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游记
飞天梦想的起源——敦煌
王文珺||北京
敦煌,是我一直以来想去的地方。每每想起敦煌,我脑海里涌现的既不是莫高窟,也不是月牙泉或鸣沙山,而是一位裙袂飘飘的女子飞奔九天揽月的画面,这可能是小时候看的歌舞剧《丝路花雨》留给我的印象吧。
2024年7月,适逢老公援疆,我们从北京出发去新疆探亲,顺道去了趟敦煌。
这次西部之行历时十天,分别在敦煌、玉门、乌鲁木齐、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县)、莎车、和田、墨玉和图木舒克逗留游览。
距离大西部之行已一年有余,我总想写些文字记录这段难忘的行程,但又总是以太忙为由而一拖再拖。因为曾有友人跟我要过旅游攻略,我就在此基础上整理成系列文章,可能多少有点儿旅游攻略的味道。
北京飞敦煌的班机,时间点都不太合适,大兴机场太早,而首都国际T3的又有点儿晚。作为住在北京北部、又抗拒早起的人,只能选择17点左右从T3出发。还好敦煌日落晚,晚上九点多飞机降落时天还亮着。虽然我对大西部有直观印象,但从高空看敦煌,还是被震惊了:映入眼帘的是近乎单调的土黄色,房子是土黄色的,土地自然也是土黄色的,只是零星点缀了点儿绿色。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尽头,它南接青海,西连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敦煌现属甘肃酒泉代为管辖。对于酒泉,大家的最深刻印象应该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达敦煌后,我特别理解为啥卫星发射选择这里:地广人稀、干燥少雨、地形平坦啊!敦煌历史上曾称瓜州,但不是王安石笔下“夜泊瓜洲”的瓜洲,后者指镇江,镇江我倒曾几次去过。
第二天睡到十点多才起床,当天的行程安排是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据记载,莫高窟的开凿时间是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了一千年左右,甚至到了清代还开凿了两个窟,这在中国石窟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画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但莫高窟的历史、军事、佛教意义更胜一筹,而且是国家近些年倡导的“一带一路”重要历史见证,官方宣传力度也很大,吸引观者甚众。
顺便提醒大家一下,去莫高窟订票一定趁早。我们提前一周在小程序订票,只买到应急票和“印象敦煌”大型演出的联票。最神奇的是,我给自己和未成年的孩子一起买,却不能一次下单。去敦煌的前一天,我收到供票商的电话,想把我订的三点的票换成两点的,我考虑也没啥不合适就答应了,来敦煌后才惊奇地知道:只给我换了时间,孩子还是三点的!原来平台把我和孩子分配给了不同的供票商!我只好多次与平台argue,(建议改为沟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我和孩子可以一起看两点的演出。
打车赶往莫高窟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敦煌旅游宣传,怪不得这里黄土夯筑的建筑风格让我感觉眼熟,原来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大漠那几集就在这里拍摄的。
我们先去了敦煌游客中心,才知道莫高窟和“印象敦煌”的演出并不在一个地方,而去莫高窟还要坐景区班车,十五分钟的车程。为了更好地欣赏路上的风景,我们选了右侧第一排的座位。一辆接一辆的班车向莫高窟飞奔,沿途景象可以用苍凉来描述:无尽的大漠和荒原,生长着一簇簇的骆驼刺,偶尔可以看到一两棵低矮的乔木。
我们把参观时间压缩到一个半小时,即使这样,也够呛能赶上下午两点那场“印象敦煌”的演出。持应急票参观的队伍很长,看来像我这样购票的人很多。本来应急票开放的内容就很少,我们因为急着要赶回去看演出,所以更是走马观花,参观体验很不好,当然也没机会看到飞天的壁画。
匆忙浏览完,又赶班车回到了敦煌游客中心,演出地址跟游客中心隔着一条马路。我们一路小跑,穿过占地宽广的游客中心,来到演出地儿已经三点了。取了孩子三点的票,也拿到了两点的票,跟门口检票人员说明了情况,竟然让我也进去了,这是我对敦煌印象比较好的一点。
“印象敦煌”气势恢宏、内容丰富确实值得一看,据说导演王潮歌曾与张艺谋合作过2008年奥运开幕式。“印象敦煌”演出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多次变换演出场地,用舞蹈、话剧等不同的艺术手段向我们展现了莫高窟的发展历史、文明以及它的衰落甚至无人问津,展现了一代大帝的雄才大略,忠臣良将的前赴后继,还有云游道士王圆箓对经卷的发现及变卖……
观演后,我们回到民宿才五点,吃了晚饭,打算晚点儿去鸣沙山,太早去太热。敦煌日落很晚,这一点很像新疆。
鸣沙山很受孩子喜欢,因为可以玩沙。景区有防沙靴出租,我给自己和孩子各租了一套,后来发现这是很有必要的,景区到处都是沙子,沙子灌到鞋子里,肯定会磨破脚的。说是防沙靴,其实就是一个布做的袋子。
骑骆驼是鸣沙山最受大家欢迎的项目,“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是刻到中国人基因里的情感。骑骆驼的队伍很长,但我和孩子都没什么兴趣,因为在很多景区骑过。鸣沙山景区非常大,我们坐景区的游览观光车,直接到了挨着月牙泉的沙山,这里可以登上沙山。
鸣沙山放了软梯,便于大家登山。我们随着长长的登山队伍,一路走走停停。登山时,右手方向回望,就可看到月牙泉,并且随着攀登高度的提升,月牙泉越来越全面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及登顶后,再看向地面,人只有大米粒大小,车像甲壳虫,我才突然醒悟,原来已经登到了很高的东山顶。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太阳开始落山了,西边的沙山一片金灿灿的。慢慢地,夜色也笼罩下来,月牙泉的灯光亮起来了。
我们静坐或者躺在沙山上,舍不得离开,这种宁静放松的感觉让人很留恋。这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欢呼,我们抬眼望去,看到天空中用灯光打出了“2024相约敦煌”,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图片和文字。后来,万人星空演唱会开始了,从红歌到流行歌曲,都是熟悉的歌,熟悉的旋律,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度将氛围推向了高潮。
快凌晨12点了,虽然依依不舍,我们还是决定下山。因为我昨晚在民宿摔了一跤,伤了腿,孩子担心我行动不便,就带着我滑沙着下山。孩子在前边带路,不时回头看我一眼,那一刻,我感觉很幸福和感动,孩子在慢慢长大,偶尔也可以是我们的依靠。
7月15日,我们(包括同行的庞老师和女儿)坐10点半的火车从敦煌去玉门,在玉门短暂逗留后,又由玉门转车到乌鲁木齐。
玉门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而古诗里的玉门关,并不在玉门市而是在敦煌。从敦煌到玉门再到乌鲁木齐,列车一路驶过各种地质地貌,茫茫戈壁、荒漠、滩涂、田地,那些书本里的描写变得直观起来。戈壁茫茫天地间,黄沙漫漫掩千年。虽然我不是第一次走进大西部,但还是感叹不已,除了对自然的敬畏,还有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的赞叹。
图片/作者
作 者 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