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但当刘备准备去请诸葛亮时,水镜先生却感叹道: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为什么水镜先生明知道汉朝的局势已经不妙,仍然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呢?
水镜先生是个高人,尽管他没有亲自辅佐刘备,但他却一眼看出了刘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刘备的麾下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勇猛的将领,但他缺乏一位顶级的谋士。这使得刘备在很多战争中处于劣势,始终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基业,甚至他自己都感叹自己运气不好。事实上,刘备并不是运气不好,要是真的运气差,怎会得到关羽、张飞等忠勇之士?水镜先生认为,刘备的最大短板就是缺乏一位顶级的谋士,因此他才建议刘备去请诸葛亮。没想到在刘备还没有行动时,徐庶便出现了。徐庶同样是一位顶级谋士,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大败曹军,这让刘备深刻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顶尖的智囊。 曹操对刘备集团的情况也很清楚,因此当徐庶加入刘备集团后,他很快察觉到刘备阵营的变化,于是采用了各种手段把徐庶引走。临走前,徐庶还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这才想起水镜先生的建议,决定去寻找诸葛亮。可是,这时水镜先生却再次感慨: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也就是说,孔明虽然找到了一个好主公,但遇到的时机不对,可能无法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很多人因此产生疑问:既然水镜先生知道汉朝的前景堪忧,为什么还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呢? 其实,水镜先生明知大势已去,依然推荐诸葛亮给刘备,是因为有几个简单的原因。 首先,水镜先生心系汉室。作为一位从小生活在汉朝的老人,水镜先生对汉室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对自己的故土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尽管天下动荡不安,汉室已经岌岌可危,但对水镜先生而言,汉室依然是他心中的净土,他不愿看到这片土地沉沦。水镜先生年纪已经很大,时日不多,他希望能有一个年轻有为的人能继续捍卫汉室。因此,他推荐了诸葛亮,希望他能帮助刘备保卫汉室,延续这个他深爱的国度。其次,诸葛亮是个有抱负的人。虽然他在隆中隐居,但他并非对外界的纷争漠不关心。诸葛亮年轻时便有安邦治国的宏图大志,他对天下的局势洞察入微。这一点水镜先生早有察觉,因此他故意让刘备去见诸葛亮,并在交谈中揭示刘备集团的不足,暗示刘备需要一位顶级谋士。水镜先生的眼光不仅看到了刘备的潜力,也看到了诸葛亮内心的雄心壮志。 有的人或许会疑问,既然诸葛亮有心出山,为什么他不选择曹操或孙权呢?这两个势力的实力明显强过刘备。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选择投靠曹操或孙权,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诸葛亮心系汉室,曹操和孙权虽有强大的势力,但他们都只是汉朝的臣子,只有刘备才是汉室的后裔。诸葛亮希望辅佐的是汉室的传人,这也是他选择刘备的重要原因。第二,曹操和孙权的集团都已经非常成熟,里面谋士如云,诸葛亮的才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相比之下,刘备的集团相对较小,诸葛亮在其中能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最后,水镜先生心中也怀有一丝侥幸心理。虽然他看到了汉朝大势已去,诸葛亮帮助刘备一统天下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水镜先生仍然心存希望。如果诸葛亮真能为刘备所用,帮助他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那岂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奇迹吗?既然诸葛亮有意出山,而自己又有心守护汉室,水镜先生决定冒这个险,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看看是否能迎来一线生机。 总的来说,水镜先生明知道汉朝的局势不妙,仍然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原因有三:一是他心系汉室,二是诸葛亮有雄心壮志,三是他心中抱有一线希望,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