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钟,了解真实的曾国藩。
曾国藩善于识人,他所挑选的湘军将领,即使经历了靖港之战、九江之战的失败,被困在江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一个将领背叛他。
在攻打金陵的时候,曾国藩已经拖欠军饷长达11个月,但依旧没有将领会离他而去。
曾国藩能吸引天下豪杰为他服务,是他善于识人的原因。他对人才的培养,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最先组建的部门,并不是军事部门,而是幕府,也就是他的参谋机构。
曾国藩的幕府,成了他培养人才的重要地方,根据统计,从曾国藩幕府中走出的大员,占据了大清王朝当时的半壁江山,其中,总督16人,巡抚28人,另外,还有大量的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等等。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朝廷对他十分忌惮,迫使曾国藩不得不施展各种权谋术,和咸丰皇帝、慈禧太后周旋,保全自己。关于曾国藩的权谋术,在我撰写的近30万字的《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中有详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或者购买。
曾国藩是如何选择人才的呢?其实,对于什么人是人才,曾国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他认为:
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
不过,从曾国藩自身的经验来看,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出息,要看他在这两个字上下了多少功夫,那就是“意志”。
意志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每个人都不需要去借助外界而获得,但“意志”这两个字,却是人与人之间,区别最大的特质。深谙心学的曾国藩,就将“意志”发挥到了极致。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就提到:
精神愈用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曾国藩这句话,就是讲意志的重要性。这是曾国藩的经验总结:
一,一个人只要有了意志,就有了精神。
曾国藩从小就是一个身体比较弱的人,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的身上长满了癣疾,经常让他瘙痒难耐。另外,他的眼神也不太好,而且还长时间耳鸣。
但是,曾国藩从来就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放弃学习和工作。从学习上来看,曾国藩无论工作多忙,都会看至少十页历史书。从工作上来看,曾国藩从来没有迟到和早退过。
另外,让大家熟知的是,曾国藩从来不睡懒觉,天亮即起,从来没有懈怠过。
靠着顽强的意志力,曾国藩的各项硬本领都得到了提升。
二,一个人有了意志,就会想方设法去学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
曾国藩在28岁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是“四书五经”等和八股文相关的东西,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因此,他的学问,和很多考中进士的人都差不多,可是,曾国藩为何能成为晚清文人中的翘楚呢?就是他善于学习。
进入翰林院工作后,曾国藩除了向理学大师唐鉴学习理学外,还特别学习了王阳明的心学,并深受启发,也立志做一个圣人。在腐败的清朝官场上,很多人当官就是为了捞银子,而曾国藩的这个想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靠在“事上磨”的心学精神,曾国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在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经验的情况下,创建了威名赫赫的湘军,并消灭了强大的太平天国。
有意志,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磨。这也是曾国藩在挑选人才时,特别看重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没有意志力,遇事就容易退缩,那么,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从曾国藩的经验总结来看,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出息的时候,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是否有意志。曾国藩的这些智慧,在《曾国藩心学》中有非常详细的解读,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要去看看。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即可订阅和购买。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年谱》、《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