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讲坛回顾
《气候寒冷期:汉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的“多米诺推手”》
讲座详情
2025年11月23日上午,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泉州市图书馆、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办的温陵讲坛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如期开讲。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睿文担任主讲,他以 “气候寒冷期:汉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的‘多米诺推手’” 为题,为到场市民、文史爱好者及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沈睿文教授开宗明义,指出本次讲座旨在探讨气候寒冷期如何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样,对汉唐宋王朝经营丝绸之路,尤其是对南海交通中心港口的兴衰产生连锁效应。他强调,从海陆两个方向联通外部世界,是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共同方略,而气候波动正是影响这条东西方大动脉变迁的关键变量之一。
讲座中,沈教授展现了其深厚的学养,他旁征博引,运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气候数据图表,生动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宏大图景。他剖析道,当气候转入寒冷期,北方草原生态承压,往往引发游牧民族南迁与战事,这种压力迫使中原王朝调整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络方式。沈教授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这一动态过程: 汉武帝时期同时开拓西域与南方徐闻、合浦海港—— 魏晋气候转冷促成“永嘉南渡”与广州古斗港兴起—— 唐代后期气候转寒导致陆路不畅,广州“通海夷道”因而繁盛。
讲座的后半部分,沈教授重点讲解了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崛起与鼎盛。北宋末年气候急剧转冷,伴随“靖康之乱”与宋室南迁,这一重大变局为东南沿海的泉州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官方系统性的经营下,泉州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迅速从区域性港口跃升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当陆上丝绸之路因气候等原因趋于衰落时,海上丝绸之路却在泉州迎来了它的鼎盛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刺桐港(Zaitun)见证了各国商旅的云集与文明的交融。
讲座最后,沈教授以一番隽永深思的结语,为本次演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总结道:“汉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衰史,揭示了气候作为‘无形之手’如何通过多米诺效应塑造东西文化交流,映照出文明在气候变迁中的适应与挣扎。文明的韧性不仅在于技术进步,更在于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这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听众提问踊跃,沈教授深入浅出的解答再次引来阵阵掌声,为讲座画上圆满句号。
泉州市图书馆致力于通过“温陵讲坛”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将继续精选主题,优化服务,以期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