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不是专门学习历史的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是他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早在建国之前,他在经济方面的才能就被发现了。建国之后,其本人更是受到了重用。
在改革开放时期,他协同邓小平同志大力推广全国各地的改革,做到了让近代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奇迹。
他为人低调,低调到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但他仍然是近代中国建设的一大功臣,这个人就是陈云。
陈云
陈云为人谨慎细腻,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1994年,工作人员给陈云送来了一封信,打开这封信,陈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在信封的署名处,名字正是林彪的女儿。
林彪的女儿几乎没有写信给陈云过,这次特地写信给陈云,一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陈云马上打开了信封。陈云仔仔细细地将信封中的内容重新读了几遍,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信中写的是什么内容,他只知道,随着阅读时间的流逝,陈云的表情愈发严肃。
读完信之后,陈云不敢怠慢,赶紧联系了自己的老战友洪学智,在电话中,陈云的语气十分着急,他让洪学智马上来自己家一趟,有要紧的事情要同他一起商量。
接到电话,洪学智十分不解,在他的印象里,不管是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塌下来,陈云都不会这么紧张,因为在大家面前,陈云一直都是云淡风轻打得样子,他实在想不到会有什么事情让陈云如此紧张。洪学智想在电话里问个清楚,这样一来自己也好做一些准备,但是在电话里,陈云什么也没有透露,只是让洪学智早点来。
洪学智自然是不敢怠慢,挂了电话之后,赶忙订了从北京到上海的飞机。
洪学智
那么,陈云在信中到底读到了什么,竟然能如此地着急联系洪学智,而这般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直接找到洪学智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另一边,挂了电话的陈云开始重新琢磨刚才在信里读到的内容。来信人是林彪的女儿,自己与林彪革命友谊也是比较深厚的,林彪的女儿在信里表示,关于四野的战史到现在还没有编纂完成,因为种种原因,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没有修建完成。
林彪的女儿知道,关于三大战役,陈云是十分清楚的,当初编纂《辽沈战役》的时候,陈云就是出了很大力的,不仅如此,陈云还多次复盘三大战役,认真探究三大战役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他将这些研究来的小细节全部汇编,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三大战役
得知了信中的内容,陈云也是十分着急,因为三大战役是我党战争史上十分重要的战役,其意义可以说是巨大的,编纂这些战役可以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有意义。
在那几年,很多地方和专家都开始编纂相关的内容,就连一些很小的战役和军队都开始出版革命刊物,但是四野军队却始终没有动静。要说在三大战役之中,四野军队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而且四野这支军队历史悠久,战斗水平高,属于我党军队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支队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支军队的材料一直没有出版。
在当年的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中,四野军队大放异彩,参加了其中的两大战役,那便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两场战役都以巨大的胜利获得了成功,四野军队功不可没。不仅是解放战争,建国之后的朝鲜战争,四野军队也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参战,在战场上,许多来自四野的战士们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多我们的敌人听说对手是四野部队的时候,都会被吓的魂飞魄散。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为什么陈云对这件事情如此上心。
如果不将四野军队的材料汇总编纂出来,这对我们的军队史,战争史,都是莫大的损失。因此,在读完林彪女儿的来信之后,陈云才如此着急。
陈云在读完来信之后便有了想法,那就是找来洪学智来完成这个工作。彼时的陈云年龄已经不小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还是有些难度的,而且陈云日常的工作也是很繁重的,身为我国的经济专家,他时刻都得关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陈云
因此,陈云选择了洪学智。
洪学智是陈云的老搭档了,他俩曾是革命战友,建国后又是同事,两人相互之间十分默契。从以往的工作中,陈云知道,洪学智是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洪学智从来没有让陈云失望过。
1945年9月23日,彼时的洪学智正在军旅生涯的腾飞阶段,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洪学智便接到了来自黄克诚的命令。根据党中央的要求,洪学智需要带领大批部队去往东北地区,在那里,洪学智需要抵挡住国民党的进攻和骚扰。
东北对国共两党来说都是一个战略重地,因为那里有着大量的工业设施,当年日本人和苏联人都在那里进行过工业项目,而且东北是当时我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不仅如此,东北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因为他是我国的边境地区,北边是苏联和蒙古,东边是朝鲜,都是社会主义阵营,只要占住了东北,我党就可获取大量的援助。
因此,党中央十分看重东北,而当时的局势也要求我党,绝对不能丢掉在东北的主动权。因此,解放战争一开打,我党高层领导人就马上开始部署相关的计划。当时洪学智直属黄克诚管理,在接到了党中央的命令之后,黄克诚马上安排洪学智带兵进入东北地区。
洪学智
