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关键,这才是袁氏集团覆灭的真正原因
创始人
2025-06-10 14:32:40
0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Hush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官渡之战后的整整7年,河北大地依然被笼罩在战火之中。

而这一切就算是袁绍战胜了曹操也无法避免,反而会让战争进一步扩大,导致更多无辜百姓丧生,因为问题的根源——就在袁绍内部。

按照袁绍作出的安排,即使他还在世,内乱爆发也是迟早的事。自董卓作乱,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各个军阀占上几个郡县、拉起几千兵马就有了割据一方的本钱,就在这一片混战中,袁绍硬生生从天下13州中拿下了青、幽、冀、并4个州,麾下“精卒十万、骑万匹”,堪称华北地区的庞然大物。

既得利益集团要想长久,就必须保证大权的平稳交接,袁绍共有3子,按照传统,应当早早确立长子袁谭接班人的身份,然而袁绍偏偏选择让袁谭与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各领一州,自己则带着小儿子袁尚住在地处集团核心的冀州邺城。

面对主子这般操作,谋士沮授一语中的:“必为祸始”。

表面上,袁绍的理由是锻炼这些孩子——“以视其能”,可他内心真正盘算的,是让袁尚逐渐获得内部各派系的认可,取代哥哥袁谭。

最小的孩子最讨大人喜欢并不稀奇,何况袁尚又有着一副俊美的面孔,在当时那个极其看重长相的年代无疑是增添了不少印象分的。曹操至死不称帝,其中就有他自惭形秽,恐被人笑“望之不似人君”的原因。

况且袁尚还得到了袁绍正妻刘氏的偏爱,这枕头风一吹,本就带着滤镜看袁尚的袁绍便暗暗在心中确定了其接班人的身份,但老练的袁绍很清楚改立幼子的操作难度之大,只能先藏在心里不说,可惜,总是形势比人强。

建安7年(公元202年)的5月,兵败官渡的袁绍在不甘与愤怒中呕血而死,他根本没来得及立袁尚为嗣,偏偏袁谭已被派去统领青州。

最高权力出现真空,两方又都兵权在手——内战一触即发。

#02.

第一个被杀的,是逢纪。这年9月,曹操进攻驻扎黎阳的袁谭,袁谭求救于袁尚,袁尚却只派去了少量兵马,还让逢纪随军监视袁谭,袁谭一怒之下,斩了逢纪祭旗。

逢纪之死并不冤枉,因为正是他和审配两人坏了袁谭的好事。

诚然,袁谭虽年长,其治下的青州民生却是一塌糊涂,其人更无为君风范,然而袁绍死后,众人仍是按传统召袁谭来继位。

可偏偏逢纪、审配一向与支持袁谭的辛评、郭图不和,一旦袁谭上位,辛评等必然得势。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逢纪、审配立刻先下手为强,奉袁尚做了邺城之主,把前来的袁谭挡在了城外。

自此,在权力的诱惑和亲信的撺掇下,两兄弟心生间隙。就在次年5月曹操退兵后,邺城之内的两兄弟爆发了第一次火并。

原本,曹操打算乘胜追击,一举从黎阳打到邺城,是郭嘉拦住了他,原因很简单,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亲哥俩。逼急了只会迫使他们联手,不如先退兵,二袁没了外部压力,内部矛盾就会爆发,迟早打起来,到时就可坐收渔利。(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果不其然,曹操刚撤,袁谭就在辛评、郭图的挑唆下跟弟弟袁尚打了起来,可这当哥哥的实在不争气,一阵混战后,袁谭败退南皮县。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即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斩杀了7万余人,仍然未能动摇袁家厚实的基础,况且袁绍在战后也收复了反叛的地区,威望仍在。

但袁绍集团雄厚的家底也正是其弱点所在,过于庞大的体量导致其内部派系林立、暗斗不止,正所谓“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袁绍之所以让三儿子各领一州,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优解,毕竟亲儿子总比河北那些士族大家要信得过吧。

袁绍在时,以自身威望还镇得住,当他一死,各个派系必然各为其主,过一把从龙功臣的瘾儿。当然,如果袁氏兄弟以大局为重、团结各方,至少能维持住表面的统一,光凭此,袁家就足以称雄天下。

这一点,袁谭的部下王修看的清清楚楚。亲兄弟就如人的左右两手,跟别人决斗前先砍断自己的右手,然后高呼“我赢了”,这有用吗?(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其可乎)

然而就算袁谭能放下心结,袁尚也不打算给哥哥机会,建安8年的10月,他率军把袁谭围在了平原县,逼得袁谭饮鸩止渴——归顺曹操以求救援。

袁谭投降虽不是真心,却导致了多米诺效应,本属袁氏的苏由、韩范、梁岐纷纷投降,曹操爽快的赏出爵位,以此来诱惑更多的袁氏成员倒戈。等到来年,眼见时机成熟,曹操便亲率大军围住了审配所守的邺城,从5月开始,双方你来我往,几乎用尽一切攻防手段,待到8月,邺城虽未陷落,城中百姓却也饿死过半。

那么本该主事的袁尚呢?说来讽刺,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仍然在平原和袁谭厮杀了整整3个月,等到他撤军回援时被曹军一触即溃,部将马延、张顗临阵投降,慌乱中,象征袁氏权力的印绶、衣物等都被曹军所掳。

自此,袁氏大本营邺城陷落、审配被杀,袁家大势已去。高幹向曹操献上并州投降,随后也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袁尚逃往幽州寻找袁熙,至于袁谭,后来又复叛曹操,2个月后便被曹氏子弟曹纯斩杀。时乃建安10年正月(公元205年),距袁绍离世仅仅2年多。

#03.

