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古船神话,距今终被证实,出土于浙江萧山
在中国最早之一的志怪古书中,《山海经》是保存不叫完整的全书18篇。书中内容主要述说,中国古老时期流传在民间的地理知识有关。全书32000余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是中国文化的隗宝之一,其中一些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
《山海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具有特殊文学价值的古籍。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和神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矿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文献。《山海书史》最早提到司马迁的历史记载。它的第123卷《大湾传》有以下几个字:“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山海拔2500多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当然,有些专家现在认为“山海经”纯粹是古代的一种古老遐想。但是,在我看来,“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无论是涉及地理,神话,历史还是科学,都是对内容的生动描写,而不是像凭空制作的内容,最多基于民间传说的二次处理。例如,等下要讲一段关于,古船的故事,它同样来自山海经,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看似神秘的故事已得到证实。在海外东经谋篇中,记载了一个“刳木削船”的故事,据说是人文科学的始祖伏羲造船过河的故事。“山海经”中就有:“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它被描述为“番禺”乃上古帝俊第三代子嗣,也是最早用“刳木削船”的方法造船。
对于这艘船的记录来说,《山海经》应该是最早的年代,但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证据证明它,所以没有办法确定这个故事是否只是一个传说。后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土地上出土了许多古代船只,但这些出土的船虽然老了,但仍远远没有在《山海》中记载的“刳木削船”的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考古队在浙江萧山西南城城乡街湘湖村,发掘了一座震惊世界的跨湖大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该遗址中随之出土了一艘上古时期的独木舟。这艘船震惊了整个世界。世界震惊的原因主要是出土的独木舟,专家们使用碳14测量出距今7000-8000年前,这被称为“中国第一艘船”。
大家可以在看看,山海经中所说的“世界第一舟”,从船身是用整段的圆木人为雕琢而成,造型上也与现今船体形态接近。但岁月变迁下,这木舟早已没有船型,但它的真正意义是《山海经》中关于“刳木削船”的故事是真实的。专家们回头一想,这古船技术早已领先同时期的西方列强,30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