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成为诸葛亮,置身于三国那个动荡的年代,你会如何抉择?无论是跟随刘备,还是投靠曹操,或者留在江东支持孙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到底谁最有可能最终成功?有人可能会觉得,那时每一方都很强大,诸葛亮很难做出选择。刘备之所以能够请动诸葛亮,关键在于他曾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的小屋,耐心地询问天下大势,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态度,这份诚意深深打动了诸葛亮。
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成为刘备的谋士。然而,即便是在三国的乱世,即便是情感丰富、敏感的文人,也不可能随意拿自己的前途和生命去冒险。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而非曹操或其他人,绝不是随意的冲动。出山前,曹操的实力已经显而易见——他是北方的霸主,对中原虎视眈眈,野心巨大。孙权则稳固了江东的政权,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处境相对稳固,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除了曹操。 除了曹操和孙权,天下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比如刘表、刘章,他们都掌控着较大的地方势力。而刘备那时仅仅是与自己的宗族成员一起打拼,没有成为君主的资本。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相信刘备能够成就一番帝业呢?诸葛亮希望成为天下第一的谋士,这也是他选择刘备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一点也不为过,他的才华和能力远超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谋士。而曹操没有入选,则是因为他身边已经汇聚了太多谋士,虽然曹操重视并善待人才,但仍难以让每一个人才充分发挥。 更重要的是,曹操天性多疑,与他共事如同与一只随时可能发动攻击的老虎相处。曹操身边的荀彧、郭嘉等人,也都是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的天才,因此诸葛亮在曹操麾下未必能施展自己的全部才智。后来司马懿曾评论,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选择曹操,是因为他太注重思虑,不敢轻易冒险行事。诸葛亮选择刘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刘备身边有两位出色的将军——关羽和张飞,他们都是经历多次战斗才成名的勇将。而当时刘备身边唯一的谋士只有徐庶,这给了诸葛亮充分的空间去发挥他的谋略和智慧。在这种环境下,诸葛亮能够自由运筹帷幄,充分展现自己的谋士精神。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也完成了自己的志向。但与此同时,诸葛亮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几乎事事亲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和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