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城市排水系统,人们多会联想到现代工程技术,却鲜有人知晓,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房山就已出现成熟的排水设施——陶质下水管。这一考古发现见证了早期城市规划的智慧。
这些下水管出土于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宫殿区,是当时燕国都城重要的基础设施。管道以陶土烧制而成,表面刻有绳纹,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也体现了古人的工艺审美。尤为精妙的是,每节水管采用“一头粗、一头细”的套接结构,多节管道可依次连接,形成长度可观的排水通道,能有效导排宫殿区的雨水,展现出西周时期高超的工程设计水平。
这场“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将于11月28日落下帷幕。不妨抓紧时间走进首都博物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品读三千年前的历史,感受古代先民的智慧,探寻北京早期城市发展的印记。
来源:北京房山