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秋收起义时警卫团七位高级指挥官,后来的结局如何
创始人
2025-06-06 12:32:52
0

秋收起义的部队主力,是隶属于粤军张发奎部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由卢德铭担任。卢德铭出身于叶挺独立团,是周士第的部下,当初组建警卫团时,抽调了叶挺独立团不少骨干,卢德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卢德铭出身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是孙中山亲自面试通过的优秀学员,完成学业后在东征、北伐的一系列战斗中表现突出,成为叶挺独立团的骨干成员。

卢德铭思想进步,早已入了党,由他担任团长的警卫团,也就自然基本被我党掌控了。最初的警卫团下辖四个营,四名营长中,有两位党员,一位也倾向于革命,听命于张发奎的,只有第四营。

南昌起义前,卢德铭在黄埔第二期的同学周逸群给卢德铭发电,要求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余洒度带走了两个营,又调来了党员陈浩率领的一个营,重新整合了一支三个营的队伍。这支队伍全部由党员掌控,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我党领导下的武装。

卢德铭带领的这支队伍,虽然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在日后却成为秋收起义的主力。这支队伍的领导层是这样的:团长卢德铭、团副余洒度(兼第一营营长)、范树德(兼辎重队长)、政治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二营长钟文璋、三营长陈浩。除了卢德铭,读者朋友们想必对其他名字非常陌生,为何这些参加秋收起义的元勋级人物,却在今天没啥知名度呢?且听本人一一道来。

团长卢德铭,在秋收起义队伍抵达湘赣边界时,得到了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的消息,并收到了南下追赶南昌起义部队的命令。卢德铭审时度势之下,觉得不宜轻举妄动,便前往武汉向组织上做请示。在走之前,卢德铭做了安排,由参谋长韩浚、指导员辛焕文与自己一同前往武汉,由团副余洒度代理团长职务,率警卫团在修水暂时驻扎。

卢德铭一行抵达武汉后,见到了向警予,接到了率警卫团就地参加秋收起义的命令,卢德铭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当卢德铭一行返回时,在路上却遇到了民团的伏击,为了掩护战友撤走,指导员辛焕文当场牺牲,成为警卫团七位高级指挥官中第一位牺牲的。参谋长韩浚未能逃走,被俘虏。

卢德铭凭借灵活矫健的身手,成功逃脱。回到修水时,毛委员已经到达多时,秋收起义随后马上发动。在起义中,卢德铭被任命为总指挥,他极力拥护毛委员的正确主张,为秋收起义部队成功向井冈山转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起义队伍撤退至江西萍乡芦溪镇时,遇到了敌人的追兵,卢德铭亲自断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壮烈牺牲。

韩浚被俘虏后,马上叛变投敌,在国军中混得倒是顺风顺水,做到了73军军长的位置,在抗日战争中,韩浚率73军参加过武汉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为抗击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放战争中,韩浚跟随老蒋积极内战,最终在莱芜战役中被华野俘虏。韩浚作为参加秋收起义的元勋,却成了解放军的俘虏,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团副范树德,跟随毛委员参加秋收起义后,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执掌后勤工作,担任军需处长,成为我军后勤工作的一员标兵。红军长征时,范树德留在南方打游击,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后变节投敌,在国军处做过一些少校副官、中校参谋之类的闲职,于解放后被捕,1975年被特赦。

团副兼一营长余洒度,秋收起义前积极扩建警卫团,最终整编为四个团的兵力,为秋收起义的成功发动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但在起义后,余洒度积极推行错误路线,反对毛委员进军井冈山的主张,最终与队伍分道扬镳。余洒度后来投靠老蒋,一度混得不错,却因为偷偷贩卖毒品,被老蒋处死。一位本来可以成为开国元勋的人物,却落得如此结局,只能说他是咎由自取了。

二营长钟文璋,在秋收起义发动时,钟文璋被任命为起义军的第一团团长,在战斗中被叛变的四团长邱国轩背后攻击,一团被打散。钟文璋悲愤莫名,仰天大哭一场后,不知所踪。

三营长陈浩,一度成为军中的顶梁柱。当时在三湾改编时,余洒度、苏先俊等人坚持错误路线,被削夺兵权,秋收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陈浩被任命为团长,成为毛委员以下最高指挥官。

但陈浩在上了井冈山后却迅速堕落,在红军攻下茶陵县城后,陈浩在县城纸醉金迷,吃喝嫖赌,甚至策划拉起队伍投靠国军。幸好何挺颖、宛希先等人及时向毛委员通报,毛委员亲率特务连追击陈浩,将其绳之以法。红军将士召开公审大会,宣布了陈浩的罪状后,将其处死。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奢侈挥霍、与外敌勾结求取个人荣华,许多人都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屈辱事...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任务曝光:朱... 公元1402年,大明王朝的天空被血色染红。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攻破南京金川门,直逼皇宫。绝望的火焰...
原创 春... 一、五等爵制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建构 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源于西周初年的宗法分封制度...
原创 正...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军事才能极为出色的将领,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出将入相”型的军事和政治双料...
原创 镜... 泛黄的相纸间,一组清末太监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王朝末世的隐秘角落。这些被皇权制度扭曲命运的特殊群体,在...
张廷玉:杀人还用刀?两句话就够...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年羹尧,一代权臣,曾手握兵符,功高震主,万人之上。张廷玉,一介文臣,却...
原创 历... 以下是文章的改写版,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从我国人口分布的历史变迁来看,战争、社会动荡、天灾...
原创 区... 赵国从未真正打败匈奴! 赵国在与匈奴作战时,一直采取的是防御型策略,更多的是通过防守反击的方式来遏...
原创 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气吞万里如虹的诗,出自明朝忠...
原创 “...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出生于普鲁士,1898年逝世,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