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流亡效忠派盛行,英国对此有什么补偿?
创始人
2025-06-09 23:03:32
0

18世纪后期,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指导下强化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但美国革命的爆发打破了这一局面。在美国革命爆发后,十三殖民地的英国臣民迅速分化为效忠派和革命派。

基于帝国统治需要,英国给忠于英王的流亡效忠派提供了一定的补偿。

此行为从侧面佐证了美国革命是英帝国范围内一场政治分离运动的说法。

国外有很多学者关注到效忠派逃亡美国和英属加拿大的情况,而对这群人在英国情况的研究则很少。

当时在英国出版的一些小册子涉及英国在处理流亡效忠派索赔的具体过程,但都没有对英国给效忠派的补偿进行系统论述。

英国对流亡效忠派的补偿历程

美国革命时期,英国对十三殖民地的一部分臣民实施经济补偿。这部分臣民,是因英国当局为转嫁由于战争带来的财政亏空,向十三殖民地实行征税等高压政策,引发殖民地居民不断分化而产生。

这些被称为效忠派的人,是由在战争期间因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情感等因素反对独立效忠英国国王组成的,广泛分布于美国社会各个阶层。

基于帝国统治和与殖民地的利益连接,英国向逃到本国的一些效忠派进行了补偿。

据记载,1774年,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达特默思勋爵接收了4名新英格兰效忠者的补偿请求。随后,英国财政部授予其中3名申请者小额资金补助。

1777年初,英国财政部正式列出一个年金补助名单,以每年100英镑的标准津贴分配给在伦敦居住的大约100名效忠者。从那时直到1781年12月,英国财政委员会每年在夏天和冬天分别留出3天的时间专门讨论效忠派的年金申请并给予补助。

1779年后,财政部开始意识到他们将必须给北美效忠派支付更多补贴,且没有期限。面对此前景,财政部官员开始尽可能减少开支。随着不断增加的请愿书和年度支出,财政部开始调整年金计划的支出额。

英国财政部大楼

同年秋,英国财政部向效忠者支付了40280英镑及超过17000英镑的特殊开支。1781年10月,查尔斯康沃利斯将军撤出纽约后,英美开始协商处理战后问题。

在讨价还价后,双方代表于1782年11月29日达成初步条款,其中第四条第五条和第六条涉及效忠者问题。

第五条规定:美国国会切实向各州提出,恢复战争期间被没收的“真正英国臣民”的财产和权利,其中也包括在战争期间没有拿起武器对抗革命者的人们在一年内,效忠者可随意在美国领土内居住并寻求获赔损失在战争期间购买效忠者动产的美国民众将支付给他们适当的资金。

因第五条款措辞模糊,而且其解释权取决于美国,效忠者根本不相信美国革命者会履行模棱两可的条款内容,唯一的办法是说服英国政府补偿他们的损失。1783年2月,在英国的效忠派代理机构向英国议会请愿。

英国议会认为应当给他们适当补偿,但这样做是出于帝国荣誉和人道所在。

当时英国也将给效忠派补偿的希望全权寄托于美国。谢尔本伯爵认为,给效忠者的补偿额一定要在英国可承受范围内,如果一旦必须由英国补偿,英国也可以接受。

由此可见,英国补偿效忠派的出发点与效忠派期望因忠诚获偿的想法南辕北辙。这为英国未全额支付效忠派补偿款埋下伏笔。

在效忠派代理机构的游说和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783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正式委派一个委员会调查效忠者因忠于英王而在美国遭受的财产损失。委员会成员负责审查每个申述者的忠诚,确定他或她的财产价值并向议会建议补偿金额。

影响英国对流亡效忠派补偿的因素

在美国革命初期,乔治三世想要加强在十三殖民地的王权统治,需要效忠者帮助镇压革命者,因此给其支付临时补贴。

英王乔治三世

萨拉托加战役后,英国意识到给效忠者的支付是无底洞,便尽可能想办法减少补贴。在革命结束后的英美协商中,效忠派的补偿问题最为棘手。因美国拒不赔偿效忠派的强硬态度和本国商业利益的需要,英国未能从美国手中讨到给效忠派的战争赔偿。

同时,因国内各政党的内讧英国民众对效忠派态度的转变及效忠派各自为政等问题,使得英国议会给效忠派的补偿大打折扣。

在英美协商和平条约的过程中,效忠派问题几乎使谈判陷入僵局。

英国认为,这些效忠派的命运关乎国家荣誉,他们为王室献出生命和财产,理应受到英国保护。

谢尔本内阁认为,除了道义上的责任外,如果不保护效忠者的利益,他们就会遭到政治对手的攻击。

英国代表建议由美国人赔偿效忠者的损失,但美国代表态度强硬,拒绝给他们任何赔偿。

本杰明富兰克林威胁说:

“如果英国要求对效忠者的财产进行赔偿,我将要求英国赔偿美利坚因战争带来的所有损失。”