接到了黄克诚的命令之后,洪学智丝毫不敢怠慢,马上开始了相关的准备。洪学智知道,在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都是硬骨头,武器装备都是十分先进的,绝对不能贸然开进东北,因此,在进军之前,洪学智便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给军队里的战士们都准备了武器和装备,他告诉战士们,解放战争已经开始了,我们只要打败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就能夺取革命的胜利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了, 就不用每日生活在压迫之中了。
9月28日,洪学智带兵开进东北。
彼时的陈云就在东北。党中央早就让陈云奔赴东北,提前在东北地区布置工作,因此,陈云便成了洪学智和黄克诚的搭档。
在东北地区,我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爆发了多场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洪学智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他指挥的战斗都打出了水平,基本上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介于其出色表现,党中央将洪学智任命为黑龙江军区司令员。
东北一向土匪为患,在东北,洪学智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剿匪。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洪学智和陈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全国解放后,党中央马上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恢复重建工作,陈云有着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因此党中央便将经济恢复的工作委派给了陈云,而洪学智是军队的一把好手,于是党中央便将其安排在了军队中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便上了前线,在朝鲜半岛,洪学智发现,因为敌人的制空力量太过强大,因此每次我们的物资都运不进来,即使运进来了,也会因为敌人的袭击而损失惨重。这样一来,在前线的战士们便要面对着更为恶劣的环境。
洪学智
为此,洪学智返回了国内,专程向党中央汇报了这一情况。
听说了这个事情,陈云十分重视,他明白补给对于战役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专门找到了洪学智,向他询问当时战场上的情况。洪学智阐述了战场上的困难,陈云则表示到,自己会尽力而为,一定不能让前线的战士们吃苦。
在陈云的帮助下,后勤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补给都能够运到前线了,这解了前线战士们的燃眉之急。作为部队的军官,洪学智被陈云出手相助的行为给深深感动,他知道,如果没有陈云,自己的部队将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这一次的合作,两人都发现,对方是一个踏实能干的干部。
正因两人的合作经历,再加上洪学智原本也是四野的战士,因此陈云才找到了洪学智。
来到了上海,洪学智顾不上休息,马上来到了陈云的家中,老友相见,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马上进入正题。
陈云干净利索地拿出了自己收到的那封来信,拿给了洪学智,洪学智也一眼看到了署名是林彪的女儿。陈云表示到,最近关于其他野战军的资料都汇总出版了,但是只有四野军队的资料没有出版,这件事值得重视啊。
听了陈云的话,洪学智也表示赞同。接着,陈云便开门见山地说了这次的意思,陈云表示到,之所以请你来,就是为了让你来完成这份重要的工作,之后,陈云还阐述了之所以选择洪学智的原因。
听了这话,洪学智有些措手不及,他觉得自己可能干不好这件工作,如果干不好这个工作的话,是有很大问题的。或许是知道洪学智会有这样的反应,陈云笑了笑,表示自己会找你,就是相信你有干好这件事情的能力,还希望洪学智不要再推脱了。
陈云
陈云还表示,只要洪学智接下了这个任务,陈云愿意帮忙做洪学智的顾问。这样一来,洪学智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洪学智询问道,编纂这样的资料有没有什么要求和规定。陈云表示到,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战争原本是什么样的,就要怎么样写,不要捏造不存在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还原历史。
陈云还提了另一件事情,也正是信中提到的关于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对此,洪学智也表示赞同陈云的意见。
事情敲定下来之后,陈云便将其汇报给了党中央,对于陈宇的提议,党中央也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于是便开始布置这项工作,为了最完美的完成任务,这次四野战史的编纂,党中央还找到了许多四野军队的老战士,让他们来回忆当初的场场战役,补充当时的细节,一定要做到事无巨细。
中央成立了特别的小组来协助几人完成,四野战史的编纂是很困难的,应该是,每一个野战军的战史编纂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当时很多事情都无从考证了,因此,在汇总编纂的过程中,小组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大家都将其克服掉了。
在编写过程中,因为日夜操劳,陈云的身体也日渐不佳,到了后期,陈云甚至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住进了医院。但是,即便身在医院,陈云也十分关注这项任务的进展。
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北京。
在这之前,陈云曾无数次表示,他希望能够早日看到四野战史编纂完成,但是他始终没能等到这一天。陈云去世之后,洪学智下定决心一定要代替陈云圆满的完成这个任务。终于,在1998年,这项任务终于完成,《第四野战军战史》成功问世。
第四野战军战史
除此之外,洪学智还了却了陈云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遗愿。
士为知己者死,陈云可以说是洪学智的伯乐,在革命期间便十分重用洪学智,建设时期更是如此,而洪学智也投桃报李,用自己的余生完成了陈云的愿望。可以说,两人都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在此,致敬两位革命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