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南宋的战略迷局
南宋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存在着许多与传统汉族朝代截然不同的政策和行为。传统的强盛汉族朝代,如汉朝和唐朝,都遵循着“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对异族采取一种既警惕又平衡的态度,通过各部落之间的对立来获取利益。他们通常不直接介入战争,更不轻易联合一个民族来对付另一个民族。然而,南宋的做法却与此大相径庭——它既重农又重商,且在处理与异族的关系时,采取的是更为复杂和对立的方式。南宋先是联合女真以击败契丹,之后又联合蒙古以消灭女真,最终自己却在两次与其联合的过程中遭到灭亡。
一、对金仇恨的再加剧
北宋徽宗时期,宋朝与新兴的金国结盟,意图通过这种联手收复燕云十六州。虽然宋金联军成功地南北夹击灭掉辽朝,但金国南下并很快将北宋打垮。随着南宋的建立,北方大片领土沦陷,金国成了南宋的宗主。到了孝宗时期,宋金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双方的和约被修改。原先的“称臣上贡”变为每年交纳“岁币”,贡品包括银和绢,而这些贡品的数额也有所减少。金宋关系的伯侄关系也改为叔侄关系,从而在形式上暂时提升了南宋的地位。
然而,南宋的臣子们对这种“屈辱”的政策极为不满,尤其是经历了韩侂胄主政期间的北伐失败,民间士人开始呼吁恢复独立,主张在金国的压迫下保持更为坚强的国防。1207年,韩侂胄下台后,南宋开始了长时间的修养生息,试图积蓄力量,以期能在未来向金国复仇。
二、期望的曙光
1211年,南宋派余嵘到金国朝贡。当时金国正遭遇蒙古的强烈侵袭,余嵘亲眼目睹了蒙古军队的强悍以及金国军队的疲弱。回朝后,余嵘上奏建议加速武备,以便在金国灭亡之际,能够一举恢复失地。
到了1213年,南宋又派遣真德秀和李植前往金国,这一行动揭露了金国面临的深重危机。由于蒙古的入侵,金国已经无法维持其过往的强势,而南宋对金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1217年7月,金国决定迁都,并通知南宋。这一消息使南宋更加轻视金国,并提议停止支付岁币。
随之而来的,是南宋内部对是否停止岁币的激烈讨论。在蒙古大举侵略金国的背景下,南宋对金的态度从“和平共处”转向了更为激进的对抗姿态。
三、维持现状还是打破旧局?
在此时,南宋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程珌是主张维持现状的代表,他回顾了开禧北伐以来的局势,认为金国“必亡”,中国应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并建议继续向金国交纳岁币。程珌认为,南宋应当加强防备,等待金国的最终灭亡。
与程珌的“保守派”不同,郑丞良则主张继续输送岁币,但他的立场是为了避免历史重演。郑丞良吸取了北宋时期的教训,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金国是南宋的缓冲区,若金国灭亡,南宋将面对蒙古的直接威胁,因此必须通过支持金国,维持区域的平衡。
然而,史弥远作为当时的宰相,虽然没有明确支持某一方,但他采纳了“模棱两可”的策略。1215年,南宋继续向金朝进贡,但同时提出希望减少岁币。金国此时正在与蒙古作战,国库空虚,在是否接受南宋要求方面犹豫不决。
四、攻金行动的失败
尽管南宋的政策尚显模糊,但金国却提前做出了回应。1217年,金国决定南下攻宋,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其次是为了惩戒南宋,迫使其继续朝贡,最后也是为了补偿在与蒙古作战中失去的领土和资源。金国的南下行动不仅让南宋看到了它的虚弱,也彻底打破了维持现状的局面,革新派的主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令人意外的是,金国在初期的进攻中未能迅速取得胜利,甚至在某些战役中败给了宋军。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南宋的心态,革新派的支持者不再满足于停止岁币或保持中立,而是提出了攻金的呼声。南宋反攻的成功,激励了朝廷中的改革力量,最终形成了对金国的强硬态度。
五、联合蒙古灭金的战略
到了1221年,南宋开始与蒙古建立正式的外交联系。苟梦玉使节访问西域,最终与成吉思汗建立了通信渠道,并提出联合攻金的计划。虽然蒙古初期对南宋的提议不甚关心,但在实际战斗中,宋蒙两国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随着南宋在山东、河北地区的影响力扩大,逐渐威胁到蒙古的利益,南宋与蒙古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直到1230年,蒙古开始消灭南宋在河北、山东地区的力量。面对蒙古的压力,南宋依然维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直到1231年,蒙古要求南宋正式联合对抗金国,南宋终于同意并达成协议。
然而,直到1234年,宋蒙之间的关系才因“端平入洛”事件爆发全面战争。对于南宋来说,联合蒙古灭金实际上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尽管这将加剧与蒙古的矛盾,但在金国已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这一战略也成为了南宋保护自己免受金蒙两强夹击的最佳选择。
文史君的总结
很多历史评论者认为,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的选择上显得过于“短视”,有些人将其与北宋时期的错误策略相提并论。然而,南宋的选择实际上充满了无奈的理性。当时的金国已经走向灭亡,南宋不希望在金国灭亡后,面对蒙古的单方面侵袭。类似于斯大林在二战前期的战略设想,南宋也希望通过联合蒙古,一方面削弱金国的力量,另一方面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战略空间。
尽管有些历史学者如乔行简仍主张扶持金国,但面对日益强大的蒙古威胁,南宋最终做出了联合蒙古的决策。这一决策虽最终导致了宋蒙全面战争,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已是南宋为保家国安宁的最后选择。
参考文献:
1. 伍纯初:《南宋“联蒙灭金”政策形成原因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期。
2. 李超:《史弥远当政时期南宋对金政策之演变》,《保定学院学报》2018年5期。
---
浩然文史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