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诺生物,一家在科创板挂牌交易超过三年的公司,近期宣布其股东之一乐普医疗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即最多224万股,以应对自身资金需求。这一减持计划预计将于9月27日至12月26日期间实施。根据9月4日的收盘价计算,乐普医疗预计套现金额最高可达6,652.80万元。
自圣诺生物上市以来,该公司已多次遭遇重要股东的股份减持。除了乐普医疗之外,其他实施减持的股东包括公司的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熔拓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及多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一些股东在股票解禁后立即提出了较大规模的减持计划。
在最近的股东减持活动中,乐普医疗作为第二大股东,不是首次减持其持有的圣诺生物股份。具体来说,乐普医疗在2023年第三季度通过迅速减持的方式,在三个交易日内卖出了291.06万股,占圣诺生物总股本的2.60%,此次交易共套现约7,784.56万元,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6.74元。这次减持后,乐普医疗对圣诺生物的持股比例从8.10%降至5.50%。
乐普医疗在完成对圣诺生物的减持操作后,其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这一变动意味着,乐普医疗未来减持股份不再需要预先公告。乐普医疗所持股份源自圣诺生物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权获取,这部分股份自2022年6月6日起已可流通。
不仅是乐普医疗,圣诺生物的其他关键原始股东,包括其控股股东和高管层,也在解禁期后迅速进行了股份套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圣诺生物的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由于他们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市场对其减持行为尤为敏感。为了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通过股权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了资金套现。
最近,圣诺生物宣布,其控股股东赛诺投资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78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7.00%,转让给川发纾困基金。此次交易的总价值为1.69亿元,每股转让价格定为21.512元,较公告当日收盘价有约20%的折扣。
在股份转让之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包括文永均、马文兰以及他们的一致行动团体赛诺投资和成都圣诺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他们共同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0.87%。然而,经过股份转让后,这些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降至33.87%。此次股权转让涉及了接盘方,因此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通过这次转让,圣诺生物成功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川发纾困基金,这不仅实现了资源整合,而且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尽管如此,赛诺投资在此过程中成功套现了1.6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份转让发生的时间距离其所持股份解禁仅不到三个月。
至于圣诺生物的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的权益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参考2024年8月27日的数据。
早在2022年,圣诺生物就经历了一次管理层的减持。2022年6月,也就是圣诺生物上市一周年之际,一年期限售股刚刚解禁。到了同年11月,公司的多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便提出了减持计划。
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兼副总经理王晓莉、担任相同职务的张红彦(同时兼任财务总监)以及副总经理卢昌亮,均在股价约为每股25元时进行了减持操作,分别套现了988.91万元、218.56万元和161.31万元。此外,苏州熔拓新兴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连同其他五名股东,计划在限售股解禁日减持公司总股本的5.05%。
在首次减持中,苏州熔拓通过减持操作获得了1,489.15万元的资金。这一系列减持行为导致该组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低于披露要求的标准。根据季度财报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变动显示,苏州熔拓及其一致行动人继续减持圣诺生物的股份。
关于为何圣诺生物无法留住长线资金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股东们从圣诺生物获得的丰厚投资收益,这使得他们选择套现离场。
圣诺生物的股票在上市首日从17.90元/股的发行价飙升至81.00元/股,之后股价因股东减持而波动下降。尽管如此,原始股东依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其收益远超130%。值得注意的是,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通常远低于发行价,使得其实际收益更为显著。
尽管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并未达到市场预期。此外,多位原始股东持续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担忧。
圣诺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多肽类创新药研发生产的生物制药企业。截至上半年,公司已成功开发出19种自主研发的多肽原料药。在国内市场上,公司拥有14种多肽原料药品种的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其中包括恩夫韦肽和卡贝缩宫素等国内首仿品种。在海外市场上,公司的比伐芦定、依替巴肽、利拉鲁肽等10个品种已经在美国DMF备案,其中9个品种处于激活状态。
圣诺生物自2021年公开上市以来,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虽呈现增长趋势,但增幅较为有限。从2021年至2023年间,这两项指标的增长均未超过10%。然而,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44%,同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8.76万元,同比增长了8.14%,尽管这样的增长率仍未达到市场对其成长性的高期待。
分析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射用生长抑素和注射用阿托西班在2023年6月的国家药品集采中成功中标,导致相应制剂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27%;二是原料药在境外市场的销售比去年同期激增了97.51%。
尽管公司业绩有所提升,但增速仍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对于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而言,市场通常期望更高的成长性。此外,公司的营收规模尚未突破5亿元,这一基数相对较低。
原始股东选择在此时套现退出是可以理解的决策。据圣诺生物证券部相关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公司业绩增长受限主要是因为产能不足,许多订单无法接受和生产。但随着产能逐渐释放,预计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圣诺生物在最近的机构交流会上宣布,其关键项目“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制剂产业化技术改造”及“多肽创新药CDMO和原料药产业化”的主体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到年底,“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将进入试生产,届时公司预计将实现新增产能的释放。据公司高层透露,鉴于客户基础稳固且订单持续,新增产能有望得到有效利用。
在过去两年中,受到市场关注的司美格鲁肽带动了圣诺生物成为“减肥药概念股”之一。公司在最近的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其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已经成功获得美国FDA的备案认证。
进一步地,圣诺生物正在积极扩展其产品线至美容肽领域。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自研项目KJMRT-YF001(环肽-113)的研发投资有所增加,这标志着公司在美容肽领域的深入布局。通过这一战略举措,圣诺生物旨在将多肽的应用拓展至医美产品、服务及化妆品原料等领域,开辟新的增长潜力。
上一篇: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