他告诉英国代表,“最好把所有的受难者都提到”。

同时,美国革命者及其拥护者对效忠派的背叛行为无法释怀,痛恨有加,且暴力相向。因各州对效忠派的憎恨和暴力行为,力量弱小的邦联国会对此无能为力。

美国国会代表虽在1782年11月与英国签订的初步条款中承诺切实要求各州返还效忠派的财产,但实际执行权在各州。

获偿后的效忠派在英帝国中的作用

美国革命期间,作为帝国中心的英国对效忠者有强大的吸引力。

因生活成本高,与美国相距遥远,能够来到英国的流亡效忠派只有大多数原属社会中上层的白人效忠者,以及一些原在军队服役的黑人效忠者。

在到达英国后,效忠派的遭遇及获偿结果使其身份认同进一步分化,未获得预期补偿的效忠派除少数重返美国外,大部分都参与到英帝国新一轮的殖民扩张中。

1789年,效忠派申述审理委员会向英国议会提交了第12份报告,英国财政部按时支付了最后的补偿款,此举标志着英国对流亡效忠派补偿过程的最后完成。

绝大多数曾经充满希望的效忠者对自身所得失望透顶,且生活日渐窘迫。对补偿金额的绝望使一些效忠者对英国越来越挑剔。

本马斯顿在1790年5月写给温斯洛的信中提到:“美洲人过去常常把这个国家称为家,但现在它已经变得非常寒冷,最初的连接和依附已经不复存在了。”

效忠派认为自己是英裔美国人,从美洲来到英国并不是为寻求永久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渴望留在美国的土地,少数人想办法回到了美国。

另一些效忠者认为,如果十三殖民地留在大英帝国中,其获得的收益会大于损失,这是他们忠于英国王室的原因之一。

流亡效忠者认为,美国革命是由不满于既有现状的少数人发动的,他们欺骗了天真善良的殖民地人。

用乔纳森休厄尔的话来说,“几个煽动者将一些曾经快乐无辜的人带上疯狂和叛乱的巅峰,并将其卷入痛苦贫穷和毁灭当中”。

柯温认为,殖民地的独立绝不会有任何意义,因为一旦获得独立,叛军将会互相厮杀,带来的只有破坏和毁灭。

“美利坚会是一个充满血腥冲突和荒凉的地方,这将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国家。”

这些效忠派带着对美国革命的认识散居在英帝国范围内,并影响着英国殖民地的发展。

这些忠诚的英国臣民在帮助英帝国巩固原有殖民地的基础上,又成为英国新一轮殖民扩张的活跃支持者。其中一些人甚至期待英国能重新夺回十三殖民地并为此奔走呼吁。

这些效忠派将维护英国宪政反共和等政治观念传播到英帝国其他殖民地,促进了殖民地之间的交流互动,强化了英帝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推动英第二帝国的崛起和繁荣。同时,也将对美国的仇恨带到这些地区,为英帝国范围内的反美意识奠定基础。

1张家唐《浅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效忠派》,《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期,第103108页

肖伟,李亮:《美国革命时期“黑人效忠派”研巧概述》,《甘肃农业》,2006年第期,第291页

魏涛《爱国者效忠派与南卡罗来纳革命前夕的政治治理术:杰瑞米耶审判为例》,《北大史学》,2013年第00期,第345402页。

相关内容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安阳殷墟,活人祭祀延续了600年 新知贺...
2025-09-19 09:06:03
艾米丽在上海的一天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艾米丽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律专...
2025-09-19 09:05:50
浙江公园无动力游乐设备
在浙江的许多公园里,无动力游乐设备逐渐成为孩子们玩耍的热门选择。这...
2025-09-19 09:05:41
25希腊度假记-19:“一...
今天是返回的日子。 9点多出来,发现是阴天,天空中有大块儿的云。这...
2025-09-19 09:05:13
原创 ...
在全球四大人种体系中,白种人的分布范围是最广泛的,所占领的土地也最...
2025-09-19 09:05:07
8月福州市区CPI同比下降...
近日,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发布今年8月福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2025-09-19 09:04:56
原创 ...
在山西省东部,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县城,名叫“平定”。据史书记载,这个...
2025-09-19 09:04:31
原创 ...
将整个犹太民族作为憎恨对象的反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分布最广、持续时...
2025-09-19 09:04:15
杨靖宇牺牲后笔记本被日伪军...
7月3日上午,尘封八十五载的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通化市档案馆首次公布...
2025-09-19 09:04:12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1941年1月19日,临近农历小年,阳光洒在山东大地上,尽管是冬季,但午后的气温却格外温和,空气中弥...
原创 这... 1951年的一个清晨,毛主席早早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中,心情轻松,正在准备迎接一位老朋友——中国红十...
原创 官... 历史开讲 隋朝末年,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许多后来的唐代名将名臣,正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
原创 不... 历史开讲:南宋的战略迷局 南宋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存在着许多与传统汉族朝代截然不同的政策和行为...
原创 百... 弓手制度的转变始于宋代,弓手从最初的职业军种逐步转型为地方治安武装力量。在宋代,弓手不仅承担起了维护...
原创 霍... 历史讲述 华夏文明自古便由农耕而起,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立,早已成为历史的一个显著主题。自先秦时...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江升、邹倩慧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时代,至今仍是许多人热议的话题。受到小说、电视剧等文化作品...
原创 光... 文章改写版: 文 | 蒋冉Jiang 编辑 | 蒋冉Jiang 慈禧太后在成功掌握了大清政...
原创 央... 央视田径专项记者冬日那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对象,网友们经常对她进行嘲讽,认为她的采访缺乏专业性,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