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曝!美猴王悟空墓被发现,孙悟空原型找到!
考古学家在福建省顺昌县的双圣庙内发现一座古代合葬墓,左侧碑上中间竖刻有〝齐天大圣〞,右侧碑竖刻〝通天大圣〞。
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合葬墓,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孙悟空兄弟合葬墓位于海拔1305米的宝山主峰南天门后。
双圣庙始建于元末明初,建筑面积大约18平方米,庙内是一座并立着两块石碑的古代合葬墓。
难道孙悟空真的存在过?在元末戏剧家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有一段孙悟空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三郎。〞
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认为,吴承恩是受到了这部杂剧的启发,并且把传说中五个兄弟姊妹所拥有的高超本领,全部集中到孙悟空一人身上,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
“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几个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国老百姓向来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把“胡僧”喊成“猢狲”,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里,胡人体毛发达,基本上属于进化不完全类型,把他们看成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综上所述,孙悟空原型为胡僧。研究学术,有时候不能钻书本,《西游记》作为市民话本小说,本身就是个通俗的文学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
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
(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
(3)行者身份相同;
(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
(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
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专家通过对陕西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
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无支祁。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 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孙悟空兄弟合葬墓的发现意义重大,这是历史遗存的有关文字资料之外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佐证,是研究西游故事主人公转换和成型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游记中无所不能的美猴王,原来也是有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