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演进历程中,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最能体现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迁的实例,则正是各个城市的兴衰史。有些城市曾经籍籍无名,如今已成长为世界级城市;而另一些城市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无限风光,如今却早已无人关注,沦为了N线小城。笔者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无比兴盛如今却无比落寞的城市,感受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巨变。
1.扬州
早在唐朝时,“扬一益二”的说法就已经广为人知了。这里的“扬”,自然就是千古运河名城——扬州。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梦”、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等千古名句无不诉说着扬州城曾经的繁华富丽。可以说,扬州在隋唐时期是绝对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比都城长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扬州之所以拥有如此之高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有着很大关系。在古代,不靠人力且运量较大的内河航运是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而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两大水运通道就是东西向的长江和南北向的大运河。而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十字路口则正是扬州,因此有如此地利的扬州城自运河开通后就迅速兴盛起来,成为了古代中国的漕运枢纽,成为了让隋炀帝流连忘返的江南名城。
然而成也运河、败也运河,随着清末铁路运输的兴起和海运水平的提升,运河漕运迅速衰落,作为漕运枢纽的扬州城地位也很快一落千丈。而海运优势更明显的沿海城市以及铁路线上的诸多城市自此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新时代的明星。
2.洛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夏商直到五代的数千年历史中,先后有13个正统王朝将都城定于洛阳。在鼎盛的汉唐时代,洛阳也和长安并称为“东西二都”,可以说在五代以前洛阳一直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都俊邑。洛阳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之多统治者的青睐,同样是因为优越的地理区位。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便于联通四方;且洛阳四面环山,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攻守兼备,利于统御华夏。
洛阳的衰落始自宋代,北宋时虽然依然为西京,然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地位与东京汴梁都已经难以媲美。到了元明以降,随着大运河取直改走山东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进一步东移,包括洛阳在内的中原城市地位进一步下降,再也没能成为大一统中国的都城。甚至于在如今的河南省内,洛阳也只能是“二把手”,其地位早已难及如今已贵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
3.开封
与洛阳同处中原的开封也是曾经是人人向往的千年古都,世界级名城。早在先秦时期,当时名为大梁的开封城就已经是盛极一时的魏国都城。而到了唐朝后期及其之后的五代北宋,开封再次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五代中除了后唐,还有后来基本实现统一的北宋王朝均将都城定于开封。特别是在北宋时期,东京城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其地位基本类似于如今的纽约和伦敦。
开封城的兴起同样是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所决定的。开封城地处黄河下游的拐弯处,黄河在这里由自西向东改为向东北方向流去。所以这里是连接淮河与黄河之间最近漕运通道的北端起点。这也就是唐朝后期开封逐渐崛起的根本原因。因为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至江淮地区,朝廷高度依赖通过漕运而来的江南物资。这样以来开封(当时称汴州)作为南来物资到达中原的中转之地,其经济和战略地位自然就显得日益重要了。
然而开封地处平原,几乎无险可守的地理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攻陷后,此后就再也未能恢复曾经的辉煌。再到元朝时大运河改走山东,北京稳居国都地位后,开封也就逐渐沦为了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而如今,开封在河南省内与同是古都的洛阳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与省会郑州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4.荆州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借荆州”,这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都与荆州这个千年古城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也足以看出古代的荆州也确实是一方雄州。荆州别名江陵,其巅峰之盛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为南方霸主楚国的国都,历时400年之久。当时的江陵城又名郢都,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与秦都咸阳、齐都临淄、魏都大梁、赵都邯郸并列为当时的天下五大都会。此后一直到唐朝,荆州一直是南方特别是长江中游的最大城市。
而众所周知的是,如今的长江中游最大城市就是武汉。那么,荆州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被武汉所替代的呢?这同样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包括武汉在内的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当时都还是一片沼泽,只有荆州所在的平原西部适宜开发,再加上这里有沿江的水运之利,所以在当时总体开发程度较低的南方它就显得十分突出。然而在宋元以后,江汉平原的沼泽已经几乎消失,因此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武汉其水运优势逐渐凸显,再加上中国的都城由曾经的长安洛阳东迁到了开封及后来的北京,南北交通主干道由经过鄂西改为了鄂东。武汉自此也就迅速取代荆州,成为了湖北乃至长江中游的第一大城市。而荆州则只能逐渐没落,如今其在省内地位甚至不及襄阳、宜昌等兄弟城市。
大家还知道哪些哪些类似的城市呢?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