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急切地希望中国参战。”
朝鲜战争开始后,斯大林数次联系中方,希望中方能够派兵,并且表示可以为中方提供各种中方需要的武器。
当时美方先是派出军舰去到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又派空军轰炸辽宁丹东,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成造成了极大威胁。
“志愿军入朝一周后,苏联空军参战。”
直到毛主席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接受了朝鲜政府的请求,决定抗美援朝为止,苏联方面始终没有同意立即派出苏联空军,协同志愿军作战。
当时中国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海军也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空军战士甚至都还没有完全了解战机该如何操纵。
但后续随着志愿军战士们的首战告捷,在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打出了一场场胜仗之后,苏联方面的援助开始逐渐增多,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在1951年10月,中国和苏联签订协议,确定了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装备,以及部分轻武器和弹药的制造蓝图。
抗美援朝
“希望他(周总理)向斯大林交涉。”
直到志愿军入朝之前,毛主席都一直在和身在苏联的周总理联系,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和斯大林交涉,希望斯大林能够同意派出苏联空军援助,希望斯大林能够用租借的方式提供苏式武器。
几经沟通后,苏方表示,
“要将装备折价算作对华贷款。”
在1951年2月,周总理和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在北京签订了军事贷款协定。
在协议中规定,时间以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限,在这个时间之前的订货,全部全价付款,在这之后的订货,全部半价付款。
苏联表示,抗美援朝这件事,应当由双方“共同负担”,即两方各出一半的钱。中方当初援助朝鲜时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全都是无偿的,而苏联在多次表示让中方出兵朝鲜后,却依旧对武器款项计较,并且直到开战前都没有同意苏联空军援助。
在中方在战场上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用血肉筑成了一道道胜利战线后,中苏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考虑到国际影响,苏联空军在抹去全部苏联标志后,始终严格遵循苏联要求的战线范围之内,前来帮助中国志愿军,并且斯大林也无偿提供了部分装备。
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地空军袭击,几乎没有太好的应对方式,且苏军之前提供的是较为落后的装备,中国空军领导人
“为此同苏联顾问发生争吵”
,后续斯大林考虑到中苏关系,于是无偿送给了中国372架米格-15。
在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欠下了
“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
。
后续援助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在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后,苏联领导层的人,开始就最高领导权力进行争夺。赫鲁晓夫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将目光投向了中共。
在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的时候,其表示要
“对华大幅增加援助”
,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表示,这种援助是苏联的经济难以承受的,但是赫鲁晓夫坚持,表示要让中国人感受到友谊。除了增加对华援助之外,赫鲁晓夫还进一步废除了中苏关系当中的部分不平等协定。
在这次沟通之后,苏联决定
“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
,而对于斯大林时期,苏联提供的主要都是苏联已经淘汰了的旧品的做法,赫鲁晓夫则直接将其改为提供现役的新装备样品,以及生产技术。
从1954年11月开始,苏联给中国提供了当时先进的米格-17的样品,以及全套资料。在苏联地帮助下,中国成功在1956年仿制除了歼-5歼击机。而苏联在1955年1月提供给中国AK-47自动枪等技术资料后,中国在次年成功仿制出了56式冲锋枪等机枪。
虽然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援助中国都有着自己的目的,但其行为,确实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军事水平和工业水平。赫鲁晓夫提出一系列援助,让
“中国军工水平就此于5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一次代的飞跃。”
明白赫鲁晓夫困境的中方投桃报李,决定为了照顾中苏关系,在后续公开表态,表示支持苏共中央的决定。
1957年,聂荣臻率领中国代表团访苏,同年11月,毛主席去到了苏联莫斯科,并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支持赫鲁晓夫战胜“反党集团”。
但好景不长,随着1958年中苏之间因为“长波电台”,以及联合(潜艇)舰队的事情发生争执,中苏之间的关系迅速冷却,赫鲁晓夫先是“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及制造技术,后续又撤回中国核工业、军工部门专家,不再履行之前中苏协议内容。
提前还债
“明年还清这个债。”
当时中苏关系逐渐冷却,中方为了争口气,在1960年的会议上,人们纷纷表示要尽早把债务还清,毛主席坚定地表示,明年就将债务还掉,并且自己带头不吃肉,决心和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早点把债还清。
根据中国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李先念给出的《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国从1950年开始,向苏联一共欠下了外债57.43亿元,而到1962年年底,中国已经偿还了52.89亿元。
后续剩下的4.54亿元,在1965年提前还清,在这之后,中国又还清了国内的公债,成功实现了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中国提前还清债务的行为,为中国在国际上积累了良好信誉,使得在此之后很多年的时间,国外都愿意对华进行大量投资。
从《中国财政统计》中公布出来的数据能够看出,到1960年的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还债苏联33亿,基本上将苏联在抗美援朝中的援助还清。后续继续出现债务,主要是因为后来中国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上陷入了困境。
中国当时对苏联贸易,出口主要是
“粮、油、肉、蛋”
,而进口则主要是机器,以及武器装备。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因为副食供应紧张,中国人自己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以使得无法如期对苏联交付,造成了贸易欠款。
苏联在中国最为困难的时期,确实向中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帮助,中国投桃报李,不仅一开始就奉行了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一边倒”外交政策,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无数人民的人命打出了和平,后续也对苏联提供了支持。
小结:
“从来没有提到过有“逼债”一事。”
苏联“逼债”这种说法,主要是当时中国处于困难时期时,民间的说法,中方在官方公开文字上,从未提过“逼债”一事。
毛主席曾表示,中苏交恶主要是苏联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虽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并不希望因此而失去主权。
对于苏联在抗美援朝时期及之后所提供的的有偿援助,中国十分感激,并且也进行了投桃报李。后续在1965年,中国成功提前还清了欠款。在中国官方公开的文字当中,并没有说到任何苏联“逼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