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三国演义》时,是否曾对刘备这个哭出来的帝王感到疑惑?明明刘备常以哭泣为主打,但他却能够吸引到众多勇猛的武将追随他,最终也成就了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这一说法。
但如果再仔细想想,这也不对啊!如果一个人除了哭什么都不会,尤其是在蜀国这样武将众多的环境下,怎么可能获得大家的拥护与追随呢? 那么,刘备的真实武力究竟如何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翻开了《三国志》。 历史上的刘备 在三国时代,曹操、孙权和刘备是公认的三位霸主。 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儿子,他在灵帝时期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之后顺利晋升为骑都尉,并最终接管了汉献帝,将大权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了大司空,权力滔天。 孙权则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业,稳稳占据了江东一带的大块土地。 这两位都属于家境底蕴雄厚的富二代。而曹操,尽管不是孙权那样背景显赫,身世却也比刘备强。相较之下,刘备的出身显得尤为贫寒,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虽是尊号,但只是个空有其名的名号。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一个空洞的名头远不如一顿饱饭实用。 刘备的家族虽宣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中山靖王有多少后代呢?他的先祖生活奢靡,子孙多达一百二十余人,刘备的祖父也只是东郡的一个小官。到刘备的父亲刘弘时,家境已经更加贫困。刘弘去世较早,刘备与母亲一起过着平民百姓般的艰苦生活,甚至以编织草鞋为生。那时候,刘备和普通百姓并无太大区别。 在乱世中,如果没有实力,即便嘴巴再会说,动不动就哭两声,想要让人心服口服,也几乎不可能。而刘备的出身如此卑微,当他带领关羽和张飞平定黄巾军后,所获得的封赏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职,这时几乎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 这个官职有多小呢?小到一个普通的督邮都能轻易羞辱刘备,甚至当场打了他一顿。没错,《三国志》上记载的是刘备亲自打了督邮,而不是张飞打的。在打了督邮一顿解气之后,刘备愤而弃官,逃走了。 从这一点来看,刘备的形象可远非《三国演义》中那个受气包般的形象。他所出生的涿郡,是燕赵一带的侠客之地,在这个地方,几乎每个人都是大哥角色。而刘备的身份,便是收取这些大哥们的保护费。例如,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在贩卖马匹时,来到涿郡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刘备交保护费,否则他们的生意根本做不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刘备不仅仅是一个草根,他绝非靠嘴皮子和哭泣能走到今天的位置的。一个大商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给一个草根人物大笔钱。凡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人,决不是靠哭和仁德就能赢得别人信服的。 刘备的武功如何? 提到刘备的武功,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三英战吕布》的情节,但实际上,这一战根本没有发生过。在刘备发迹之前,史料上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详细记录。因为在他还没崭露头角时,刘备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小人物,写史的人自然也没理由关注他。所以,刘备的早期历史几乎是空白的,至于像讨伐董卓这样的大事,他根本没有参与。 简单来说,刘备的身份当时还不够高,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大规模的事件。 既然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刘备参加过什么重大战役,那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推测他的武力水平。据《阵纪》记载,刘备曾拥有一种剑法——顾应法。顾应法的剑法在历史上传承了下来,可见其不寻常。这套剑法结合了攻防,其特点是既能进攻,也能迅速反击。 一些史料说,这种剑法使用双剑进行进攻与防守,类似日本的二刀流。但另一种说法认为,顾应法使用的是一把剑和一把剑鞘,剑鞘用于防御,而剑用于反击。这种剑法的设定使得携带更为方便,也更加灵活。 从这些可以看出,刘备不仅在战略上很有头脑,他的武力也是相当强悍的。他的创业过程绝非仅仅靠哭泣和仁德便能成就的。要想获得将士的支持,光靠口号是不够的,必定要经历生死搏杀,才能一步步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曹操和孙权的武力水平也不容小觑。大家可能认为曹操文能治国,武能逃跑,常常给人逃跑能手的印象。但在《三国志》中,我们知道,曹操不仅逃跑能耐极高,他的武功也很强。在荥阳之战时,曹操身先士卒,受伤后依然能够继续与敌作战。更有传闻提到,曹操在自己的帐篷被叛军放火后,依然能持剑杀敌,震慑住叛军。 孙权的武力也不逊色,在《三国志》中有记录提到他亲自射杀老虎,展现了他过人的勇气和武力。 总的来说,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在各自的领域和武力上都有独到之处,并非仅靠口号和运气建立了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