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气不大,却是康熙朝第一宠臣,死后康熙令皇子代行跪拜礼
创始人
2025-05-29 21:03:30
0

原标题:此人名气不大,却是康熙朝第一宠臣,死后康熙令皇子代行跪拜礼

古代,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皇权至高无上。所以大臣们拜见皇上或者是上朝的时候都得向皇帝行跪拜礼。但在清朝,却有一位大臣,康熙曾下旨,让其皇子代他向这个大臣行跪拜礼。

当时这位大臣去世的时候,康熙正在南巡。听到消息后,就立马派他的皇长子前去祭奠。不仅下旨让皇子代他跪拜,而且还为这位大臣举办了特别隆重地跪拜礼。所以这位大臣到底是谁呢,为何能得到皇帝如此看重呢?

一、不为私利,挺身而出

其实这位大臣是汉人,叫做王熙。说到他,大家可能就有所耳闻,那就是因为《罪己诏》。曾经顺治皇帝发过一份罪己诏,而这个诏书的代写者就是他。那他到底有何能耐,又是何方神圣,竟然都可以代笔皇帝呢?

顺治四年的时候,王熙中了进士,深受皇帝的信任,在这以后也是不断地升官,到了康熙五年,他的职位又升了一次,但是此时还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他们四个把持着朝政,康熙并没有实权。所以康熙不得不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准备一击即中。

王熙任职的时候,可谓是兢兢业业。向上直言进谏,直接弹劾官员。之后他又被升到尚书,并且还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不过因为当时持政的那四位大臣提出要尊满,他也因此受到牵连。

但对于此次牵连,他只是隐忍不发,等待机会。而当四大辅臣中的两个闹掰时,这时的他直接站了出来,怒斥了他看不惯的鳌拜,说他过于嚣张,目无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因为他们四个是老臣子,而康熙登基的时候年纪也较小,所以当时的朝政才是他们一直在把持的。而王熙一直是看不惯他们的做法的,所以当皇帝与鳌拜正面交锋时,他也是毅然支持皇帝的。甚至还请旨康熙,对于那些仗势欺人的要严惩不贷,欺负百姓的更是不能饶恕。

而在此之前,王熙对于四大辅臣一直是隐而不发。即使大发也是小发,但是这次,王熙再次表现出对鳌拜的不满,而且是更为直接的、更为激烈的。

所以,在此之后,他开始了多次的反攻。在朝堂上的时候,直接说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他们四个是不忠之人,不堪为人臣。违背了先主,而且还没好好扶持、协助现在的君王去治理天下,痛斥他们之前的种种。

而后,康熙也是暗度成仓,在四大辅臣中的两个已经死了的情况下,康熙开始了自己的行动。还有王熙的帮助与支持,而王熙带给他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正是有了王熙第一个站出来,让他看到了希望,甚至是一种喜悦与欣慰,因为终于有人敢站出来和他们四个对峙了。

二、忠君为国,深得重用

但因为当时罪己诏是王熙代笔写的,所以他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也正因如此,他成为了康熙对抗他人的一个武器,康熙也开始了自己的一个计划。

之后,王熙再次被擢升。据传记记载,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世祖急忙召见王熙,让他赶紧去写遗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世祖已然病危。

但王熙因看到病危的世祖,情绪久久不能平复。便请世祖让自己在别的地方进行撰写,后来他便在乾清门开始了第一条的书写。待他写完全部之后,便把写好的呈给了世祖,世祖看过之后,很是认可。但不幸的是,当晚,世祖便离世了。

当王熙在翰林院做官的时候,因为他对于当时的局势非常了解,也深深体会到顺治当前境况。所以做的一些事情,总是能很好地考虑到顺治。在顺治四年,他成为了讲官,因为处事周到,所以很得圣意。

康熙十二年时,王熙又升为兵部尚书。而此时的他被调到兵部,是因为皇帝要撤藩。同年,因为吴三桂造反,王熙斩杀了他的儿子,吴应熊。也正是因为吴三桂的造反,促使皇帝决意要除掉后患,斩草除根。

不论是之前,还在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康熙始终是信任着王熙。并且对他也是越来越重用。十七年前,皇帝特准他出席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其中既有对王熙的重用,也有一些政治因素在。但是不论是哪种因素,王熙最终是很得皇帝重用。

因为皇帝想要分走满洲贵族的权力,以便自己更好地统治。其实就是为了加强皇权,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实权。所以便让汉臣的王熙也开始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并且还恩准王熙,与他们一起议事的时候,不用向王公跪拜。

这对于一个大臣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极大的恩赐。在当时,其实很少有人可以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会议的参加者,大部分都是一些王公贵族,比如亲王、郡王等。而王熙不仅有幸参加了,而且皇帝还给了他特许可以不用行跪拜。

要知道,当时能参加这个会议的大臣,在回答问题时,是需要一直跪着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皇帝确实是很看重王熙的。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王熙凤对朝廷稳固以及康熙平叛时所做的贡献之大。

总结

后来,王熙想要请旨辞官,回归故里,但皇帝并未允准。因为皇帝感觉他非常有想法,如果经常和交流,感觉受益匪浅。而且之前的他对朝廷贡献也很大,虽然现在年纪上来了,但是处理事情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此不舍得放他离去,便让他在自己身边,继续留用。

接着又过了几年后,皇帝准许了他的请辞。而后,皇帝又下旨嘉奖他,还赏赐了他一块匾额,并且还说他自己非常想念他。从这,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在他逝世时,皇帝会给他如此隆恩。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原创 霍...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无与伦比的战神,他在古代的武将中,成就远超白起、吕布、岳飞、徐达等人物,几乎无...
原创 诸...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吹散了蜀军最后一次北伐的希望。蜀汉丞相诸葛亮虽然病体沉重,依然在油灯将尽...
原创 为... 项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即使失败仍被后世敬仰的人物。人们称他为“千古无二”的英雄,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人...
原创 东... 在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的国力对比常常成为历史学者和军事爱好者讨论的焦点。尽管东吴的国力远超蜀汉,几乎...
原创 杨... 隋文帝为兰陵公主选驸马,最终的悲剧命运 公元581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为自己深爱的兰陵公主...
原创 苏... 少年猛将的战场初啼 大唐贞观年间,天下初定,但北方的突厥依然不安分。在这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刻,一个年...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涌现出无数英雄与杰出军事人才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诸多通天彻地的雄才与良将如同潮水...
原创 南...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六朝古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京的明城墙。根...
原创 三... 河南自古以来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无论哪个历史时期,河南都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姜子牙、杜甫、庄子、岳飞...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诞生了无数英雄猛将,不过如果要基于历史评级来进行排名,三国时期的五大猛将顺序可以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