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多狗血?分赃不均,利益冲突,英法德才是真主角
创始人
2024-06-30 20:08:35
0

原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多狗血?分赃不均,利益冲突,英法德才是真主角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于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热衷打猎的费迪南大公或许从未想过他的一生会终结在滚烫的枪口之下,但与他过往的辉煌履历相呼应,他的死亡足够“名垂青史”,同时也掀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从费迪南大公身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皇储被枪杀”这一历史性事件使得三国同盟集团与三国协约集团之间表面的和平被彻底打破。巴尔干半岛上的恩怨情仇如热油般沸腾,并迅速从东欧向西欧蔓延。

而随着各方力量纷纷下场较量,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一场战争也就此打响。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必然产物。其中伴随着新旧殖民主义矛盾的激化、充斥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全球秩序的重新划分,同时也与欧洲盛行的“民族主义”息息相关。

但如今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视这段历史,却能在战火硝烟之下发掘到更多的狗血事件,同时也能对之后世界局势的走向做出更深刻的解读。

从巴尔干半岛到三国集团

如果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那之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在东西线的作战则真正拉开了一战的序幕。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意义已经不止于“复仇计划”,而是要将欧洲大陆上的种种矛盾摆在台面上,用枪炮与牺牲来一次彻底性的解决。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而早在这之前的两年间,巴尔干半岛上已经爆发过两场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绝对是矛盾累积后的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老对手德法,还是有利益冲突的俄奥都在围绕着权力的争夺进行紧密的布局。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其打破了欧洲列强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统治秩序,更关键的是它在对所有的矛盾进行集中清算时,非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却通过近乎残暴的手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从战争爆发时最先交手的两方来看,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纠葛由来已久,早在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之时,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就和俄罗斯结下了刻骨的仇恨。

正是因为奥地利的背后捅刀,俄国才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吞下了惨败的苦果,而随着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愈演愈烈、随着奥匈帝国南侵的步伐不断加快,俄国也加紧了对斯拉夫国家的渗透,企图借着民族问题在巴尔干半岛上与奥匈帝国一决雌雄。

当然,从民族问题的角度来看,事件的起因确实是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无情地扩张与血腥的民族政策引起了斯拉夫人的反击。

但“弱小”的斯拉夫国家敢于同强大奥匈帝国乃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叫板,背后却是离不开俄国的支持。

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的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奥匈帝国渴望征服巴尔干半岛来完成自己向南扩进的目标,而俄国同样希望借道巴尔干半岛从黑海直插地中海海域,来迎接属于它的大航海时代。

因此,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巴尔干承载着多国的战略蓝图,但不幸的是,当所有国家都对它志在必得时,等待它的终将是一场毁灭。

从6月28日斐迪南大公被杀到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欧洲列强针对这一重要事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奥匈帝国皇帝约瑟芬一世对塞尔维亚提出了十大要求,并要求塞尔维亚允许奥匈帝国在其境内对大公被杀事件展开独立调查。

塞尔维亚答应了其中的九项要求,但奥匈帝国却完全不接受英国的调解,直接宣布了将对塞尔维亚宣战。

一面联系德国、争取德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与塞尔维亚谈判、为战争做准备,可以说从一开始奥匈帝国就并未想过同塞尔维亚和平解决此事,且此刻的奥匈帝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它的对手并非塞尔维亚,而是其背后的俄国、甚至是协约国集团。

战争一触即发,或许从德国许诺奥匈帝国的那一刻起,硝烟的味道就已经在全欧蔓延。

大国矛盾二三事

虽然这场战争由奥匈帝国打响了第一枪,但要说其中的主角则非英法德莫属。

而伴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伴随着欧洲列强在全球的殖民扩张,围绕着历史矛盾以及领地划分,德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更是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当四分五裂的德国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当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良机终于走在世界前列之时,骄傲的德国人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取得成果的英法两国已经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占到了非洲全域的29%,而法国的比例则更高一些,达到了惊人的35.6%。相比之下,德国的殖民地仅占到了7.7%,且多数为贫瘠的雨林和荒漠。

面积狭小的殖民地无法为德国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劳动力,且各国颁布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更是严重阻碍了德国商品的对外输出。

在实力已经进入顶级行列的情况下,德国对其与之不相匹配的国际地位也愈发的不满,因此,选择发动战争就成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绝妙之法。

从经济的层面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而从地缘来看,这或许是同盟国集团对当前所占据空间的不满。

从海外殖民地划分的角度来讲,同盟国集团所占领的殖民地普遍面积小且质量不高,而在欧洲本土,同盟国集团更是处于协约国的包围挤压之下,难以高速发展。

德国正在努力地打破桎梏,而近邻法国和隔海相望的英国已经对德国的崛起万分警惕。不断向东修建的铁路已经触及到了英国在远东乃至印度的利益,英国必须想办法扼制德国向东的扩张的脚步,同时也要继续封锁德国向西入海的航线。

如果说德国与英国的矛盾可以算是单纯的利益之争的话,那相较之下,法国与德国之间则参杂了太多的历史恩怨。

“本是同根生”的法德两国,其爱恨情仇可追溯至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发表的“埃姆斯密电”引发了法国的强烈不满,使得法国率先发动了战争,但没想到的是,法国军队却在这场战争中接连败北,最终不得不宣告投降。

战败的法国不仅割让了阿尔萨斯等地,而且还间接让出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而另一方面德国却在俾斯麦的带领下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了登基大典,给予了法国难以提及的耻辱,这也使得法德两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直至最终演化成了一对宿敌。

欧洲的三大强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但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英国、法国与俄国就此结盟了。而早在协约国集团诞生之前,俾斯麦就决定先发制人成立三国同盟,其他两国就选择了同样受到英法俄限制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

