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在一次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一句话,差点让刘备吓得魂飞魄散: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里的使君指的就是刘备,因为刘备曾担任过豫州牧,人们习惯称他为刘使君。曹操在这里表示,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的只有他自己和刘备。曹操这话的意思是,他真正看到了刘备的实力,刘备不仅是一个有雄心的枭雄,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完全不是演义中那个总是哭泣的刘皇叔。虽然刘备早年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这并不妨碍他有匡扶汉室的理想与抱负。曹操的眼光独到,他早已看出刘备是一个潜在的对手。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曹操不直接除掉刘备,避免未来的麻烦呢?
首先,不能轻易杀刘备。刘备已经有了相当的名声,尽管他当时的实力并不强大,但曹操并没有强大到可以轻易除掉像刘备这样的皇族后裔。当时的局势是群雄逐鹿,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量,谁都不愿意轻易得罪有声望的对手。如果曹操杀了刘备,不仅会得罪很多人,还会背上杀贤人的恶名,这样他将失去很多潜在的支持者,得不偿失。 其次,曹操可能低估了刘备的能力。当时刘备投靠了曹操,虽然他的境遇比之前差了不少,形势也不算太好,但曹操认为自己已经掌控了刘备,觉得不需要再对他做出什么特殊的防范。曹操当时可能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暂时失势的角色,不足为虑。另外,曹操其实是想拉拢刘备,利用他成为自己的部将。曹操识别出了刘备的潜力,知道刘备不仅有雄心,还能吸引像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如果刘备能够投靠自己,曹操的实力无疑会大幅增强。而当时曹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因此他不忍心轻易杀掉刘备,而是希望能够通过拉拢他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最后,刘备的伪装也让曹操放松了警惕。刘备投靠曹操后,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家里种菜浇地,完全没有显现出什么雄心壮志。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也借着雷声的响动,装作吓得把筷子掉到地上,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胆小人,完全没有表现出他的真正野心。这样的伪装成功地让曹操对他产生了误判,放松了警惕。 总的来说,曹操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选择杀掉刘备,而是让他继续在自己手下生活,这才最终导致了后来的蜀汉强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