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要不说国际关系风云莫测了,前脚还是亲如兄弟的盟友哥俩好,后脚就把美债抛售一大部分,英国这一次可是彻底掀桌子了。
不过这也不是英国一个人这么干,中国不也在“偷偷”的减持美债吗,不过就是有一个特别的国家特立独行,非要逆着风而上。
为什么大家突然开始减持美债?这个逆风而上的“接盘侠”是谁?
迟到的账单与35万亿的沉默
外国投资者突然不跟你玩了,大家哪怕手里攥着美元,也选择减持美元,而这个数字足足有100多亿,以前我们总觉得美债是全球硬通货,大家抢着买,但现在大家可不是这么想的了,现在的持仓结构大家都在疯狂的抛售美元。
美国那高达30多万亿的债务大山只有四分之一是外国主体在扛着,差不多9万亿美元的样子。剩下的那四分之三其实全是美国人自己在消化,或者是美联储和养老金机构在搞“左手倒右手”。
数据这东西从来不会撒谎,原本应该雷打不动在中下旬发布的数据,因为政府差点停摆而推迟,市场的情绪就已经在发酵了,这一推迟给了所有人一个冷静期,到底是全世界还需要美元,还是美元在这个9月突然就不香了?
减持百亿美元的总数背后是一场全球资本的大洗牌,原本的狂欢派对,现在成了精明的算计现场,外国买家不再盲目给美国的账单买单,曾经那种“美债就是安全感”的信仰也正在被现实的收益率和风险一点点瓦解。
如果要评选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反骨仔”,那非英国莫属,英国在美债持仓榜单上一直是个狠角色,甚至前段时间还一度超过中国,想去争那个“二当家”的位置,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按理说这时候该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可事实呢?英国人不仅没帮忙,反而跑得比谁都快,单单一个9月,英国机构就狠狠抛掉了393亿美元的美债,这一刀砍下去,直接把他们的持仓总额给削到了8650亿美元左右,创下了最近三个月以来的新低,这就很有说法了。
伦敦金融城的那些操盘手可都是人精,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美债早就不再是“避险港湾”,反而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有人就在嘀咕,现在美国光是还利息的支出眼看就要超过军费开支了,这债务滚雪球的游戏到底还能玩多久?
对于英国资本来说,没有什么比落袋为安更实在的,什么盟友情谊,什么战略绑定,在实打实的资产负债表面前都得往后稍稍。这393亿美元的抛售,就是在说,既然风险在累积,那我就先撤一步。
最忠诚的买家,也是最无奈的输血者
和英国这种“精致利己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太平洋这一头的日本。看看日本的数据,你都替他们觉得憋屈,作为全球第一大美债海外持有国,日本在9月做出了和英国截然相反的选择,他们不仅没跑,还甚至咬着牙增持了89亿美元。
如果你把时间线拉回到8月,会发现他们那时已经大幅买入了约290亿美元。现在的日本是个什么处境?日元在整个G10货币篮子里表现得那叫一个疲软,国内通胀压力也是锅里的水——早开了。
按正常的经济学逻辑,这时候正是该抛美债换现金回来救火或者平衡汇率的时候,可日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持仓规模硬是顶到了1.19万亿美元。这哪是投资啊,这分明就是“输血”。在英国人忙着避险赚钱的时候,日本不得不充当那个“最后接盘侠”的角色,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维持美债市场的流动性水位。
这也让我们看清了西方阵营内部的“欺压手段”,同为盟友英国有选择离场的权利,而日本只有必须买入的义务。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这些闹哄哄的交易员身上移开,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根本不在日本和英国身上。
全球各国官方储备黄金的市值正式超过了官方持有的美债总额,黄金增幅的意义比某个国家单月减持多少亿要深远得多。这事有两个原因,一是金价确实在涨,那是真涨。二是央行们确实在买,也是真买。
自打俄乌冲突爆发,紧接着西方挥舞起制裁大棒冻结他国储备资产之后,全球央行的行长们心里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把鸡蛋全放在美元这一个篮子里,不再是“效率”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安全”问题。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中国的操作,就更能读懂什么叫“战略定力”。中国确实也减持了美债,只不过数额不大,大约5亿美元。有些媒体之前夸张的说咱们是“清仓式抛售”,还有媒体传出来一个或是错误数据说“减持41亿”,这些都是不对的。
5亿美元对于中国手里7005亿美元的总盘子来说,是一种正常的仓位微调,或者说是“钝化处理”,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到2022年4月,就会发现一个中国的趋势,中国的持仓始终控制在1万亿美元以下,并且在稳步、有节奏地进行调整,8月份的时候我们还稍微增持了41亿美元,但这根本不影响大方向。
美债只是不起眼的一环
现在的局势很明朗,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做一件事——资产置换,那种恐慌性的清仓并没有发生,发生的是一种“腾笼换鸟”的战略,既然单一的货币资产有被冻结的风险,既然债务利息的压力正在让美元信用的地基晃动,那就把纸面上的财富一点点转化成更有份量的东西。
比如黄金,比如基建投资,比如实物资产。9月的这次TIC报告,表面看是一份枯燥的金融数据,实际上是全球货币体系的一份“变天预报”,当黄金的价值超越美债,当英国人选择套现走人,当只有日本还在苦哈哈地维持流动性,这个信号已经足够强烈:
那个单纯依靠信用扩张就能收割全球的时代真的在走向终结,不管是主动减持还是被动调仓,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能真正承载国家财富安全的新物件。
其实要我说,美国财政部的那份报告延迟了几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报告里揭示的那个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在这个动荡的年代,美债还是那个美债,但持有它的逻辑已经变了,有的为了赚钱,有的为了尽责,而更多聪明的资金,正在悄悄离开美债,去拥抱那些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