时至今日,站在正义的角度,我们可以批驳同盟国集团在战争中犯下的种种罪行。但换个角度来看,或许当时的德国以及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只是想先下手为强,在英法等国的挤压下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继位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同样选择了先发制人。他不相信巴尔干半岛开打后法国不会调转枪头指向自己、一雪当年的耻辱,因此,他果断决定向西进攻,通过攻占比利时直取法国首都巴黎。

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德军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占据了比利时大部分的领土,却也遭到了英、法、比三国联军的强烈抵抗。而在东线,俄国军队也开始与德军在东普鲁士地区交战,一时间德国腹背受敌。

“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成为了一战的重大转折点,在牺牲了30万人后,法国终于惨胜德国,延缓了德国前进的步伐,战争也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长达三年的战争使整个欧洲在短暂的狂热之后陷入了深深地疲倦。到了最后,物资短缺成为了困扰各国的最大问题,已经疯狂的威廉二世采用了无差别进攻的手段来攻击各国商船,却最终将美国引入战局,使其一锤定音。

回首往事,这或许是德国人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因为美国下场不仅加速了德国战败,同时还使得德国被迫在战后审判时受到了更严厉的制裁。

《凡尔赛和约》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9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流放荷兰,两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此次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但在胜利背后,却充斥着无数的流血与死亡。

与德国直接较量的法国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惨重,实力一落千丈,幸存的法国人开始想尽办法以期在战后审判中一举“歼灭”德国。而远隔英吉利海峡,保存了实力的英国则既不想看到德国翻身,同时也不想看到法国借着战胜国的身份谋利。

至于遥远的美国则一手攥着民主,一手握满钞票,想要名利双收。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宣告结束,但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重新划分的世界版图都势必会将资本主义世界卷入新一轮的漩涡之中。

在战后审判过程中,法国向德国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条件,包括赔款、割地以及军队发展规模内的诸多条款都对德国未来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而另有算计的英国则在一些明确利好法国的条款上耍了心眼,使得法国难以将好处都收入囊中,同时还高举“民主”的大旗,否定了德意志人民族自决的提案,也借此声明了战败国没有任何权利。

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各国的联手打压,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先进的工业体系难以弥补高昂的关税,而随着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随着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德意志人的不满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凡尔赛宫登基的辉煌还在眼前,可转眼间德意志民族就沦为了欧洲的奴隶。这直接导致了自信的德意志人在难以接受这种打击后,其思想开始偏向逐渐兴起的纳粹主义。

在德国向极端民主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历史赋予了施特雷泽曼伟大的使命,使其成为了拯救德国的英雄。也正是施特雷泽曼合众连横,才给德国赢得了喘息之机。

然后不幸的是,施特雷泽曼的突然死亡以及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民怨四起,德国终于还是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而另一方面,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拒绝了再度交付战争赔款的要求,这使得法国想要搞垮德国的计划胎死腹中,同时也为纳粹上台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和军事基础。

讽刺的是,德国人举着英美倡导的“民主”大旗,将纳粹党和希特勒送上了历史舞台。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依然是《凡尔赛合约》引发的风暴,不论是德国还是英法美等国都难辞其咎。

而从更深的一层来分析,纳粹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更是一战以来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众多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但一千余万人的死亡没有换来各国对民族问题、殖民问题的重视和研究,相反,却在流血和死亡中将这些问题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一战的结束更像是一场不得已的完成,而在未来,围绕着这些问题和又产生的新问题,各国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整个世界泼了一盆冷水。但只要火苗仍在,就一定会有死灰复燃的一天。因此,等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是更残酷的二战以及法西斯主义下种种反人类的罪行。

相关内容

站在泸定桥畔 听“过桥木板...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
2025-07-26 12:33:39
原创 ...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
2025-07-26 12:33:37
原创 ...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
2025-07-26 12:33:24
原创 ...
“秦王这面相不行啊,太刚烈了,怕不是一冒犯到就得被干掉,不愧是虎狼...
2025-07-26 12:33:22
原创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朱成山】 日前,上海震旦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上...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图1:清朝骁骑营。骁骑营是一个军营的名称,晋代开始设置,最开始是魏...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混乱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大批能人...
2025-07-26 12:33:00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有一位曹魏的猛将叫做张辽,不需要太了解三国,只要读过点三国,都该知道这位叫做张辽的猛将吧。那小编想问...
原创 日...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从轩辕黄帝开始算起的话,中华文明便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始传播。至唐...
原创 她... 她是清朝唯一死因不详的皇后,生前备受宠爱,死后皇帝为其破例! 在中国古代史上,皇帝可以说是最让人热议...
原创 他...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不断,国内陕西李自成率领的闯军攻城拔寨,声势滔天,再加上明末苛捐杂税...
原创 北...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驾崩,年仅5岁的太子元诩继位,其母胡太后临朝称制,自此北魏开始了第二个太...
原创 为... 前言 要说这个世界上最亏本的买卖是什么,相信有一些人可能会想到类似于美国收购阿尔斯通之类的事情,但其...
原创 关... 这位叫木内信夫的关东军士兵将在苏联的劳改生活描绘成多幅漫画,我主要挑出一些个人感觉比较有意义的分享给...
原创 1... 自彭总“庐山蒙难”以后,彭总的悲惨处境令人心伤,一代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帅虽饱含屈辱,却未曾放弃寻找真理...
原创 4... 如果要问中国近百年以来的头等大事是什么,那毫无疑问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件震动了整个世界的...
原创 公... 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率领大秦的铁骑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寿春,强盛一时的楚国成为了秦国的楚郡。 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