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帝国。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他成功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最终登上了帝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刘邦非常擅长识人。 刘邦自己也曾说过,他能获得天下,主要依赖三位得力的大臣——韩信、萧何和张良,这三人也被称为汉初三杰。因此,对于刘邦的识人之明,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刘邦临终时,他为吕后指定的托孤大臣却下令杀掉了他的嫡孙,这是否意味着刘邦在识人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吕后。吕后和刘邦的恩怨,实际上要从刘邦晚年的废太子之争开始说起。晚年的刘邦认为吕后的儿子刘盈性格软弱,难以承载大任,因此有意废除刘盈,立刘邦与另一妃子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刘邦的这一决定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最终他只能放弃这一计划。
尽管刘邦的计划没有成功,但这件事却让吕后对刘邦的薄情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在刘邦去世后,吕后便开始大力扶持吕家势力,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也不太关心。比如,吕后曾强迫刘盈观看戚夫人的惨死,导致刘盈英年早逝。由于刘盈早逝,吕后便拥有了扶持新君的权力。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吕后扶持的儿子注定只是一个傀儡。 在刘盈死后,吕家势力达到了巅峰,这为后来的诸吕之乱埋下了隐患。要特别指出的是,刘邦的江山是通过战争获得的,他的许多臣子也是跟随他打拼多年的老臣,忠诚度很高。在吕后还在世时,这些老臣不敢轻易反对她,因为吕后是刘邦的正妻,且与这些大臣关系密切。然而,吕后去世后,刘邦的旧臣们终于按捺不住,决定铲除吕家的权力。 这时,吕家势力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险,最终选择反抗。然而,刘邦的旧臣们,像陈平和周勃,凭借强大的政治经验和权谋,最终成功击败了吕家。可是,尽管他们打败了吕家,但在胜利后,这些老臣却将刘盈的儿子全部杀掉。 那么,为什么陈平和周勃等人要杀掉刘邦唯一嫡子的孙子呢?其实,刘盈的儿子们严格来说并非嫡长子,因为刘盈的皇后并未生育子嗣。在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下,庶子显然无法继承皇位。但即使这些孩子不是嫡长子,他们毕竟是刘盈的血脉,而刘盈又没有嫡长子。因此,这些孩子的地位其实并没有那么低。 根据史书的记载,陈平等人决定杀死刘盈的儿子,主要是因为他们并非刘盈的亲生子。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一想,实际上并不完全成立。毕竟,刘盈有不少亲生子,不可能全部是吕后从外面抱来的。更何况,吕后并不需要这么多私生子,弄几个私生子反而容易暴露自己的权谋。 那么,为什么陈平等人仍然以这个理由去杀害刘盈的儿子呢?实际上,原因有三: 第一,这些孩子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承担治国重任。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吕后掌控朝政的情况,陈平等人不希望这些孩子有机会继位。 第二,虽然这些孩子并不是刘盈的嫡长子,但吕后毕竟是他们的祖母。年幼的孩子如果继位,很可能会将陈平等人视作仇人,从而引发政治动荡。 第三,陈平等人本身并不怕这些孩子,但他们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家族安全。为了避免吕家势力的复兴,他们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总体来说,刘邦的识人能力并没有错。因为陈平等人最终确实维护了西汉的稳定,铲除了吕家对皇权的控制。通过杀死刘盈的孩子,陈平等人避免了西汉王朝发生类似八王之乱的政治动荡,确保了国家的长期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