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国民党军中脾气不好,常常对部下动辄打骂,但奇怪的是,许多将领被他骂得越厉害,反而表现得越开心。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是蒋介石不敢随便骂的,那些有着雄才大略、能运筹帷幄的人。蒋介石知道这些人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得罪了他们,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他总是格外小心。张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张治中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将领,这也让蒋介石始终对他怀有敬意。尽管如此,曾经在一次军调谈判中,张治中却建议蒋介石应当向共产党提供更多的兵力,增加八个师,这让蒋介石感到非常不满,甚至破口大骂他是“共产党”。这种情况在蒋介石与张治中之间是非常少见的。
张治中出生于1890年,来自安徽,比蒋介石小三岁。他毕业于当时的陆军军官学校,在那个年代,文盲遍布,张治中的学历显得格外突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张治中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邀请他担任黄埔军校总队长,在职期间,张治中兢兢业业,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蒋介石自认为很擅长为自己加上头衔,因此在成立黄埔军校时,他把校长这个职务也安排给了自己。然而,蒋介石并不重视黄埔军校的建设。直到张治中来到黄埔军校后,才对蒋介石提出警告:“黄埔军校不可轻视,它有可能会培养出一批掌握国家命运的人。”正是由于张治中的提醒,蒋介石才逐渐开始关注黄埔军校的发展。
后来,蒋介石还将一支军队交给张治中管理。张治中接手后,迅速把这支军队整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扩大了兵力,还完善了军队中的规章制度。这一切让蒋介石对张治中的评价发生了转变。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张治中也逐渐意识到蒋介石对共产党始终心存戒备。
张治中曾对蒋介石说:“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避免与共产党发生冲突。”尽管蒋介石最反感别人反对自己的意见,但面对张治中的话,他选择了沉默。张治中是一个主张团结的将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张治中与周恩来有着深厚的交情,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两人就结下了友谊。随着张治中逐步升任国民党的高官,两人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张治中再次联系上周恩来,并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后,周恩来婉拒了他的请求,因为张治中当时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人物,加入共产党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反响。
在国共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与冯玉祥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蒋介石派遣张治中率军与冯玉祥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冯玉祥最终败北。此时,张治中却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表示自己不再愿意继续服役。为了挽留他,蒋介石将张治中安排到了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其实,张治中辞职的原因与他对共产党关系的态度有关,他清楚蒋介石打败冯玉祥后,会加大对共产党的打击力度。而张治中始终不愿与共产党发生冲突,因此决定辞职。
在随后的时间里,张治中再也没有与共产党发生过任何直接的对抗。在解放战争接近胜利之时,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代表进行军调谈判,张治中主动请缨,前往延安与共产党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张治中劝说蒋介石可以向共产党提供更多的支持,增加八个师。然而,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应该削减共产党的兵力。蒋介石愤怒地对张治中说:“你就是个共产党,为什么要给共产党增加兵力?难道是想让他们养精蓄锐,等着以后向我们发起战争吗?”
从那时起,张治中开始对蒋介石的做法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并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心。张治中是一位忠诚的爱国将领,为了中国的未来,他不惜得罪蒋介石,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解放战争胜利后,周恩来曾极力挽留张治中留在北平,面对国民党已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