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攸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文帝司马昭的次子。他的母亲是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攸聪明睿智,乐善好施。他年轻时,叔叔司马师没有孩子,所以收养了他。长大后,他的才华和威望超过了他的哥哥司马炎,受到祖父司马懿的器重。咸熙二年(265年),西晋建立,司马攸被封为齐王。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攸吐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谥号齐贤王,丧葬规格以安平贤王司马孚的故事为蓝本。对于司马攸来说,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参加了八王之乱,一个下落不明!
1.司马睿
司马睿(?—301),字景慧,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他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孙子,齐贤王司马攸的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出生后,继承叔父司马定国为辽东王,被封为辽东王。太康四年(283年),改称东莱王。后历任步兵校尉、卫戍骑兵校尉。
另外,永宁二年(302年),司马円被杀。朝廷处决了陈忠,恢复了司马睿的爵位,并按照皇家礼仪重新安葬了他。
2.司马円
与弟弟司马睿一样,司马円也参与了“八王之乱”。
司马円(?302),字敬之,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円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孙子,齐献王司马攸的次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
当时,司马円主张大义,联系河间王司马颙等人,灭掉司马伦,迎晋惠帝重新掌权。在此基础上,又拜司马円为大司马、侍郎,并增设九锡。但可惜的是,司马円在位时狂妄、奢侈、淫荡,极大失了民心。对此,在笔者看来,西晋王室的相互倾轧和破坏无疑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永宁二年(302年),司马円拥立清河王司马钦为太子,自立太子太师,意图长期篡权。此举立即遭到司马颙和邑军校尉李翰的反对,后被长沙王司马懿所杀。皇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后,为司马円平反,追赠侍中、大司马、齐王,谥号武敏。
3.司马瓒
司马瓒,字精骑,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贤王司马攸之子。司马瓒继位叔父司马光德,为广汉战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马瓒去世,年仅六岁。其死后谥号“崇”。对于司马瓒来说,这显然是一件早死的事。
4.司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