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蠢猪式的仁义”广为人知,连带着使得泓之战也出名,在这场战役中,尽管宋军先到达战场且占据有利地形,而楚军人数众多却需渡河。宋襄公拒绝了在楚军渡河时发动攻击的建议,坚持要以仁义行事。
宋襄公拒绝突击,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东周列国志》结果,当楚军整顿好队伍后发动攻击,宋军迅速溃败,宋襄公亦在战后不久因伤重身亡。
不过,宋襄公真的那么在乎“仁义”吗?历史上宋襄公邀请曹、邾、滕、鄫四个小国在曹南会盟,只因鄫国国君来得太晚,宋襄公直接命令邾国国君把鄫子拎到河边给杀了,说是为了祭天。
用人来祭祀天地是商朝人的不良习惯,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地,宋襄公是商人的后代,有历史研究者认为,宋襄公争夺霸主的真实目的,是要恢复商朝。他的哥哥子鱼就尖锐地说过他:“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宋襄公的问题还不纯在仁义,他的格局、识见、智力、价值观看起来都不太行的样子。
我们会发现宋襄公这个人,看不见时代的风向和趋势,不能很好地区分手段和目的,甚至于用“仁义”等符号自我麻痹、自我欺骗,更关键的是他还缺乏自知之明,让宋国军队为他的愚蠢买单,而这反过来又印证了他的不仁不义。
这些引发了对宋襄公行为的更深思考,问题并非出在道德选择上,例如他对晋国公子重耳的帮助就带来了政治上的长远价值。
不只是“蠢猪式的仁义”,任何一个在价值观之间无法自洽、在理念和现实之间无法平衡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宋襄公。这不仅是对宋襄公个人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自身道德抉择、临事决策和行动方式的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