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逃亡犯罪与现代的区别,秦朝出趟远门可能就算违法
创始人
2025-11-23 12:34:04
0

逃亡犯罪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早在先秦时期,逃亡现象就已经成为困扰诸侯王治理的一大顽疾。即使秦朝成功统一六国,社会上的逃亡犯罪问题也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在大一统体制下愈发严重,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应对这一社会问题。那么,为什么在大一统的体制下,逃亡犯罪反而愈加增多呢?

逃亡现象的成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但如果从根本上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社会劳动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土地分配和使用上发生的冲突,这引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古代,逃亡犯罪的形成不仅与犯罪行为本身有关,更多的是与逃避某种社会约束或制度化管理紧密相关。在现代人眼中,逃亡往往与犯罪行为紧密相连,但在古代,逃亡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

秦朝统一天下后,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庞大的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没有官方许可,私自迁移他地的人就被视为逃亡者,属于犯罪。这项措施虽然显得极为严格,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逃亡现象并非始于秦朝,早在商周时期,社会上便已有逃亡现象的出现。《甲骨文合集》里有记载:贞:我其丧众人,其中丧字指的就是逃亡,而众是当时贵族所拥有的奴隶。由于某些原因,许多奴隶选择逃离贵族的家族,而对于贵族来说,奴隶的逃亡意味着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追捕逃亡的奴隶,一旦捉回,逃亡者往往会面临极为严厉的惩罚,甚至是断足等残酷刑法。

随着时间推移,逃亡者的身份逐渐多样化,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奴隶外,许多国君和贵族也成为了逃亡者。在激烈的诸侯争霸中,一些弱小国家的国君因失去封地被迫流亡,连周王也在内乱中被迫逃离国都,直到借助他国的帮助才得以回国。《左传》记载了刚继位的周惠王,由于与权臣边伯的冲突,他被迫流亡,后来借助郑国的力量才重新夺回了国都。除了国君,许多公子、士族大臣也因政治斗争而选择逃亡。与商周时期的奴隶逃亡不同,这些政治人物一般不会遭到追捕,反而有时会受到其他诸侯的接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逃亡不受法律约束。失去原有地位和封邑的政治显贵,意味着巨大的政治与经济损失,这本身也成为了他们逃亡的代价。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普通民众并未掀起大规模的逃亡潮,逃亡潮直到天下初定后才开始。商鞅变法后,秦朝引入了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五口之家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随着秦朝的统一,这一模式被强制推行,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了五口之家。这标志着周朝宗族制度的崩塌。在商鞅变法前,社会主要依靠集体劳动来维持生计。尽管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由于工具的脆弱性,依旧大量依赖木石农具。此时,人们的劳动方式大多以家庭集体劳动为主,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享资源。集体劳动保障了每个家庭的基本生存。

然而,随着铁器的普及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相比传统的集体劳动,个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原本需要上百人参与的农业生产,现在只需五口之家就能完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转向个体劳动,脱离集体劳动。尽管个体劳动提高了效率,但它却无法达到集体劳动的生产总量。并且,个体劳动在遭遇天灾人祸时的承受能力远远不如集体劳动。没有家族负担的个体容易选择逃亡,五口之家也能轻松踏上逃亡的道路。

秦朝初定时,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他们只能依赖家庭副业来补充生计。与此同时,沉重的赋税政策压得百姓喘不过气,面对如此压迫,逃亡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小农耕作模式下,许多人通过劳动获得土地,但由于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劳动者失去土地,最终只能选择逃亡。这一现象在西汉初期尤为严重。虽然在商人参与土地兼并的过程中,部分劳动者仍然能够拥有土地,但到了汉武帝后期,战争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使得土地兼并加剧,导致大量贫苦小农破产。黄河决堤等天灾的发生,使得数十万逃亡者涌现,严重威胁了西汉政权的稳定。

为了平息这一逃亡潮,汉朝三位帝王——武帝、昭帝、宣帝,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然而,地主豪强势力的不断壮大,使得土地兼并现象无法有效遏制,最终导致历代皇帝的努力功亏一篑。西汉末期,由天灾人祸引发的大规模逃亡潮,成为削弱朝廷统治的关键因素。东汉时期,这些流亡者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西汉遗留下的大批流亡者继续在东汉社会中漂泊。甚至,这些流亡者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分裂王国,与朝廷对抗。

这些长期逃亡的犯罪者如何生存呢?他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从事各种犯罪活动。逃亡罪名早已成为他们的标签,他们也不再在意是否犯下更多罪行。因此,大量的流亡者开始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为这些逃亡者提供了隐蔽的庇护所。山林、沼泽等地成了他们的藏身之处。由于地形复杂,政府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来管理这些地区。因此,许多逃亡者结成团体,深入山林和沼泽中,寻求生存并进行反抗。《汉书》记载了一个名叫桓楚的逃亡者,他藏身于沼泽,没人知道他的存在,靠抢劫维生,并逐渐吸引了更多流亡者的加入,最终发展成一个反抗政府的武装集团。

逃亡问题一直是封建政权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尽管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逃亡现象依旧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依赖土地生存的个体劳动者,无法承受社会与自然带来的巨大风险,而封建统治无法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保护。

相关内容

7年9冠写爆历史!领克反手...
一个完整的汽车运动生态,需要覆盖从爱好者到专业玩家再到职业车手的全...
2025-11-22 22:30:20
强鲸思客双11战绩斐然 成...
2025年双11大促圆满收官,国内知名品牌强鲸思客凭借全渠道布局、...
2025-11-22 22:20:41
茅台将在全国拟建850家直...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茅台将在全国拟建850家直营店”“1499元飞...
2025-11-22 22:20:24
原创 ...
这篇经济评论分析2025年上半年,上海持续落实好“沪九条”“沪七条...
2025-11-22 22:19:04
西部地区首条 重庆直飞布鲁...
人民网重庆11月22日电 (陈琦、刘敏)新海航旗下海南航空在渝发布...
2025-11-22 22:18:24
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斯托...
请点击本文右上角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卡尔加里的奥林匹克椭圆形速滑...
2025-11-22 22:13:07
全运会|梁田田夺得田径女子...
11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女子10000米决赛在广州...
2025-11-22 22:13:06
谁还敢说中国没赛车?领克7...
在领克之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性能车,消费者想...
2025-11-22 22:12:24

热门资讯

泰安运动员吴子涵与队友在第十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健 通讯员 郑飞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反曲弓团体决赛在深圳市体育中...
原创 朱... 关于明朝都城的选择问题,一直困扰着几代皇帝,特别是朱棣和他的继任者们。这个问题在明朝前期多次被讨论。...
原创 明... 提到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态度,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杀功臣。确实,朱元璋因屡次杀掉功臣而声名远扬,但他...
原创 老... 康熙帝晚年,对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这一情绪最终导致了太子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的失败与处决。这一...
原创 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在文化、艺术和经济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君主,...
原创 为...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通常认为,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继位,是...
原创 诸... 标题:智慧与血脉——诸葛亮为何不传绝学于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凭借其...
原创 伤... 2025年11月20日,坡面障碍技巧世界杯斯图拜站的资格赛如期展开。这是谷爱凌在2025/26赛季的...
用奔跑燃动千载诗书城 眉山首场... 11月23日上午8时,2025眉山东坡马拉松暨跑遍四川(东坡站)在东坡岛上鸣枪开跑。1.7万名跑者齐...
原创 刘... 东汉末年的动乱时期,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涌现,形成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吕布以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