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一排名源自《三国演义》,但若仔细阅读原著,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疑问。尤其是赵云和典韦的排名位置,似乎让关羽和张飞有些难以接受。赵云虽然是五虎将之一,大家对他排行第二表示理解,但典韦的排名,尤其是在他被小兵杀害后,实在让人不解。典韦的军职其实并不高,在《三国志》上有明确记载,他一生最大职务是校尉。最初他因在濮阳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被曹操任命为都尉,后来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升职为校尉,尽管他当时的职务比中郎将要高,但仍不算顶级武将。与他同为曹操保镖的许褚,凭借在征战中的表现,先后晋升为校尉、武卫中郎将,最终成为武卫将军。
尽管典韦在《三国演义》中与许褚和徐晃并列为武功出众的猛将,他的死亡却显得过于戏剧化,甚至被一个小兵击杀,这也使得他的排名显得不太合适。那么问题来了,赵云为什么能够排在三国二十四将中的第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赵云的武功,看看他是否比关羽和张飞更强。 赵云是蜀汉的常胜将军,他经历了无数战斗,且鲜有受伤的记录,他的战场表现堪称奇迹。虽然说赵云的武功堪称无敌可能不完全客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忠勇、仁义、宽宏和沉稳的品格深受人们尊敬。《三国志》作者陈寿曾高度评价赵云,认为他的道德品质几乎无可挑剔,尽管他也批评了关羽和张飞的过于刚烈和自负,而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有一定的贬低。 放回到《三国演义》中,赵云无疑是刘备集团的功臣,尤其是在长坂坡的救主行动中,他单枪匹马斩杀了曹军五十余名大将,且在汉中之战中,张郃和徐晃都不敢与他正面交锋。赵云的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斩杀敌将的数量。赵云在斩杀的诸多大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览——一名从袁绍阵营叛逃到曹操阵营的名将。赵云仅用一枪,就将高览挑下马,这一战让赵云的武力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此外,赵云还曾与张郃激战,双方大战了三十回合,最后张郃败下阵来。这样出色的战斗力无疑证明了赵云的顶级武技,但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他在蜀汉五虎将中,武功顶多能排第三。尤其是考虑到关羽和张飞的武艺,赵云与他们之间似乎还有差距。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与文丑的对决长达五六十回合,最终未分胜负。而同样的文丑,却被关羽在短短几招之间斩杀。按理说,赵云和关羽的年龄差距很小,两人的战斗力应该差不多,所以在武力对比上,赵云与关羽并没有显著差距。如果从历史地位来看,曹操、刘备、孙坚、马腾、关羽、张飞和赵云可以算是一代,而孙权、曹丕、马超等人则属于下一代。刘备刚开始时,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三员大将,直到徐庶和诸葛亮加入,刘备的军队才开始屡次获胜。在这些胜利中,刘备和诸葛亮显然知道每个将领的武功高低,因此赵云通常负责打头阵,张飞负责压阵,关羽则在最后担任攒底角色(注意,所谓压轴是指倒数第二个出场,最后出场的才是攒底)。 例如在火烧赤壁后,刘备和诸葛亮经略南四郡,故意让赵云去攻取桂阳,因为那里几乎没有能抗衡赵云的敌人,而长沙则有黄忠这样的老将。刘备和诸葛亮显然并不完全确定张飞和赵云能否击败黄忠,所以才采取了激将法,让关羽前去攻长沙。大家都知道,在兄弟情义面前,军令状往往形同虚设,关羽最终并没有遵守军令状。 关羽是刘备麾下的头号大将,张飞和赵云都非常尊敬他。刘备和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尤其在葭萌关迎战马超时,刘备和诸葛亮便明确表示:只有张飞和赵云联手,才能应对马超。诸葛亮更是拿关羽来激张飞:马超侵犯关隘,无人能敌,除非请关云长来,才能与之抗衡。显然,诸葛亮认为关羽的武力远超张飞和赵云,而张飞对此心有不满,他认为自己完全能独自击败马超。 关羽与马超的一场对决终究未能实现,但这也证明了关羽的战力。他的地位在蜀汉五虎大将中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也得到了诸葛亮在劝架书中的明确肯定:孟起虽然雄烈过人,但与张飞、赵云相比,仍不及关云长的超群。这封信可以看作是刘备和诸葛亮以及其他大将们的认可,关羽在蜀汉军中,毫无疑问是首将。 虽然《三国演义》和史实有所不同,然而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还是《三国志》的记载,赵云、关羽和张飞的战功都是不容忽视的。赵云被称为三国完美的将领,他的武力和战绩无疑是值得尊敬的。至于他在五虎将中的排名,无论是从正史还是演义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但无论如何,赵云的武功和成就,在三国历史上,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