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水木TsinghuaCent。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上市企业——由清华校友创办或掌舵的10家科技公司相继登陆港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今年IPO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清华现象"。
在这10家新上市公司中,硬科技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全球激光雷达领军企业禾赛科技于9月登陆港交所,凭借其芯片化架构和自动化产线,已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紧随其后的是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7月在港交所完成IPO后,股价一路飙升近80%,市值跃升至近400亿港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的技术根基均深深扎根于清华大学的科研土壤。储能巨头海博思创从清华科技园起步,在启迪之星孵化器和清控银杏等具有清华背景的资本支持下快速成长,今年1月上市至今股价已上涨12倍。半导体企业新恒汇、峰绍科技,新材料公司天和磁材等,也都展现了清华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深厚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系的创新动能仍在持续迸发。由清华计算机博士陈建宇创立的星动纪元,依托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技术积累,今年7月完成了约5亿元A轮融资,清华系资本清控基金持续加持。在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夺冠的"加速进化"团队,其核心成员同样来自清华机器人控制实验室。此外,AI+机器人独角兽梅卡曼德、大模型企业智谱AI等清华校友企业已启动IPO流程,预示着下一轮资本收获期即将到来。
清华系的成功并非偶然。自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构建了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技术转移研究院、校地合作办公室等专门机构的设立,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而"联合共建类科研机构"的模式,更是打通了科研与产业界的壁垒,让实验室的创新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这个生态中,校友资本形成了强大的闭环效应。海博思创在成立初期就获得了清华系投资机构的800万元种子轮投资;禾赛科技和极智嘉的背后,则是大米创投、高榕资本等由清华校友创办的投资机构。高榕资本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创投圈素有"清华帮"之称,他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带来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管理经验。
今年清华系的IPO成就并非孤例。南京大学校友创办的6家企业也在同期上市,上海交大等高校同样表现亮眼。这种多校竞逐的格局,反映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提升,以及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高度认可。
从激光雷达的精密光学到储能系统的智能控制,从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突破到机器人的智能算法,清华系创业者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当深厚的学术底蕴遇见敏锐的市场嗅觉,当持续的研发投入遇上成熟的资本助力,实验室里的创新火花就能在市场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随着更多清华系科技企业筹备上市,这条从校园到市场的成功路径,正在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