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三国演义》的后期,蜀国即将灭亡时,邓艾率领少数残兵杀入成都,而当时的蜀汉后主刘禅慌乱之下,将7万大军交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去迎敌。然而,尽管诸葛瞻手握绝对的兵力优势,却仍然被邓艾的几千残兵打得惨败,蜀国也因此灭亡,这让人觉得极为不可思议。事实上,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描写差别很大,邓艾的军队远不止几千人,而诸葛瞻的兵力也远没有那么多。
首先,邓艾的军队肯定超过了1万人 公元263年,司马昭指挥魏国出兵伐蜀,钟会和邓艾分别领军。钟会总指挥12万大军,而邓艾作为副将,负责指挥3万兵力,另一位副将诸葛绪也带了3万兵力,三人共同进攻蜀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钟会和邓艾的队伍最终分道扬镳,邓艾独自带领大约3万兵力继续进攻蜀国。史书记载,邓艾在进军过程中一度迷失了方向,大家都知道蜀道险峻,攻打蜀国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军队的实力,而是如何跨越险峻的山脉、克服复杂的地形。蜀国一直有一句话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蜀国派出少量的兵力扼守要害,再加上蜀地复杂的山地地形,魏军的进攻就会受阻。 尽管如此,邓艾并没有放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定的决心,最终找到了进攻蜀地的道路。在行军时,他手下确实只有一两千士兵,因为那时候并没有交战,大军并不需要随行。但是当他终于突破重重难关,进入成都平原时,必然会调集更多的军队,否则他不可能带着几百残兵深入敌境。因此,邓艾最终攻入成都时,身边的兵力肯定是至少数万人,而不是小说中所说的只有几千兵力。这是一个强大的力量,对蜀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后主不可能给诸葛瞻7万大军 在《三国演义》中,当邓艾率军逼近成都时,后主刘禅惊慌失措,立即把7万大军交给了诸葛瞻去迎敌。然而,按照真实的历史情况,刘禅手中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兵力。因为蜀国本就地处偏远,人口少,资源有限,整个国家的兵力最大也不会超过10万人。蜀国的总人口仅有不到100万,相比魏国的百万大军,蜀国的军力显得十分弱小。即使像姜维这样的大将,也只能调动不到5万兵力来防守汉中,防守东吴和南中等地的兵力更是分散,蜀国能够在成都周边调集的兵力最多也就两三万人。 而在司马昭进攻蜀国时,汉中告急。虽然刘禅不太喜欢姜维,但他还是决定尽可能将兵力集中,派出了大约2万兵力增援汉中。因为在刘禅的心中,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只要这里防守得当,魏国就无法进攻蜀国。尽管刘禅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但在国家存亡的大事上,他还是做出了及时的应对。谁料邓艾却突然出现在蜀地,而当时刘禅的主力部队已经派出,手中实际可用的精锐兵力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派给诸葛瞻的兵力不过是临时抽调的一些老弱病残,或者是平时不过参与实战的御林军,尽管这些兵力看似不小,但实际的战斗力并不强。真实的历史中,诸葛瞻的兵力绝对不会达到7万这么多。如果他真的拥有这样的大军,蜀汉的灭亡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发生。即使他无法打败邓艾,也应该能守住成都,不至于轻易被攻破。因此,历史上的这段描述,可能更多是为了突出刘禅的昏庸和无能。即使手中有大量兵力,他依然选择了投降,表现得非常软弱无力,这才是蜀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