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高凉、宁浦六个郡划分出来,设立了广州。但在清除交趾士燮家族的势力后,孙权取消了广州的设立。到了永安六年(263年),交趾的吕兴起义,导致交趾的三郡一度被魏国占领,合浦以北的地区也开始动荡。吴国对于合浦以南地区的未来感到不安,于是重新划分了交州,将南海、苍梧、郁林和高凉四郡重新设立为广州。那么,问题来了,东吴有五位广州刺史,除了吕岱,你还记得哪一位? 一、吕岱 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吕岱最初是郡县的小吏,因为战乱南渡到吴国,受到孙权的赏识,担任了督军校尉,并与蒋钦等人共同平定了吕合、秦狼等的叛乱,因而获得了昭信中郎将的职务。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跟随孙权进攻长沙的三郡,成功平定了这三郡的叛乱。之后,他又讨伐了吴砀和袁龙的叛乱,并升任为庐陵太守。 延康元年(220年),吕岱接替步骘成为交州刺史,他平定了桂阳和浈阳之间的王金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并被封为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吕岱平定了士徽叛乱,控制了岭南地区,并晋升为镇南将军,同时被封为番禺侯。同年,孙权设立了广州,吕岱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但不久后他卸任。
赤乌八年(245年),陆逊去世后,武昌分为两个区域,吕岱负责右部,并升任上大将军。建兴元年(252年),废帝孙亮登基,吕岱升任为大司马,几乎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吕岱一生忠诚耿直,为孙吴立下赫赫战功。太平元年九月己丑日(256年10月21日),吕岱去世,享年96岁,成为三国时期最长寿的武将之一。 二、熊睦 熊睦,三国吴国时期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东吴皇帝孙皓在位期间(264年—280年),熊睦曾担任广州刺史,并一度入朝担任尚书。熊睦看到了孙皓为政的残酷与暴虐,曾做了一些微小的劝谏,但孙皓对此非常愤怒,最终将熊睦处死。 三、滕修 滕修(?—288年),字显先,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是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的一位将领。滕修曾担任广州刺史、执金吾、司空等职务,并以使持节、都督广州兵马、镇南将军、广州牧等职继续服务于吴国。 到了公元280年,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滕修率兵前往支援,然而在巴丘得知孙皓已经投降西晋后,他伤心欲绝,只得撤兵并投降了西晋。西晋的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他为安南将军、广州牧,并封为武当侯,继续在广州执政。滕修在南方多年,深得百姓爱戴。太康九年(288年),滕修去世,最初被追谥为声,后改为忠。 四、徐旗 徐旗,见于《吴志·孙皓传》。他在东吴末期担任广州刺史。天纪三年(279年),徐旗被叛军郭马驱逐,之后便没有再出现在史书中,关于他的一切记录至此为止。 五、闾丰 闾丰,见于《晋书·滕修传》。在徐旗被驱逐后,闾丰接替了广州刺史的职位。天纪四年(280年),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闾丰和广州牧滕修一起归顺了西晋。总体来说,三国时期,广州地处岭南,且常常因战乱而被废置,这使得广州刺史的知名度并不高。尽管如此,孙权所设立的广州,直到今天仍然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