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站在4200美元/盎司的高点上回望,今年3月国内险企在3000美元下场购金,又一次精准踩中时点。
10月16日,纽约COMEX黄金实时报4238.2美元/盎司上方,最高上涨至4255.4美元,屡创历史新高,同时现货黄金价格也站上4200美元关口;国内金价方面,上海金交所当日收盘报967.36元/克。今年3月25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中国人保四家保险巨头分别发布消息,称各自于当日完成在上海金交所以及银行间市场的定价交易,彼时国际金价在3000美元区间震荡。以此测算,险资巨头们首笔黄金投资,半年多时间浮盈已达40%。
“对于黄金资产的配置,我们响应监管号召和险资自身配置需求,3月以来公司相关部门及研究人员也一直对国际金价实施监测和展望,应该说当前保险资金对于黄金在保险资产组合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重视,至于具体的配置策略和方式不方便透露。”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险资加大持金力度
10月15日,上海一家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美债信用降低以及央行一致购金的多重因素共振下,黄金的避险保值抗通胀功能在今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金融监管机构放行国内险资持有黄金的政策无疑正当其时。
今年2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自发布之日起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并确定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太保寿险、太保产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太平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十家试点保险机构。
其中,通知对险资试点投资黄金范围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另外对于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的占比要求是不超过各家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
3月25日,多家险企宣布完成黄金业务的首笔交易。具体而言,平安人寿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国内保险机构首笔上海金定价交易;中国人寿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国内保险机构首笔黄金询价交易;人保财险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系统完成国内保险行业首笔黄金竞价交易;工商银行与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分别完成保险资金投资黄金市场的首批询价即期交易和大宗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试点险企宣布完首轮购金交易动作后,在半年多时间内,险资购金的动作似乎“戛然而止”,而同期全球金价已经上涨了40%。让市场感兴趣的是,随着金价的上涨,险资的购金动作有没有终止或是暗地里跟随央行齐头并进买入黄金。
对此记者向多家险资采访了解黄金投资情况,并未得到明确回复。不过从今年3月多家机构的表态中,也能看出险资加大配置黄金力度是不争的事实。
彼时平安人寿就表示,高度重视这一历史机遇,将积极研究黄金业务的投资配置规划,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在配置规划方面,从分散投资风险、优化组合结构角度将黄金纳入年度及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计划;中国人寿则称,未来将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理念,坚守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发挥好黄金在优化组合、对冲风险、抵御通胀等方面的独特配置价值,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投资组合的长期风险收益比率;人保财险宣布,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长期来看具备保值增值功能,参与黄金投资业务,将进一步优化人保财险的资产配置结构,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如同保险组合的配置,外界向来对此知之甚少,即使在上市险企的半年报中,也看不到蛛丝马迹。但是险资试点黄金业务与央行购金逻辑类似,目的之一是以险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定价权,险资购金对金价的影响与央行购金类似。央行和险资的黄金配置都是长期行为,在购买中都倾向于低调、缓慢购买,避免短期价格冲击。此外,央行和险资购金都可以通过增加需求和形成宣示效应两条路径影响市场价格。”上海一家期货机构黄金交易分析师黄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他由此判断,险资半年内应该是跟随央行同步在增持黄金,至于具体多少量不好估算,但从金价的表现来看,应该能达到百亿元级别。
“进入下半年,国际金价上涨已经颠覆了此前所有机构预测,国际投行一次次刷新未来对金价的预期,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到明年会达到4500美元/盎司上方,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测算。至于金价回调的风险,我们也看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都没有理由支撑国际金价大幅回调,比如本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增、美国政府继续停摆、美债信用下降、全球央行也没有迹象停止增持黄金,至于对全球货币贬值的担忧,更是助涨机构投资者涌入黄金的动能。”黄明表示。
配置上限或超过550吨
在业内看来,尽管无法预测险资配置黄金“时点图”,却能判断险资配置黄金的上限金额。
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十家试点险企投资黄金业务的通知中要求规模不超过各家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今年8月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9.2万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3.2万亿元,人身险公司34.3万亿元,再保险公司8607亿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338亿元。
“十家试点险企资产占比行业超过50%,以20万亿元资产规模计算,险资可配置黄金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假设未来险资购金有四步发展:在2025年购金量达到试点上限一半、购金达到目前试点要求上限、总资产1%的购金空间可能被放开至所有保险公司、假设长期的全部险资购金上限可放开至总资产的5%。在购金四步假设下,测算总购金量分别为147吨、289吨、527吨、2432吨,对金价的额外利多分别达到涨幅4.00%、7.88%、14.36%、66.23%。”10月16日,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预测。
此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测算指出,中长期来看,险资黄金持有量可能达到208吨至555吨,平滑配置下险资新增黄金配置需求带来的黄金现货需求年化增量的边际影响可控,占全球黄金总需求的比例在2%以内。短期看,黄金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险资入场的消息可能会对黄金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黄金是优质的避险资产,可以对抗通胀,具有很强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因此也适合险资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丰富可配置的产品种类,能缓解当前资产荒的困境,有利于保险行业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投资与经营。”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
然而当前国际金价已经突破4000美元,险资购金风险和是否会成为助推金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也值得关注。
“黄金是少数没有现金流的资产,且当前价格较高,需要把握价格波动方面的风险。与个人投资者相比,险资投资黄金减少了实物黄金的保管风险,因为其投资的是严格规定的金融资产,且必须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体系内进行,不允许将黄金实物拿出体系外,从而保证了黄金的信用度。”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受访时坦言。
黄明则表示,因为险资目前拥有大量的储备“弹药”,若险企大量买入黄金,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会导致金价上升。但是目前金价累计升幅过大,未来进一步上升的动力大概率不会来自险资。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投资黄金也为应对低利率环境提供了新思路,黄金虽然不产生利息,但其长期收益率仍具有吸引力。2003年至今,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累计上涨4.8倍,增幅超过同期CPI、国债和沪深300,仅低于中国M2增幅。未来黄金价格的长期支撑因素包括世界局势和通货膨胀,无论通货膨胀风险还是经济下行风险,其他资产可能承压,而黄金既能对冲经济增长下行,也能对冲通货膨胀上行,是相对安全的资产。”黄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