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修的路,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了,路面上没有什么杂草?
创始人
2025-06-04 21:32:28
0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还有一个外号叫基建狂魔。他在位36年,建立了不少庞大的工程,如长城、秦始皇陵、灵渠、都江堰等等,无一不是大秦帝国强大的见证。毫不夸张的说,基建方面秦始皇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今天就来说说,他修建的另外一个令人不可思议、可以称之为千古绝唱的工程:秦直道。我们都知道杂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诗为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直到现在,它们都还是令人头痛不已,即便有着科学除草方法,只要一不留神,便会重生。

然而在几千年前,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初衷修筑的路,在被使用的两千多年里,路面几乎寸草不生,即便后来被清朝废弃,也没见多少植被出现,就算有也十分低矮,不会超过膝盖。那么人类历史上可以称之为第一条高速公路,能有如此成绩,主要还是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修路的土质,有大文章

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途经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因此必经之地就有着两种土质,一种是沙土,而另外一种就是黄土。

沙漠地区本来水分就比较少,因此一般不会有植物长出,不然也就不会有“绿洲”这一词,凸显沙漠中行走的人对水的渴望。而黄土中还是有少量水分,因此为了“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事件发生,于是在该区域修筑时,会是在道路两旁架起大锅,将黄土挖出来之后,在大锅之中进行炒熟,再加入一些盐碱,然而再将这些黄土重新埋于地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反反复复夯实土壤。这点相信都十分好理解,通过不断地夯实,将土壤变得就像是一块石头样。如此一来,等于是断绝了野草的生长条件,其他很多植物想在这样的土质中生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秦朝法律严明,没有偷工减料。

说直白点,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由于秦直道是军用途径,因此如果有人被发现偷懒,或者以次充好,他们的下场往往是非常惨的,轻者受到刑法处置,重则祸及家人。虽然有“天下苦秦久矣”的语句,但是修直道的时候,或许当时劳动力和百姓们都非常的卖力,因为对匈奴入侵都十分的痛恨。

此外直道全长700多公里,这么大的工程直接是大将军蒙恬负责,也就不存在承包商在中间吃回扣。也就意味着直道的修筑都是军事化管理,而不管什么时候,军人的身份是服从,因此不存在偷工减料,也不敢浑水摸鱼,这样的工程怎么可能会是豆腐渣工程呢?

三、直道从未被荒废

直道在修建出来以后,就一直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西汉王朝,汉武帝刘彻率十八万大军沿秦直道北上,巡视朔方,威震匈奴。三国时曹操也在曾率50万大军沿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迫使匈奴放了蔡文姬回中原。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时多次走秦直道。

因此常年人们以及车马的走踏,路上根本没有长草的机会。这就是应验了一句老话:“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当然也是因为古代没有大货车,不会存在超载,对地面的损害也很小,才能保存至今。毕竟现在不管国内外部分水泥路、柏油路上都可以看到杂草,就是因为路面被损坏,让杂草有了可乘之机。

当然秦直道没有多少杂草,也跟地理位置有关系,因其恰好是在北方。如果在南方,瓦缝砖缝都会长草,不常走的水泥路,切的伸缩缝都长草了。有人会说,直道土壤反复夯实提炼,可以抵挡潮湿的天气,但是也不要忘记一个词语,水滴石穿,任你直道再坚固,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

秦直道,是秦始皇身后回宫的最终一条路,也是华夏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者。它的修建,或许并没有什么高科技水平可言,它的每一寸土地也都是人力做出来的,耗费了巨大的心血。

反观现在,有些道路没几年就已经坑坑洼洼,有的甚至更短。只能说,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过关,只是与国家的契约精神淡了许多。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 《九重紫》黎窈娘是英国公宋宜春的外室,曾经是官宦家的千金,因蒋梅荪奉旨抄了黎家,黎窈娘才沦为罪臣之女...
原创 明... 从一个贫苦农民到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深入剖析他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
原创 父...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这老头! 《权力与亲情的终极对决那个拒认父亲的军...
原创 爱... 他是心怀天下的商人,不求名利不贪享乐却对国民教育十分上心,在其手下拔地而起的学校不少于百座。他又是反...
原创 虽... 出身平民的朱元璋 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并 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 ...
原创 民...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难得有几分真情。北洋政府时期,政坛却有这样一对“黄金搭档”,关系属于三大铁——一起...
原创 百...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她窥见了大清王朝的...
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和初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简牍作为当时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不仅比传...
原创 国... “刀下留人!” 犯下重罪的人在临行前被突然拦下,这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民党少...
原创 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段关于忠诚、背叛与复仇的传奇故事——一位猛将在被李世民剔死之前,竟吃下了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