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太祖朱元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为何综合水平很高?
创始人
2025-06-06 12:33:34
0

战争造就英雄!

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而起,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从年少时参军到一方诸侯,再到一国之君,这其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是他成长的机会,若说他什么也没学,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但学了,并且学得透彻,学的彻底!

文学造诣

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能吃饱就已经不错,就谈不上什么学习了。幸亏在小时候,父亲曾送她就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大字也认识几个,包括之后在皇觉寺做和尚,整日里面对经文,因此,在文化方面,也算是略通文墨,这一点,在他初次参加起义军时,帮助很大。

但仅凭这一点,远远谈不上什么文学造诣,在之后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朱元璋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很是注意,比如每攻下一处城池,首先就是将当地著名的大儒请到府上,虚心请教,让大儒们为其讲解各类知识,包括元末明初著名的大学者宋濂,就是朱元璋御用的讲师。

虽然朱元璋好学,但奈何底子差,整体上的文化程度比那些文豪还差很多,但作为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已经不错了,另外在经过多年的学习,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于一个普通的进士,无论是批阅奏折还是来往书信,也都能看出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比如明初时有个诗人叫做钱宰,曾在某天夜里做了一首诗,原诗句为:“四鼓咚咚起着衣,五更朝罢尚嫌迟;何时得遂田间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次日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就说:“昨夜做的好诗啊,但是我没有嫌迟,不如改做忧字如何?”钱宰吓得慌忙磕头请罪。一首诗,朱元璋改了一个字,意境就完全变了,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文学造诣不算很低。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得来的,其一就是曾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其二就是在当和尚的过程中,游离四方,增加了见闻,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的读书,其三就是在后期不断地学习和请教,最终形成了一定的

文化底蕴。

谋略方面

若非要说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若讲朱元璋在军事方面以及谋略方面,那可谓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杰出人物。朱元璋具备成功领袖所需要的的一切素质,包括高智商、高情商、出众的谋略、远大的眼光和超高政治水平和军事才能。这一点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有目共睹。

首先就是在参加红巾军时,朱元璋能够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善于安抚下属,能够将下属的才能用到极致。他很清楚自己所统领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水平,擅长什么,又适合什么。比如在早期的对抗陈友谅时,安排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守洪都,正是他明白朱文正的能力所在,才放心地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除了能识人用人外,还有就是军事才能,无数次的大小战役,朱元璋或亲临战场指挥,或在大后方排兵布阵,事实证明,朱元璋往往是正确的,这种敏锐的军事才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中练就出来的。

最重要的就是杰出的政治才能,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在建立大明后,朱元璋对于一个帝国的治理,也深刻地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能力。从官员的设置到制度的修改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他的手中,逐渐稳步往前,这背后,绝不是朱元璋什么都没学就能做到的。

小结: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开国帝王,其无论是军事能力亦或是政治水平,都处在历代开国皇帝的前列,包括毛主席都曾评价朱元璋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给予了朱元璋极高的评价。因此,朱元璋并非什么都没有学,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什么都学,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变为己用。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52项档案文献入选第六批《中国...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国家档案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52项档案文...
原创 深... 深度评选南北朝时期的十大名将需要综合考量各位将领的军事才能、战略影响、实际战绩以及历史贡献。在南北朝...
原创 与...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壮丽的名言,便是对西楚霸王项羽的真实写照。诸如“破...
原创 他... 2023年10月,陈坊仁的女儿陈超来到红船融媒编辑部,她提到其父亲陈坊仁将军的英雄事迹时,情感满溢地...
原创 五... 五胡乱华,神州陷入深沉的黑暗,北方大地沦陷,几乎没有一线生机。 这一切的根源,源自司马家族在江东...
原创 妲... 在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的长河中,朝代更替如同四季更替,朝代的兴衰总是与王朝的领袖息息相关。有些帝王英明...
原创 为... 为了保住新疆,清朝花费了巨额的开支,数字令人震惊:长达150年的时间里,清王朝为了守卫新疆,前后投入...
山东博物馆展览“上新”!山东古... 山东博物馆又推出新展览!6月14日,山东博物馆将与山东省图书馆合作推出“名铸典册 镜鉴千秋——山东古...
原创 她... 谁能想到,威严的雍正皇帝,清朝的铁面帝王,最初的女人竟然是宫中一个毫不起眼的丫鬟。这个女子就是懋嫔,...
原创 晋... 晋文公重耳,43岁踏上流亡之路,在接下来的19年流亡生涯中,娶了七个妻子,堪称一边逃亡一边娶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