐毅、管仲等人相比,当时的人们觉得他是在自吹自捧,很是看不起他这副姿态。
只有他为数不多的朋友,崔州平和徐庶等人相信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且徐庶还把他介绍给刘备。刘备去请诸葛亮下山的事情,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本来不准备出山,可刘备诚意十足,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并且每次姿态都放的非常低,这打动诸葛亮,最终同意出山。
而诸葛亮后来在曹操举兵南下之时,也向世人证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是值得的。曹操拥兵南下想要把刘表、刘备和孙权等人一齐消灭,最终诸葛亮舌战群儒,打动孙权,最终和孙权联合起来,火烧赤壁,让曹操的百万军队兵败而归。而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诸葛亮理所当然的成为丞相。
尔后刘备去世,刘禅登上帝位,诸葛亮又被刘禅封为武乡侯。诸葛亮在其位谋其职,勤奋勉励,所有的政务基本上都是他在处理。并且他还和东吴缔结友好关系,使得蜀国和西南各个部族的关系之间得到很大改善,实施很多新政策,加强军队的战力。而他最终却因积劳成疾,死在北伐的路上,年仅54岁。
而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离世,简直是欢喜无比,他知道诸葛亮一去世,蜀国就相当于失去顶梁柱,便亲自带领军队去追击蜀国的军队。可蜀国的军队却推出诸葛亮的木质雕像,这顿时让司马懿的军队吓得落荒而逃。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整个蜀国军队就失去主心骨一般,整个军队的人都非常悲痛。
早在诸葛亮去世之前,他就为自己选好埋葬之地,选址就在沔阳定军山脚下。这个选址也是有寓意的,说明他即便死去也想要恢复汉室。可以说从古代历史开始,大多数的帝王的墓穴都没有逃过盗墓贼的贼手。按理说诸葛亮的墓穴在历史上都有记载,盗墓贼肯定会去光顾,可是1700多年都过去了,竟然没有被盗,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诸葛亮被葬在定军山,他要求入殓之时只穿一身便服就行,不能随葬任何的器物。诸葛亮的墓里没有任何可以让盗墓贼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不会有盗墓贼盗取。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说人们知道诸葛亮葬在定军山,可是具体位置却没有人知道。
第三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一生名声极好,且简朴一生,为蜀汉付出所有,即使刘禅资质平平,诸葛亮仍然用尽全力辅佐。诸葛亮一生无愧于君,无愧于民,一生节俭,即使是死后也孑然一生,令人佩服和敬仰。
参考资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国志》
《诸葛亮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