袁谭一死,接下来就轮到袁熙和袁尚内斗了,然而还没等曹操出手,袁熙的部下焦触、张南便先将袁家兄弟赶去了辽西少数民族乌桓所在地。

幽州(今河北)在当时是汉朝北部边境,周围少数民族居多,其中蹋顿单于所率的乌桓部落尤其强大。

好在袁绍占据幽州后素来与他们相处和睦,所以蹋顿对袁氏兄弟相当仗义,决定出兵帮他们恢复故土,本就不平静的北方大地再次躁动了起来。(数入塞为寇,欲助尚复故地)

建安11年(公元206年),曹操在郭嘉的力劝下领着轻骑兵悄然出击,一路经过白檀、平冈,柳城,于当年8月在白狼山遇上了蹋顿单于和袁熙、袁尚组成的数万联军。

曹操登高望去,乌桓虽然人多却军纪涣散、部队不整,正是趁其不备的好机会。自己跋山涉水来到这寒冷之地,不就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清袁家的残余势力吗!狭路相逢勇者胜,曹操一声令下,以张辽为先锋的曹军虎豹骑直冲敌军,一场恶战后,蹋顿被当场斩杀,曹操一举获得了辽西多达20余万的人口。

蹋顿败亡后,袁熙与袁尚带着千余骑又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众将劝曹操追击,曹操却选择了退兵,他静静等着公孙康把袁家两兄弟的人头送来。

果然,去往辽东的袁熙、袁尚并不安分,打算谋害公孙康取而代之,却被公孙康识破,设宴诱杀了他们,将首级献给了曹操。

其实曹操不过是像当初郭嘉劝他的那样,选择了穷寇莫追的做法,他十分清楚袁家兄弟一旦没了外部压迫,必然就要和公孙康内斗,这似乎已成了袁氏集团深入骨髓的顽疾,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不管怎样,建安11年的冬天,随着天上划过的流星陨落,曾经雄踞一时的袁氏集团就此彻底覆灭。

想当初曹操与袁绍共同起兵,袁绍满心想着拿下河北燕赵之地、统帅夷狄,再南下争锋。曹操却说自己要集结天下智谋之士,让他们为已所用,以此纵横天下。(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如果这不是史书作者有意美化,那么从这番对话中格局的高低,恐怕已从此注定了袁曹两家命运的不同,想来也是让后世读者不胜唏嘘,感慨万千。

参考资料:

1、《三国志》裴松之注;

2、《资治通鉴·汉纪》。

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中被遗忘的第四国,盘踞辽东五十年的东北王

诸葛亮儿子战死前为何仰天长叹,后悔自已没有除掉父亲钦点的姜维

他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最终却惨死曹操手下,一切只因选错了老板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田径世锦赛|活久见系列:美...
9月19日晚举行的东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00米栏决赛上演争议一幕。2...
2025-09-20 05:05:16
不开挖,如何为地下管道“悬...
当地面之下深埋的输油管道出现破损,若不及时察觉,便可能引发能源泄漏...
2025-09-20 05:04:41
看“最美公路”如何激发乡村...
□杨帅 俯瞰南粤大地,蜿蜒于山水之间的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
2025-09-20 05:04:01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起始于山...
2025-09-20 05:03:47
原创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如此丑陋?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
2025-09-20 05:03:43
原创 ...
清代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后台一位读...
2025-09-20 05:03:25
原创 ...
好的,我会保持原意,适当增加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2025-09-20 05:03:24
原创 ...
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度过了10个月的关键时...
2025-09-20 05:03:17
原创 ...
春秋时期,长达数百年的乱世局面,最终导致中国广袤的土地被七个强大的...
2025-09-20 05:03:17

热门资讯

绝代双壁:Corvette C... 雪佛兰使用Corvette ZR1X在纽伯格林创造记录后,它的设计师团队又回到了实验室,创造出美国最...
原创 故... 好的,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稍微丰富细节,字数尽量不变,给你改写如下: --- 在唐朝那段辉煌灿烂的历...
原创 唐... 这件事儿得从一个问题开始:在没有羽绒服、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年代,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 现在,...
原创 项...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项梁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尽管在战术指挥方面,他可能无法与韩信相提并...
原创 金... 金朝灭亡时的惨状究竟有多么悲凉?末代皇帝的尸体因分配不公的缘故,被一刀劈为两半。皇后在被多名战士侵犯...
原创 赵... 三国英勇将领的武艺之争:赵云与马超谁更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在三国历史中被深刻体现,尤其...
原创 黄...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是中国人熟知且自豪的历史观念,但在1921年之前,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址之...
原创 非...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人类经历了从古猿到现代人的伟大进化。这一历程可谓意义非凡,见证了人类从四肢行走...
原创 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都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其中...
原创 蒙... 提到外蒙古,心里不禁涌上一阵伤感,因为1945年之前,这片土地曾是我们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